彭春艷
運動是糖尿病患者的一項治療方法,具有與飲食控制一樣重要的地位。實驗證明,每散步1500 m,大約可消耗400 kJ,即i00 kcal的熱量,相當于能夠使血糖下降1~2 mmol/L;慢跑、游泳、太極拳、騎車、做操、慢節(jié)奏舞蹈、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30分鐘,約可消耗1200 kJ,即300 kcal的熱量,相當于能使血糖下降3~410mmol/L。另外,做適當的家務活動也有助于降低血糖。
運動療法的原則
糖尿病運動療法是糖尿病治療的兩大基石之一。
原則因人而異,量力而為,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糖尿病運動療法應做“有氧運動”,每周3~5次。
糖尿病患者最好選擇在餐后1小時左右進行運動,依身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步行、慢跑、打太極拳、騎自行車、爬山、登樓、劃船、游泳、球類運動等。
運動護理方法
準備活動5~10分鐘,如步行、太極拳、保健操。逐步增加運動強度,增加關節(jié)肌肉的活動協調性,提高機體對運動的適應性。
運動鍛煉通常為低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包括步行、慢跑、跳繩等,持續(xù)20分鐘。
運動后的放松活動5~10分鐘的慢走,自我按摩等??纱龠M血液回流,防止突然停止活動造成的肢體瘀血,回心血量下降,昏厥或心律失常。
運動類型推薦
步行簡便易行、有效。不受時間、場地限制,運動強度較小,安全性高,特別適合年齡較大、身體較弱的患者。行走時應全身放松,眼觀前方,自然而有節(jié)律地擺動上肢。根據患者的自身條件可選擇:快速步行(2.7~3.0 km/30分鐘)、中速步行(2.1~2.7 km/30分鐘)、慢速步行(1.2~2.1 km/30分鐘),步行距離可由500 m延長至1000~1500m,中間可穿插一些爬坡或登臺階等。
快慢步行:步行速度可采取快慢結合的方式,先快步行走5分鐘,然后慢速行走(相當于散步)5分鐘,然后再快行,這樣輪換進行。步行速度亦可因人而異。身體狀況較好的輕度肥胖患者,可快速步行,120~150步/分:不太肥胖者可中速步行,110~115步/分;老年體弱者可慢速步行,90~100步/分。開始0.5小時/日即可,以后逐漸加大到1小時/日,可分早晚2次進行。
慢跑較為輕松、跑步中不至于出現明顯氣促,屬中等強度。適合于年輕、身體條件較好,有一定鍛煉基礎、無并發(fā)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運動效果明顯,運動量容易控制,不受時間、地點或器械限制。但要注意此活動可使下肢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疼痛,一定要量力而行。也可采用間歇跑、慢跑和步行交替進行的過渡性練習。常規(guī)慢跑速度一般為6 km/30分鐘。
室內運動蹲下起立:開始每次做15~20個,以后可增加至100個。仰臥起坐:開始每次做5個,以后逐漸增加至20~50個。
床上運動分別運動上、下肢,做抬起放下、左右分開等動作。適合體質較弱的患者。
身體條件好的患者,可以慢跑、跳繩、上樓梯、爬山、騎自行車、游泳、跳韻律操等。運動時間
宜在餐后1小時進行。開始時10分鐘,逐漸延長至30~40分鐘,其中可穿插必要的間歇時間。每周鍛煉3~4天為最適宜。
若運動間歇超過3~4天,則效果及積累作用將減弱,收不到預期效果。
如何掌握運動量
以減肥為目的堅持每日上下樓梯(或中速跑步)60~90分鐘,或以普通速度步行2~3小時。
以降低血糖為目的將每天攝入能量10%~15%列為運動中消耗。例如,50kg成人20分鐘運動,上下樓梯(或中速跑步)消耗100 cal,普通速度步行消耗50 cal,游泳消耗200 cal。
達到安全運動強度可以用心率來確定適當的運動強度。
最大安全運動心率(次/分)=220-年齡。一般要求運動時心率達到最大安全運動心率的60%~70%為宜,即運動后心率(次/分)=170-年齡。
如果情況良好,可逐漸增加。應以身體能耐受,無不良反應,達到健康鍛煉為度。
譬如,患者年齡60歲,則運動心率達110次/分時不再繼續(xù)增加運動強度,持續(xù)30分鐘即可。
以代謝控制指標衡量定期復查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達到理想控制為佳。
注意事項
運動有節(jié)律,強度由低開始如果進行長時間強烈運動,應監(jiān)測血糖并注意遵醫(yī)囑調整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用量。如運動前血糖較低,應先加餐。進餐后1小時進行運動。清晨未注射胰島素前,體內胰島素很少,運動可引起酮血癥而加重病情,應避免運動。運動減體重應緩慢進行,每周減體重<400 g。
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避免高強度運動高血壓的病人不宜舉重屏氣;周圍血管病變的患者應走一休息一走相結合;視網膜病變的患者不宜舉重,頭不低于腰: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應避免過度伸展,不負重;運動會引起食欲增加,消化功能增強,應注意控制飲食:注意足部護理。
預防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切忌空腹情況下進行運動,并且運動時要隨身攜帶糖果、餅干。應告知患者出現低血糖時的癥狀,如心慌、出汗、眩暈、惡心、嘔吐,以及有明顯的饑餓感等現象。當出現上述癥狀時,患者應馬上停止運動,立即服用糖果或盡快進食,從而使低血糖癥狀得到及時的緩解。
密切觀察運動后身體的反應如果每次運動后感到食欲和睡眠良好,精力充沛,清晨脈搏平穩(wěn),且有逐漸減慢的趨勢,說明運動適宜。反之,運動后食欲、睡眠不好,應停止運動,接受醫(yī)生的檢查。
適合運動療法的糖尿病患者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輕度和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穩(wěn)定期1型糖尿病患者。
不適合運動療法的糖尿病患者各種急性感染期,心功能不全、嚴重心律失常并且活動后加重,嚴重的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嚴重的眼底病變、新近發(fā)生的血栓、血糖未得到較好控制>16.8 mmol/L、酮癥或酮癥酸中毒等以上病癥的患者。
運動療法的作用
適度而有規(guī)律的運動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控制,并可改善患者的全身狀態(tài),預防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運動促進了肌肉和組織對糖的利用:運動需要能量,能量的主要來源是葡萄糖,所以運動可以通過增加葡萄糖的消耗而使血糖持續(xù)下降,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也可降低。一般認為,中等量運動降糖作用可持續(xù)12~17個小時。
運動可以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減少胰島素抵抗,使胰島素的利用增強,可減少降糖藥物用量。
運動可以減輕體重,降低血脂水平:對于體重在正常范圍的糖尿病患者,長期堅持運動療法也是使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的重要措施。對于消瘦型糖尿病患者,在足夠的能量和營養(yǎng)以及血糖控制較好的情況下,適量的運動可增加肌肉組織的重量,也可使體重逐漸上升,甚至達到正常范圍。由于運動使體內脂肪代謝及利用增加,可以降低甘油三酯、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的血脂水平。對伴有高脂血癥的糖尿病患者來說,長期堅持運動也是控制血脂的重要措施之一。
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增加血管彈性。有利于高血壓的控制,有預防糖尿病并發(fā)高血壓的作用。
運動可以改善神經功能及精神狀態(tài),減輕焦慮,改善及平衡神經系統的功能,糖尿病患者的記憶力也得以提高。
預防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由于合理的運動強度以及持久而有規(guī)律的運動可增強心、肺功能,增強體力,改善血糖、血脂代謝,控制體重,改善心、血管功能,改善神經系統功能,從而使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動脈硬化等都得到改善,有利于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變和微血管病變(如糖尿病腎病、眼底病變、心肌病變、周圍血管病變以及神經病變)的發(fā)生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