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飛峰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貴州省的中南部,是西南地區(qū)對外開放出海“黃金海道”,全州總面積2.6萬平方公里,轄二市十縣,居住著主體民族布依族,苗族和漢族等37個民族,總人口398萬,其中少數民族占57%,農業(yè)人口占87%。黔南山青峰奇、風光絢麗,名勝古跡眾多,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地”——荔波,享有地球上喀斯特地區(qū)獨一無二的“綠色寶石”的盛譽,黔南州也就有了“綠寶石之鄉(xiāng)”的美稱。
血液工作基本概況
地處少數民族地區(qū)的黔南,輸血工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很落后。在血站成立之前的臨床用血基本上依賴有償獻血支撐,以各醫(yī)院自采自供為主。1994年血站成立后,各級領導給予了高度重視,成立了以分管副州長任組長的相應血液質量管理委員會,特別是《獻血法》頒布實施后,血液工作的管理得到強化,按照貴州省衛(wèi)生廳劃定的采供血區(qū)域,負責轄區(qū)內二市七縣臨床用血的供給,實現輸血工作“三統(tǒng)一”,從而使血液工作得到了質的轉變,使黔南州的紅色事業(yè)成為綠寶石之鄉(xiāng)的亮點?,F年供血量3.2噸,成分血比例占97%以上。
政府搭臺,血站唱戲,齊心協(xié)辦推動無償獻血大發(fā)展
無償獻血工作離不開政府的參與和支持,在《獻血法》頒布之初,州委、州政府給予了高度重視,召開貫徹實施的專題會、動員會,將原有的血液質量管理委員會充實,成立公民無償獻血委員會,以及相應的無償獻血辦公室。
2001年1月《貴州省獻血條例》正式實施,國債建設的投入等都為無償獻血工作搭建了良好平臺,黔南州中心血站正是借助這平臺從多方位、多渠道宣傳《獻血法》,讓無償獻血知識家喻戶曉,促進無償獻血從《獻血法》頒布之初的下計劃指標到取消只用了短短的三年時間,無償獻血占臨床用血也從1998年的23%上升到2002年100%。
借鑒經驗、結合實際走特色無償獻血之路
無償獻血工作能否得到社會的理解和支持,成為公民自覺自愿的行動,宣傳工作非常重要。公民對獻血的法律、法規(guī)、常識和意義了解不夠,就不會積極參加無償獻血。加大宣傳力度、廣度,讓每個公民都認識到無償獻血是一件利國、利民、利已的好事并自覺地投入其中,是落實無償獻血的核心,也是血站的一項重要工作?!东I血法》頒布之初,由于經費的欠缺致宣傳力度不到位,黔南州的無償獻血是以給單位下指標的形式正式起步的,人們對無償獻血知識了解不多,隨后出現了很多單位為完成獻血指標采取一些不規(guī)范的手段甚至冒名頂替,使州內的無償獻血工作舉步維艱,無償獻血占當年臨床用血的比例也只達23%。1999年血站和深圳市血液中心結成幫扶對子后,借鑒深圳經驗結合本州實際,采取了以下方式:
1、加強與媒體的聯絡,借助媒體強勁的宣傳攻勢,并在其黃金時段以每日4次的頻率滾動播出無償獻血公益廣告,不定期作無償獻血電視新聞報道;在地方報上以每月4~6次的專題報道宣傳無償獻血相關事宜;制作宣傳資料20余萬份(冊)、宣傳掛圖500余張發(fā)放到州內各縣(市)。
2、在州衛(wèi)生局及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加強與各縣(市)衛(wèi)生局、紅十字會的聯絡,通過他們的大力宣傳,把宣傳的重點放到縣城及市民中。黔南地處山區(qū),州內最大供血半徑約200公里,大多為崎嶇的山路,為此血站把每次下縣(市)采血宣傳時間定為1周半月,這樣既解決了當地市民想獻血而沒有地方獻血的局面,也發(fā)揮了采血車“流動血站”的功能,成為當地市民和鄉(xiāng)鎮(zhèn)的村民在趕集日進縣城時了解無償獻血知識的窗口,為實現“無償獻血從城市向農村延伸”作好鋪墊,擴大了無償獻血在全州的影響力。
3、與州內高校建立密切關系,充分發(fā)揮高校學生生力軍作用,與校方共同向學生發(fā)出捐血倡議書、召開捐血動員大會,定期將采血車開至各院校宣傳。黔南民族師范學院主動將每年12月的第一周定為該院的“無償獻血宣傳周”,該院還成為2007年貴州省唯一獲得衛(wèi)生部三部委授予“無償獻血促進獎”表彰的單位。
4、從我做起,進一步加大無償獻血宣傳力度和廣度,站內每位符合獻血健康要求的職工都是“活血庫”的忠實成員;血站加強與各縣(市)紅十字會、獻血辦公室聯系,建立了一套完備的《應急突發(fā)事件采供血預案》,以保證緊急情況下大量用血時對獻血者召回成功,2003年春天的“非典”與都勻市“6·25生產安全事故”、2008年1月雪凝災害的用血,檢驗了這一措施的成效,特別是“非典”期間,不但滿足本轄區(qū)臨床用血,還及時調劑給兄弟單位;并建立了稀有血型庫,定期召開獻血者聯誼會,加強稀有血型者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促進了無償獻血者的召回。
5、充分利用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傳統(tǒng)節(jié)日上街宣傳無償獻血;為獻血者生日郵寄生日賀卡,帶去溫馨問候重燃獻血熱情;走進黔南人民廣播電臺“政風行風熱線”直播間,就廣大市民關心的無償獻血知識和血站工作進行互動;借助“5·8紅十字目”、“世界獻血者日”舉行大型無償獻血宣傳活動,受到新聞媒體關注,2004年和2007年的“6·14”活動均被選送到當日的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貴州電視臺《貴州新聞》中播出,進一步推動了州內無償獻血發(fā)展。
6、在貫徹執(zhí)行無償獻血“四個轉移一個延伸”工作中,就“農村延伸”結合實際把資料發(fā)放到鎮(zhèn)一級,由鎮(zhèn)政府幫助宣傳,并針對農村電視覆蓋率低的情況,從2007年起在地方廣播電臺開辟“血博士”專欄,每天連播八次介紹無償獻血知識。但由于地域、觀念、民族文化差異等因素的影響,農村人口獻血的比例還不是很高,而2003年州內農村人口用血比例急劇增高,特別是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開展后,部分縣(市)農村人口的臨床用血占本縣(市)用血量的70%以上,個別的則達90%。
農村的無償獻血宣傳工作任重道遠,這也將是今后若干年的工作重點,我們的目標是讓更多的人用得起血、因無償獻血而免費用血,使無償獻血這一紅色保險紅遍黔南的山山水水。
提高服務質量,讓無償獻血走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
如何讓邊遠貧困山區(qū)的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無償獻血與發(fā)達地區(qū)縮小差距,讓無償獻血走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一直是黔南州中心血站人努力的方向,為此,他們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幫助提高自身建設。1999年10月以來,借助與深圳市血液中心結成幫扶對子的大好機會,先后派出11批20人次前往該中心進行技術培訓,增強自我造血功能;另一方面鼓勵職工以多種形式參加醫(yī)學繼續(xù)教育的學習,每年培訓率均在40~50%,使技術人員業(yè)務水平不斷得到提高;積極推廣成分輸血技術,采取請進來和外派技術人員到各縣(市)醫(yī)療機構作成分輸血應用知識講座,使成分輸血占臨床輸血比例由最初的11%上
升至97%。
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提高服務質量的保證,是無償獻血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源泉,依托科技打造血站服務品牌。先后設立捐血熱線電話、開通獻血者獻血后結果的語音查詢電話與采血車電腦查詢;建立黔南州中心血站網站(vcww,qnxz,com):涵蓋了獻血者在線查詢、獻血知識、服務指南、預約獻血、法律法規(guī)等10余項內容;開通為獻血者發(fā)送短信服務系統(tǒng),以促進對獻血者的召回。
兌現承諾,激勵全民參與無償獻血
自《獻血法》和《貴州省獻血條例》頒布實施以來,黔南州為促進無償獻血工作開展,及時兌現用血承諾。使獻血義務與用血權利得到統(tǒng)一,從根本上調動公民參加無償獻血的積極性,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讓實惠見諸于民,讓公民實實在在的明白了無償獻血是一件利已、利人又利國的好事,理解了獻血與用血是義務與權利的對等,并將捐血視為“紅色保險”,從而壯大固定無償獻血者隊伍,促進再次獻血者招募的成功率,激勵全民參與無償獻血。
完善應急獻血隊伍建設,保障急救用血
2008年1月中下旬,黔南州遭受了百年難遇的大面積雪凝災雪,交通中斷,停水停電,造成臨床用血部分血型緊張,無法滿足醫(yī)療單位臨床急需。1月31日下午,黔南州抗凝凍救災指揮部醫(yī)療救護組接到報告后,組長吳勝華副州長立即組織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由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宣傳動員本系統(tǒng)、本單位廣大干部職工無償獻血,并利用黔南廣播電臺等媒體緊急動員,倡議廣大市民參加無償獻血。
2008年5月12日14:28分,一場突如其來的8級大地震在四川汶川縣發(fā)生。5月13日上午黔南州中心血站接到省、州衛(wèi)生主管部門緊急電話通知,要求各血站啟動采供血應急預案,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做好一切抗震救災準備工作。站領導當即召開站長辦公會,召回休假員工,制作災區(qū)招募無償獻血者及捐血的倡議書,分送在各大專院校、州直衛(wèi)生系統(tǒng)、街頭采血點及鬧市區(qū),在站區(qū)及街頭采血點設立了為災區(qū)招募無償獻血者的報名登記點,開通捐血熱線和網絡報名。街頭采血車前,首次出現市民自發(fā)排長隊捐血,站內來捐血的人群也絡繹不絕,捐血熱線響個不停,不斷有市民及單位打來咨詢捐血的熱線,短短的幾天就有548人捐血共計143050毫升、招募了七千余名的無償獻血者。
國難當前,血脈相聯的中華兒女充分發(fā)揚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tǒng)美德,舉國上下以不同的方式或捐款、捐物、捐血,或直赴災區(qū)現場求援,眾志成城讓我們相信一定能戰(zhàn)勝這場史無前例的自然災害,重建美好家園。同時也讓我們看到完善無償獻血應急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它是急救醫(yī)療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信在各級政府重視與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隨著無償獻血知識的普及,黔南州中心血站全體同仁的努力,黔南的無償獻血事業(yè)一定會迎來美好的明天,像黔南的民族之花一樣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