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 虹
學生減了負,老師壓力更大了?!皽p負”不能減質,更要增效!這就“逼”著教師在課堂效率上認真做文章。
一、課堂教學效率如何,關鍵在于備課
備課是搞好教學的根本。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備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了解學情,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的重點內容。只有知道學生該學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么。否則,閉著眼睛捉麻雀,課堂效率自然低下。教學目標決定課堂教學的方向,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明確教學的重點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詳略得當,主次分明。
高新一小發(fā)揮教研組的團隊力量,通過集體備課,實現(xiàn)資源共享。每位教師精備一、二個單元,然后在教研組進行交流、打磨,形成相對成熟、質量較高的教案。然后教師再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需要、興趣、能力水平與思維特征靈活處理教材,重新整合教學內容為我所用。集體備課的開展實現(xiàn)了同伴互助,教師之間既分工又合作,一起動手制作教具,好的課件一起用,這樣既節(jié)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無形中也減輕了教師的負擔。
二、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與學生的注意力有極大的關系,若學生的思維緊跟教師的教學思路走,對教師的指導能積極配合,開動腦筋思考,這樣的課堂就是高效的。課堂上,教師的語言要富有親和力、感染力,要簡潔明確,帶領學生向既定的目標前進,充分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興趣。
課堂上教師應該具備一種靈活觀察的能力,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對所學內容不太感興趣,應該適時做一些調整,讓學生動一動,神經松弛一下,再繼續(xù)學習。在教學設計中,應該多考慮學生的動靜結合,適當設計一些與課程相關的小討論、小游戲,活躍課堂氣氛。
三、時間要用在刀刃上
衡量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學時間,即在教與學活動過程中學生學習知識、習得技能、形成能力真正起作用的時間。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千方百計地提高效率。為節(jié)省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的教師導課盡量開門見山,把充足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質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留給學生識字、寫字,進行課堂練習。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很寶貴,教師應該有爭分奪秒的意識。
四、講課要做到少講多讀,少問多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閱讀實踐?!边@就是說,小學生要想學到語文知識,只有認真閱讀,別無他法。學生已經懂了的不講,學生可以學懂的不多講,盡可能多留時間給學生讀書。多讀,不是簡單的讀讀課文,要體現(xiàn)在“七個字”上:“的”(目的)的明確,“量”的擴大,“質”的保證,“趣”的激發(fā)、“法”(方法)的滲透,“思”的參與和“情”的投入。
閱讀教學不能提過多的問題,不要認為提問題就是啟發(fā)式教學,把閱讀教學課上成問答課。對教學問題的設計要恰當,問題要問到“點”子上——重點、難點上,問在語言文字上。特別是低段語文教學,可以以讀代問,以讀代練,練中有讀,讀中有練,讀中有想,讀中有議,做到讀讀想想,想后再讀,邊讀邊在課文上勾勾畫畫。
五、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教師不應是課堂評價的“主宰”,因為,課堂一旦缺乏學生的積極參與,也就缺乏了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zhàn)和好奇心的刺激。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觀點,將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不少老師往往不是擔心學生學不好,而是害怕自己分析得不夠透徹,總是講了又講,教了又教。結果學生有了依賴心理,自主學習的意識削弱了,學習效果總不盡如人意。
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討論?!澳阕x懂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會怎樣做?”教師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自信,不斷習得學習的方法。
“減負”的背后其實是一套獨特的“加法”藝術:課堂教學時間減少了,學生學習興趣增加了;低效的教學減少了,教師備課的功夫增強了;機械重復的作業(yè)減少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了;學生學習負擔減少了,學校教學質量提高了。
作者單位
昆明市高新區(qū)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王世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