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列 王淑波 王秀清
1播前準備
1.1選擇地塊:選用地勢平坦、地利肥沃、灌排方便、耕作層厚的地塊,茬口應選擇三年內沒種過大蔥、洋蔥、大蒜、韭菜的地塊。
1.2施肥、整地、作畦:育苗田要使用腐熟的土雜肥作基肥,(畝)施2500千克左右,二銨10~15千克,淺耕25厘米左右,整平耬細。根據水源條件和地形確定育苗畦的長度,寬度一般為1~1.2米,易于操作。畦埂高10厘米,底寬25厘米。
1.3確定播期:以冬儲大蔥為目的,多采用秋播。在我地區(qū)一般是在白露前10-15天為最適宜播期,蔥苗在冬前生長期約60天,這樣易培育壯苗。秋播過早則易先期抽薹,而過晚則苗小苗弱越冬易凍死。
1.4選擇良種:適合我們當地的大蔥品種主要有章丘大蔥、章雜一號、五葉齊等。(畝)產量一般為5 000千克左右,(畝)保苗1.5萬左右。
2播種及苗期管理
2.1種子處理及播種:播前做蔥種發(fā)芽試驗,合格種子發(fā)芽勢(5天)≥50%、發(fā)芽率(12天)≥85%。播種時將苗床澆透底水,水滲下后,一般采用干籽撒播,然后覆土,厚度為0.5-1厘米,(畝)播種量根據土地精細程度、種子芽率、播種時間等確定在4-5千克之間。
特別提醒:選種要先保純度,再選芽率。
2.2出苗前后管理:播種后晴天3天左右,畦面略有干燥及裂縫,能站人而不粘鞋底時,可穿平底鞋,用鐵耙輕輕的將畦面摟細碎,注意不要深摟,不留劃痕,這樣有利于保墑、提溫、保全苗。
播種后6-12天出苗,要作到旱了及時補水,澇了及時排澇。
2.3苗期管理
2.3.1蔥苗生長前期的管理:秋播蔥苗從播種出苗到冬前停止生長,生長期約60天,天氣漸冷,畦面蒸發(fā)量小,苗高5厘米后適當澆2-3遍水。冬前壓凍水后,將事先備好的馬糞或土雜肥、草木灰等薄薄的撒上一層,以不見地面但仍能見到露出的葉稍為宜。不要蓋太厚,否則容易生熱爛苗。蔥苗越冬的標準是:①平均單株高10厘米左右;②有兩個真葉,一個心葉;③幼苗莖基部直徑0.3厘米左右,苗壯而不旺。
2.3.2蔥苗生長中期的管理:翌年開春,天氣漸暖,蔥苗返青時,結合劃鋤拔除雜草,適當晚澆返青水。苗高15-20厘米,間苗、疏苗、補苗,保持苗間距4-7厘米,(畝)留苗12萬株左右。
2.3.3蔥苗生長后期管理:5月份是蔥苗生長旺盛期,也是培育壯苗的關鍵時期,結合澆水(畝)施尿素20千克,同時防治病蟲害。移栽前20天左右控制水肥,進行蹲苗以獲得壯苗。壯苗的標準是:苗高35~40厘米,莖粗1-1.5厘米左右,葉色濃綠,功能葉5枚左右,具有本品種的典型性狀。
3大蔥定植
3.1定植前準備
3.1.1地塊:和育苗田一樣的茬口,注意地勢高,灌排方便。
3.1.2整地開溝:以冬儲大蔥為目的,為便于培土軟化,大蔥最初是定植在溝里,隨著松土逐漸填平壟溝,一般是按照65-70厘米的溝距開溝;溝向為南北向,溝深和溝寬各為15-20厘米,溝深為20厘米。
3.1.3施基肥:土雜肥多時,可用普施法,即在開溝前將土雜肥均勻平撒在地上再開溝;土雜肥少時可在開溝后撒入溝底。溝底每(畝)集中施入有機肥5 000千克,尿素10千克,二銨10~15千克,硫酸鉀10千克,均勻撒入溝底。
3.1.4起苗:起苗前,苗畦如過干則應先澆小水,等于濕度適宜時再起苗。起苗時應盡量減少傷殘,多留須根。剔除病蟲危害嚴重、傷殘以及不符合本品種典型性狀的苗,并根據苗的大小分出一、二、三級苗和等外苗,蔥苗最好隨起、隨選、隨栽,蔥苗不可放置過久。
3.1.5定植期的確定:冬儲大蔥一般是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移栽,栽人大田至少要有130天的生長期,才能滿足高產優(yōu)質的需要,早移栽增產顯著。
3.2定植密度和插栽方式
3.2.1確定種植密度:密度應根據種植方式、蔥苗大小、栽植早晚等來確定。一般冬儲大蔥密度為1.5~1.6萬株,密度為70厘米×6~7厘米。
3.2.2選用秧苗:為了便于管理,同一級別的蔥苗要插在同一地塊上。
3.2.3插栽方式:冬儲大蔥的獨特栽插技術為水插,具體方式是先給耕作好的蔥溝放水待水滲下后立即插蔥,左手拿適量蔥苗,右手拿蔥插子(蔥插子可用待叉的樹枝扒光皮即可),用蔥插的分叉頭抵住蔥根須,在溝中線按標準株距一棵棵插下,葉面應與溝向平行。栽植深度:要上齊下不齊,以不埋沒心葉為宜,過淺不宜培土,容易倒伏,影響大蔥質量,過深不易緩苗,窒息不旺,甚至死亡。
3.2.4大蔥定植也可采用旱插和排蔥法。旱插就是先插蔥后澆水,插蔥速度快但不易緩苗;排蔥就是開深溝把蔥苗排放在溝的一邊,然后從另一邊圍土埋蔥后再澆水,速度最快但將來蔥白不直,多用于粗放種植。
注意:移栽時已基本能確定品種特性,此時識別不良品種,不再移栽,能把損失減到最低。
4大田管理
大田管理是指從定植后至收獲前的整個田間管理。
4.1緩苗期:蔥苗水插后再蔥白周圍留下一個孔眼,俗稱蔥眼,保留蔥眼有利于根系的通風透氣,要任其風吹日曬。蔥苗定植后,原有的須根很快腐爛,4~5天開始萌發(fā)新根,半月后要適當澆水,以促新根發(fā)育,但遇澇則要及時排水,最忌溝中囤水。進入炎夏季節(jié),地上部和根系生理機能減弱,原有的須根大部分腐爛,4-5天后開始續(xù)發(fā)新根,緩苗較為緩慢,處于半休眠狀態(tài),此時大蔥對高溫和干旱耐力遠比水浸漚澇強得多,管理中心是促根,即保持土壤具有良好透氣性,促進根系生長。天不旱不宜澆水,并注意防止因高溫高濕、土壤透氣性不良,而導致爛根,黃葉和死苗等現象發(fā)生:遇大雨注意排水,防止蔥溝積水,緩苗后,新葉開始緩慢生長,6月中旬至7月中旬因溫度過高,大蔥生長較慢,主要管理措施是中耕除草,防止土壤板結。結合中耕進行少量培土,雨季來臨之前把栽植孔填平。
4.2植株盛長期管理:秋涼以后,晝夜溫差加大,開始進入旺盛生長階段,也是產品器官(蔥白)生長最旺盛的時期。這個時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和養(yǎng)分。在栽培管理上是獲得大蔥優(yōu)質高產的關鍵階段。
4.2.1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濕潤,收獲一周停止灌水,以提高其耐儲性。
4.2.2追肥:適時追肥可滿足大蔥生長發(fā)育的需要,是獲得大蔥高產優(yōu)質的重要措施。應把握這樣三次肥。①攻葉肥:于7月下旬每(畝)施尿素15-20千克,二銨10~15千克,硫酸鉀10-15千克;②攻棵肥:分別于8月中旬和9月上旬(畝)施尿素15~20千克。③葉面肥:0.2%磷酸二氫鉀或其他的液面肥等。
4.2.3培土:培土是軟化葉鞘,防止倒伏,提高蔥白產量和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大蔥在加強肥水供應的同
時進行培土,可以軟化假莖,延長蔥白長度,提高蔥白的品質。一般說來,培土越高,蔥白越長,蔥白組織也較潔白和充實。因此,當大蔥進入旺盛生長期后,隨著葉鞘加長,必須及時進行中耕培土。培土要分次進行。栽培大蔥要培土3-4次,第一次培土是在生長盛期之前,約及溝深度的一半;第二次培土是在生長盛期之后培土至地面相平;第三次和第四次培土成高壟。培土時要注意,每次培土高度應根據假莖生長的高度而定,大約3-4厘米,將土培到大蔥葉鞘和葉身的分界處,即只埋葉鞘,勿埋葉身,以免引起葉片腐爛。既培土以不埋心葉為宜。
管理要點:大田管理以“前輕后重,中肥后水”的方式為好。生產5000千克大蔥約吸收純氮(N)17千克、純磷(P5O2)9千克、鉀(K2O)30千克,即吸收N:P:K=1.9:1.3:3.3。配方施肥是獲得最佳經濟效益的保證。
5收獲與貯存
5.1 適期收獲:冬儲大蔥:進入10月中旬,即可陸續(xù)上市。
5.2冬季儲存:收刨后的大蔥,水分較大,在南墻下太陽曬不到的地方,南北向,每3-5捆排成一行,行間留0.5米的通道以便通風。10-15天后,解開蔥捆晾曬1~2天,然后再將大蔥捆整齊放回原處,豎直挨緊。這次要少留通道,甚至不留通道;天氣寒冷時,外圍可用干土埋上;遇雨、雪應用防雨工具蓋好,以免存水腐爛。雨雪過后,及時掀開雨具。
運輸、食用時,不要擠壓、揉搓,溫度急驟回升,這樣會使細胞大量破裂,失去食用價值。
6大蔥病蟲草害預防
6.1病害
6.1.1銹?。涸摬≈饕:θ~片和花梗,初在患部出現紡錘形或橢圓形隆起的橙黃色小瘋斑,后擴展為較大皰斑。表皮破裂散出橙黃色粉狀物,后期患部出現黑色皰斑,破裂后散出黑粉。病情嚴重時,病斑布滿葉片兩面,似鐵器生銹,失去食用價值。偏施過氮肥、地勢低洼、排水不良,都有利于該病發(fā)生和流行。防治藥劑有:三唑酮、抗菌素BO-10、百菌清等。
6.1.2霜霉?。菏谴笫[的常見病害,主要危害葉片及花梗,被害部呈灰綠色(洋蔥)至黃白色(大蔥)卵圓形病斑,邊緣不明顯。潮濕時患部表面遍生白色絨霉,后呈暗紫色霉層。日暖夜涼、多雨或多濃霧露,有利病害的發(fā)生。連作地、地勢低洼的積水田塊發(fā)病嚴重。防治藥劑有:霜霉威、硒酰嗎啉、乙膦鋁錳鋅等。
6.1.3紫斑?。菏谴笫[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葉和花梗。病斑初為水漬狀灰白色,稍凹陷,后擴大成橢圓形或梭形,呈紫褐色,濕度大時,病部產生呈同心輪紋狀排列的黑色霉層。發(fā)病重時引起葉、??菟阑蛘鄣?。溫暖多濕的條件或缺肥干旱時病害發(fā)生重。砂質土、旱地及薊馬危害重的田塊發(fā)病同樣嚴重。防治藥劑有:甲霜靈錳鋅、殺毒礬、百菌清等。
防治過程中一定要配合農業(yè)防治,比如在播種前選抗病品種,種子、種苗消毒,施足有機肥及磷鉀肥,合理輪作,合理密植,加強肥水管理,注意田間衛(wèi)生,及時剔除病苗、病株,清除病殘物,減少菌源。
6.2蟲害
6.2.1蔥薊馬:成蟲和幼蟲寄生于蔥類葉片,舔食葉表層或吸汁,傷害葉組織。受害部位常出現黃白色斑點。成蟲體長1.5毫米,體色淡黃至淡褐色。幼蟲近似成蟲,但無翅。害蟲主要出現于夏季,嚴重時,全葉受害,葉片幾乎無綠色。
6.2.2蔥斑潛蠅:幼蟲潛入大蔥葉背的表皮下或附在葉內壁取食葉肉,食痕呈白條紋狀。幼蟲為白色小蛆.長大后體長可達4毫米。春季的大蔥苗,常有枯死。生長期的大蔥,生長受阻。
6.2.3蔥菜蛾:幼蟲最初潛在葉肉內,逐步取食葉內側,只留下表皮,呈白條紋狀。成蟲為灰黑色上有白點的小型蛾,體長約4毫米。幼蟲為黃綠色,有小黑點,體長約9毫米。繭通常附在葉表,很容易發(fā)現。
6.2.4蔥蛆:幼蟲寄生于大蔥根部或地下莖。蟲害嚴重時,植株枯死。常寄生于地下部位,難以發(fā)現,易混于其他病害癥狀。在連作地帶,蟲害常以生長不良、缺株等癥狀出現,更加難以判斷。
防治方法:輪作換茬,選用高效低毒的殺蟲劑防治。常用藥劑有:樂果、阿維菌素、敵敵畏等。
6.3草害
育苗田可在播種后出苗前噴施二甲戊樂靈處理土壤,返青初期噴施撲草凈、二甲戊樂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