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福隆德運動爆發(fā)原因探析

      2009-04-29 00:20:44郭豐秋
      理論月刊 2009年2期
      關鍵詞:財政政策

      郭豐秋

      摘要:17世紀中葉,法國爆發(fā)的福隆德運動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高等法院系統(tǒng)對其權力角色的曲解、其傳統(tǒng)地位的喪失分別為運動的爆發(fā)提供了理論和政治基礎,財政政策則是運動爆發(fā)的直接動因。

      關鍵詞:高等法院系統(tǒng); 權力角色; 傳統(tǒng)地位; 財政政策

      中圖分類號:D55;DF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9)02-0063-04

      17世紀中葉,法國爆發(fā)了持續(xù)5年之久的福隆德運動,影響甚大。正如莫特所說:“從地理和社會范圍上看,福隆德運動是17世紀中期歐洲范圍內(nèi)最廣泛的反叛運動。邏輯上說,它本應該導致某種革命或者政治改革,其影響本該比英國議會的共和成就更大……”[1]對于該運動,國內(nèi)尚無人關注;西方學者則有諸多論述,但觀點紛呈,見仁見智。本文不揣淺陋,試圖揭示該運動爆發(fā)的原因。

      一、 法國封建制度下的司法體制

      在法國封建君主制度的歷史上,作為貫徹王權的主要司法機構,高等法院系統(tǒng)是王權政府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該制度下的司法體制結構十分復雜,包括教會法庭、城市法庭、領主法庭和王室法庭。根據(jù)各個司法機構在整個王國中的地位,人們將之劃分為最高法院和附屬法院。

      最高法院(Cours Souveraines)包括:王宮訴狀審理法院(Requêtes de l'H?tel)、大會議(Grand Conseil)、高等法院(Parlements)、稅務法院(Cours des Aides)和審計法院(Chambres des Comptes)。高等法院則是法國封建制度下司法體系中最具影響力的一種司法機構,其主要職能是登記、頒發(fā)和貫徹執(zhí)行國王及其政府的旨令和法令,負責一切重要的民事和刑事訴訟的審理,并在一定程度上擁有對國王及王權政府的諫諍權。它包括巴黎高等法院和外省各高等法院。外省各高等法院之間是平等的,并且也不受巴黎高等法院的管轄。

      稅務法院和審計法院則出現(xiàn)較晚,均屬于專門法院,但有些時候稅務法院又是各高等法院的附屬機構,比如第戎稅務法院和維埃納稅務法院分別隸屬于第戎高等法院和格勒諾布爾高等法院。在有些地方二者合而為一,比如埃克斯、蒙彼利埃和波城等。

      這5種法院均享有最高法院的地位,但互不相屬。由于王權政府對上述五大法院的權限劃分得不清楚,每個法院都認為自己是王國內(nèi)“最高法院”。其中巴黎高等法院的呼聲最高,雖然它的呼聲沒有得到其他集團和國王的公開承認,但是在法國封建君主制度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巴黎高等法院為軸心,以巴黎稅務法院和審計法院、各外省高等法院、稅務法院和審計法院為擁護機構的高等法院系統(tǒng)。

      二、 高等法院系統(tǒng)對其權力角色的曲解

      福隆德運動爆發(fā)前,布魯塞爾(注:福隆德運動中的領軍人物。巴黎高等法院的法官,自稱為人民謀福利,深受民眾愛戴。他被政府逮捕后,巴黎市民筑起街壘,福隆德運動爆發(fā)。)(Broussel)總是提醒同事們注意,羅馬帝國皇帝提比略(Tiberius Claudius Nero Caesar,公元14~37年在位)曾僭越元老院實行專政。高赫白維勒(Corbeville)也說到,巴黎高等法院的權力絕對不能和王權分離開來。相反,國王權力的中心在巴黎高等法院。[2]羅馬帝國的開創(chuàng)者屋大維(Octavianus,公元前30~公元14年在位)雖然集各種大權于一身,但是元老院形式上的尊嚴和權勢沒有削弱:它的法令雖然不能成為正式法律,但具有約束力;它作為法庭所作的判決是不可上訴的,甚至皇帝的權力也來自元老院。[3]提比略當政時,為了緩和與元老院之間的矛盾,取消了公民大會的選舉權和立法權,將之轉給元老院。所以,布魯塞爾在這里演講的目的是喚醒法官們監(jiān)督王權的記憶,他的想法不無道理,因為在法國封建制度下,巴黎高等法院總是自比羅馬的元老院,一直以監(jiān)督王權政府的角色自居,其原因在于王權的本質、王權與巴黎高等法院之間權力界限的模糊不清。

      從廣義上講,法國的封建王權是一種擴展了的象征性的權力,來源于上帝;從狹義上講,法國的封建王權代表國王所擁有的具體的政治、經(jīng)濟和法律權力,其本質的表現(xiàn)之一便是司法審判功能。9世紀,一位奧爾良的主教熱納(Jonas)寫了一篇文章,名為《王權的構成》(De Institutione Regia),反映了同時代的人們對王權本質的看法。他認為,公正、虔誠和仁慈是一個國王應該具備的主要美德,其中公正是最主要的。同時他告誡國王要遵守現(xiàn)存法律,特別是教會法以及王國內(nèi)各地的習慣法。另外,國王是上帝在大地上的影子,它的主要任務是在王國內(nèi)建立一種反映神的公正性的政府,盡管這個政府不會盡善盡美。[4] 在于格·卡佩(Hugh Capet, 987~996年在位)的印章上,國王不是一身戎裝的武士,而被描繪成法官形象。

      高等法院是隨著法國王領和王權不斷擴大,在12世紀從御前會議中分離出去的司法部門。菲利四世統(tǒng)治時期(1285~1314年在位),國王除了授予某人獎章或者以個人身份插手特殊案件外,不再出席巴黎高等法院的會議。也就是說,在執(zhí)行司法過程中,國王將他部分司法權力暫時委托給了巴黎高等法院。這種委托為封建王權與高等法院系統(tǒng)之間的斗爭播下了久遠的種子。其一,在貫徹王權司法的過程中,國王司法權的委托逐漸被變成了永久“轉讓”。其二,就巴黎高等法院而言,它雖然承認其權力來源于國王,但另一方面,王權來源于上帝的觀念使它將其權力來源也追溯到了上帝,從而為自己的職責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正如16世紀一位法學家所說:“國王和親王是上帝在大地上的官員和代理人:他們體察民情,保護他們不受壓迫,為其主持公道。官員是國王的眼睛,他們貫徹著法律和規(guī)章制度,主持公道?!盵5]正因為這樣,高等法院系統(tǒng)故意混淆著其權力和王權之間的界限,曲解其在王權結構中的角色,為福隆德運動的爆發(fā)奠定了理論基礎。

      三、 高等法院系統(tǒng)傳統(tǒng)地位的喪失

      15世紀的百年戰(zhàn)爭中,王權政府根據(jù)形勢需要先后建立了三個重要的外省高等法院。(注:圖盧茲高等法院(1443年)、格勒諾布爾高等法院(1453年)、波爾多高等法院(1462年)和第戎高等法院(1476年)。)在司法程序上,1325年,國王的信件和法令必須在巴黎高等法院進行公布和登記。另外,巴黎高等法院可以就某項法令提出諫諍。1401年,法國勃艮第公爵和奧爾良公爵之間出現(xiàn)矛盾。后者在前者缺席的情況下,說服國王以個人名義介入,反對前者。后來,勃艮第公爵寫信給巴黎高等法院抗議之。法官們小心謹慎地回復說,他們愿意盡最大的努力保護國王的尊嚴和附屬物(法律權利)。[4]

      在對外事務中,巴黎高等法院成了法王倍感信任的司法和咨詢機構。1368年,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堅持認為巴黎高等法院有權聽來自阿奎但的訴訟,后來法院認為國王如果不發(fā)動對英戰(zhàn)爭的話,就違背了加冕時的宣誓和君主的司法角色,于是英法戰(zhàn)爭爆發(fā)。1438年,古約姆·勒·杜赫(Guillaume le Tur )被派往多菲內(nèi);1444年法院主席拉巴托(Rabateau)被任命為大使,與奧地利的馬克西米連(Maximilian of Austria)談判,四年后12個法官幫助勃艮第簽訂了阿拉斯條約(Treaty of Arras),其中一項條款要求該條約由巴黎高等法院進行核查登記。[4]

      總之,14、15世紀,高等法院系統(tǒng)的規(guī)模和司法程序日益成熟完備,在國內(nèi)外事務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最終確立其傳統(tǒng)地位。

      16世紀,法國的封建王權逐漸加強,在當時的政治家看來,唯一能夠掣肘國王、防止其實行暴政的機構便是高等法院系統(tǒng)。正如賽瑟爾(注:克勞德·德·賽瑟爾(約1450~1520)是法國的宮廷大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他順應形勢,提出了一整套“新君主制”學說,該學說鼓吹君主制度的合理與優(yōu)越、承認理論上的絕對君主權威,勾畫了“有限君主制”的理想藍圖,以宗教、公正和法律來遏制君主的暴政,體現(xiàn)了文藝復興時期法國君主制度思想從傳統(tǒng)向近代嬗變的矛盾性和復雜性。)所說,“它們是一種真正的羅馬式的元老院,代表著一種揚善懲惡的最高權力”。[6]正因為高等法院系統(tǒng)的存在,限制了王權,法國政府中體現(xiàn)出的公正感才更加強烈,所以君主和國民都應該尊重它的司法審判。[4]

      高等法院系統(tǒng)與王權因此摩擦不斷,這在弗朗索瓦一世時期比較明顯。1525年7月,弗朗索瓦一世已經(jīng)被俘,攝政命令將圣職案件遷出巴黎高等法院,這等于剝奪法院的司法權,法院立即成立了調查組,借此起訴國王寵臣杜普拉。1526年,弗朗索瓦一世回國后,站在杜普拉一邊,剝奪總檢察長6個月的權力,要求法院撤消對杜普拉的批評。

      1527年7月24日,弗朗索瓦一世親臨巴黎高等法院,召開最高審判會議,要求登記一項法令。主席吉亞爾(Guillart)發(fā)表了著名的、鼓舞人心的演說。他說,法官們無意限制或質疑國王權威,但是他們有義務維護法律和傳統(tǒng)。國王不應該為所欲為,做事要符合法律。他應該遵守法律和考慮前輩們定下的法律。另外,他進一步指出,巴黎高等法院的權力來自國家,來自公共會議,就像三級會議一樣。國王不為所動,態(tài)度依然強硬,強迫巴黎高等法院登記法令,禁止其涉足國家事務以及和主教、大主教、修道院有關的訴訟。[4]

      17世紀上半葉,法國封建政治體制出現(xiàn)種種弊端,成為王權加強的掣肘。法國封建制度下的鬻官制度導致法國的官僚機構日益臃腫,冗官冗員充斥全國。例如,一官多人制,中央財稅部門的財政督辦和儲備司庫、地方財稅官員如法蘭西司庫和分區(qū)稅務長均屬這種情況?!凹竟?jié)性”任官制,即將某一官職進行瓜分,每個官員每年中只有部分時間任職,其典型是17世紀20年代在中央政府內(nèi)部建立的顧問等級制度,“四一期顧問”每年有三個月的參政權,“半年期顧問”每年則有六個月參政權。[7]官僚隊伍的龐大必然導致各個機構辦事效率低下,王權政府的指揮失靈。

      另外,為了撈回買官所耗之資,法官們利用手中的司法權力牟取暴利。17世紀上半葉,法官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不是工資,而是“訟費”。(注:據(jù)中世紀的司法習慣,起訴人必須向法官繳納少量禮品,即最初的“訟費”;16世紀,訟費變成了訟前的必交稅;17世紀訟費就成了法官們主要收入來源。)法院充斥著如蜂如蟻的律師、法學家、辯護士和訴訟幫手,復雜冗長的訴訟程序是“令其陶醉的時刻”。1625年,一位金融家曾揚言:“我手中握有27宗不同的訟案,而且我有辦法可使其訴訟審理時間達到27年。”[8]于是,法院大門幾乎只為那些富有的或者享有特權的人們而開,普通百姓則根本無力訴諸于法律,高等法院系統(tǒng)的公正性大打折扣。

      再者,1604年的波萊敕令使官職變成了捐官者的私人財產(chǎn),這導致兩種結果。其一,高等法院系統(tǒng)獨立性增強。其二,高等法院系統(tǒng)逐漸封閉狹隘,成為傳統(tǒng)權力的守護者。17世紀前期,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或院長職位已由買賣逐漸變?yōu)槭酪u,承襲人只需每年向國家繳納相當于官職售價1/60的稅金,即可以長久占有這些官職。[9]對那些司法界的名門望族來講,是安插親戚朋友的機會。

      國家政治制度的弊端以及高等法院系統(tǒng)的這些變化日益成為王權發(fā)展道路上的絆腳石。從16世紀下半葉到福隆德運動爆發(fā)之前,法國王權政府集團都不間斷地尋找新的權力重心,試圖掃除障礙。

      在中央,在瑪麗·美第奇和安娜攝政期間,王權政府一般以增加國王參政院的成員來對抗高等法院系統(tǒng)。據(jù)說,“從路易十三未成年時期,議員的人數(shù)開始增長,后來繼續(xù)增加,以至于到了過分的程度”, 1644年,塞吉埃指責“每天產(chǎn)生的議員”引起了“人們極大的困惑和混亂”。[10]

      在地方,督辦官制度出現(xiàn)并發(fā)展。黎塞留認為,“在分析形勢和采取整飭行動方面,一個人比一群人更有效”,現(xiàn)實需要“通常不得不造就毫不寬容的人物”。[10]在他的不斷經(jīng)營下,17世紀40年代,督辦官從臨時性的政府專員或王命欽差完成了向常規(guī)性的地方官僚制度的轉變,在財政、行政和司法方面發(fā)揮著巨大作用。

      督辦官常繞過省高等法院或者將權力凌駕其上,后者常常怨聲載道。1645年1月31日,埃克斯首席法官邁斯格翰瑞(Mesgrengy)向塞吉埃寫道:“我的職責促使我向你寫信,告訴你督辦官尚比涅(Champiny)(1643-1647年任普羅旺斯的督辦官)對我法院權威的侵犯……它建立起的所謂的督辦法庭由一些來自初等法院和低級法庭的擁護者組成。在這個督辦法庭中有一個國王委任人和兩個法務助理。這兩個法務助理比高等法院、審計院和稅務法院以及所有附屬法院有更多的司法權……”[11]更有甚者,1648年初,??怂垢叩确ㄔ罕谱弋?shù)氐亩睫k官,而魯昂高等法院則禁止一名法官成為督辦官,并暗示再也忍受不了督辦官制度。[1]

      總之,王權政府的改革措施削弱中世紀以來高等法院系統(tǒng)的權威,后者逐漸喪失其傳統(tǒng)地位。

      四、 財政政策

      安娜攝政期間,王權政府實施的一系列財政政策成了福隆德運動爆發(fā)的直接導火索。17世紀上半葉,法國封建制度下的財政稅收主要分為三大類:直接稅,間接稅和特別稅。直接稅主要包括:軍役稅(taille)、追加稅(la grand crue)、小軍役稅(taillon)以及給養(yǎng)稅(subsistances),其中占主導地位的是軍役稅。軍役稅和間接稅的主要繳納者是農(nóng)民、市民以及商人,僧侶、貴族、司法長官和許多其他官員都享有豁免權。特別稅是王室政府通過收取官職年金(rentes)、出售新設立的官職和發(fā)行新的國債而獲得的特別收入。其中間接稅和特別稅采取的是包稅形式。這里提供法國17世紀上半葉各類稅收在中央財政收入中的比重:(見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福隆德運動爆發(fā)前,特別稅的比重下降,王權政府將財政收入重心轉移到間接稅和軍役稅上。這兩種稅收主要由城市和鄉(xiāng)村中的第三等級承擔,因而福隆德運動爆發(fā)前,法國各地區(qū)早已出現(xiàn)了普遍的稅收暴動。在這種環(huán)境下,高等法院系統(tǒng)與第三等級之間的互動日益密切。

      1644年3月,王權政府根據(jù)16世紀的法律,對巴黎市郊違章建筑的業(yè)主課以總數(shù)達400-1000萬鋰的罰款。這些訴訟本由小城堡法庭審理,但都被送到國王參政院。當房主們向巴黎高等法院申訴的時候,馬扎然為了防止后者提出諫諍,撤銷了這項罰款。

      資料來源:陳文海:《權力之鷹:法國封建專制時期督辦官制度研究》,第235頁。

      罰款不成,財政總監(jiān)就想出其他賦稅以補回國庫的損失。1645年,他試圖在轉讓的王領內(nèi)攤派強制性的賦稅,即王室轉讓稅(the fée on alienated domains)。此法令一出,立即被法官們駁回。國王下達了兩次敕令書都無濟于事。1645年7月,國王召開最高審判會議。最后,巴黎高等法院有條件地妥協(xié),即政府答應將之變成自愿性的賦稅。商人們則威脅說,即使關門也不繳稅,財政總監(jiān)發(fā)現(xiàn)人們的抵抗是有組織的,于是停止攤派。從某種程度上說,是“繳稅者們幫助巴黎高等法院成了勝利者,他們通過不繳稅的行為證明后者可以獨立審查國王的法令并使之成為法律”。[1]

      即便如此,政府和法院系統(tǒng)之間的矛盾最終無法調和。1648年1月15日,9歲的國王在攝政,官員,公爵和王國貴族們的陪同下前往巴黎高等法院,召開最高審判會議,以他個人名義迫使法官們登記一系列財政法令,此舉引發(fā)了福隆德運動。

      總體觀之,高等法院從建立之初就曲解了其在王權結構中的角色,隨著法國封建君主制度從等級君主制向絕對君主制轉變,在王權政府調整其政權組織方式的過程中,它逐漸失去在王權結構中的傳統(tǒng)地位。于是,高等法院系統(tǒng)借著政府不得人心的財政政策,掀起了福隆德運動。

      參考文獻:

      [1]Lloyd, M., The Revolt of the judges: the Parlement of Paris and the Fronde,1643-1652 [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1.

      [2]Orest, R., The Fronde: A Fench Revolution,1648-1652[M].New York:W.W.Norton,1993.

      [3]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Shennan,J. H., The Parlement of Paris [M].Sutton Puublishing Limited.Phoenix Mill Trupp. Stroud.Gloucestershire,1998.

      [5]John, A. C., Judicial Reform in France before the Revolution in 1789 [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Massachusetts and London, England 1981.

      [6]Seyssel, C., The Monarchy of France [M]. Translated by J. H. Hexter. Yale Uuniversity Press, 1981.

      [7]陳文海.權力之鷹:法國封建專制時期督辦官制度研究[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

      [8]Boulenger,J., National History of France, Vol.4: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New York,1967.

      [9]阿爾貝·索布爾.法國大革命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10]Bonney,R., Political Changes in France under Richelieu and Mazarin,1624-1661 [M].Oxford,1976.p21-22.

      [11]Bonney,R., Society and Government in France under Richelieu and Mazarin,1624-1661 [M].Macmillan Press,1998.

      責任編輯 楊小民

      猜你喜歡
      財政政策
      實施積極財政政策 推進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
      山西財稅(2023年8期)2023-12-28 08:05:28
      預算執(zhí)行緊縮下的積極財政政策
      下半年促經(jīng)濟穩(wěn)增長積極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
      消費導刊(2018年19期)2018-10-23 02:08:52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財政政策轉型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對經(jīng)濟增長的效應分析
      央行不能逃避責任
      淺析建國初期穩(wěn)定物價的財政政策
      中國商論(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31
      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財政政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用好用活財政政策 推動民族宗教事業(yè)發(fā)展
      學習月刊(2015年20期)2015-02-27 01:35:58
      正確理解財政政策
      中西区| 顺义区| 大同市| 克东县| 区。| 绥芬河市| 安多县| 巴南区| 柯坪县| 乌审旗| 綦江县| 乌什县| 苗栗市| 珲春市| 珠海市| 航空| 永和县| 河南省| 江永县| 昌都县| 霞浦县| 尤溪县| 庐江县| 凤凰县| 茂名市| 阳江市| 五指山市| 海丰县| 谷城县| 肥城市| 莱西市| 安达市| 呼伦贝尔市| 安乡县| 闽侯县| 教育| 雅安市| 新巴尔虎右旗| 泰州市| 富平县| 高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