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萍
本刊曾對2600多人進行網上調查。結果發(fā)現,有22%的人在過去一周內有過嫉妒的情緒體驗。那么,嫉妒心理有哪些類型,是不是真的有害,如何才能改進呢?
嫉妒是一種心理現象,是對別人的優(yōu)勢(例如超過自己的品德、才華、成就、名聲、相貌等)心懷不滿,從而產生一種不甘心、不悅、自慚、怨恨、惱怒甚至帶有破壞性的消極情緒,是一種承認自己被別人挫敗后的反應。
嫉妒的3個級別
客觀地說,生活在社會群體中的每個人都有嫉妒心理,然而嫉妒心理在不同人的行為中表現不同。嫉妒根據程度的不同可分為3個級別:①程度較淺的嫉妒,往往深藏于人的不易覺察的潛意識中,多數情況下表現為對對方的羨慕,還談不上意識清醒的嫉妒心理。②程度較深的嫉妒,是當事人的嫉妒心理自覺或不自覺地顯露出來。開始表現為憂慮、對自己不滿,進而故意不去配合比較優(yōu)秀的合作伙伴的工作,甚至對其進行間接或直接的挑剔、造謠、誣陷等。③非常強烈的嫉妒,嫉妒者此時已喪失理智,向對方作正面的直接的攻擊,希望置別人于死地而后快。這往往會導致毀容、傷人、殺人等極端行為,常引起害人又害己的不良后果。
嫉妒不利于身體健康
長時間的嫉妒能造成人體內分泌紊亂、消化腺活動下降、腸胃功能失調、夜間失眠、血壓升高、脾氣暴躁古隆、性格多疑、情緒低沉等。久而久之,容易引起高血壓、冠心病、神經衰弱、抑郁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身心疾病。美國一些專家長達25年的跟蹤調查發(fā)現,嫉妒程度低的人,只有2.3%的人患心臟病;嫉妒程度強的人,9%以上的人患有心臟病。目前,德國等國家已把嫉妒列為疾病的一種,確實很有道理。巴爾扎克說過:“嫉妒者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大。自己的不幸和別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萬分?!?/p>
擺脫嫉妒的4個心理處方
正確認識自我要準確認識自己的長處,不要妄自菲薄。更重要的是,不斷剖析、反思自己的行為和心理活動,尋找自己對某人、某事評價與處理中不公正、不客觀的成分。同時,客觀地評價自己,從而找出客觀的差距和問題。盡量不去與別人的今天比,而要多與自己的過去比。
學會接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發(fā)現他人的優(yōu)點,并向他人學習,這需要有客觀、公正的眼光以及與人為善的準則。善于稱贊別人的長處,坦誠相對,將心比心。當你學會用客觀與欣賞的眼光觀察周圍的每一個人時,心情就會不一樣!
善于從生活中尋找快樂如果一個人總是想:比起別人可能得到的歡樂來,我的那一點快樂算得了什么呢?那么他就會永遠陷于痛苦、嫉妒之中??鞓肥且环N情緒心理,嫉妒也是一種情緒心理。何種情緒心理占據主導地位,主要靠自己來調整。
學會宣泄嫉妒的情緒可以找一個較知心的親人或朋友,痛痛快快地說個夠,暫求心理的平衡。這樣雖不能從根本上克服嫉妒心理,但卻能中斷這種情緒朝著更深的程度發(fā)展。如有一定的愛好,則可借助愛好來宣泄和疏導,如唱歌、跳舞、作畫、下棋、旅游、運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