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雄
李小明在鄉(xiāng)下一所小學讀書,是個文靜、上課聽講的好學生,學習成績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他的班主任師叫黃高首,是個頂呱呱的教書能手,曾到省城去上過示范課,得到的榮譽證書裝滿了一個木箱子。李小明的父親李達與黃老師是發(fā)小,關系很好,所以黃老師自然對李小明的學習更加用心一些。每次黃老師去城里上課聽課,總會幫李小明買回很多學習資料??梢哉f,李小明手頭上的學習資料和城里的孩子比起來毫不遜色。
那年,省教育部門組織了一場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競賽。李小明因為成績優(yōu)異,被選為他所在的鄉(xiāng)小學的代表到省城參加競賽。不料,卻鎩羽而歸。得獎的都是省城學校的學生。跟他們相比,李小明的成績根本不入流。這讓李達父子倆和黃老師都深感沮喪,決心讓小明再繼續(xù)努力,爭取明年再參賽。
有一次,李達從省城走親戚回來,得知城里的學生大都請有家庭教師。李達想:怪不得他們的成績好,原來是開小灶。當晚,李達就跟黃老師商量,讓黃老師做李小明的家庭教師,課余時間幫小明補習功課。
饒是如此,在第二年的學習競賽中,李小明的成績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舅)”。經(jīng)過兩次打擊,三人失望之余百思不得其解,不曉得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轉眼到了來年的秋天,黃老師由于工作的需要調到省城的學校去了。李達一見機會難得,便央求黃老師將李小明帶到省城去念書。李達想:城里的讀書條件和環(huán)境肯定比鄉(xiāng)下好,加上有黃老師在身邊,兒子的成績肯定能趕上來。
就這樣,李小明隨同黃老師來到省城的學校念書。但是,城里的教學任務比鄉(xiāng)下重多了。黃老師的那個班共有65個學生,每天批改作業(yè)忙得暈頭轉向。因此,黃老師課余再沒有時間和精力給李小明開小灶,只是在下課后象征性地走到李小明的身邊,對他說一些鼓勵的話。知道情況后的李達禁不住暗暗擔心,不知道在強手如林的省城學校里,兒子會不會因為自卑而成績一落千丈。
期末考試成績終于出來了,李小明的成績讓黃老師大跌眼鏡——他的總分排在了全班前五名!語文和數(shù)學的分數(shù)均排在全年級第一名!這個變化實在是太大了,黃老師在欣喜之余也是一頭霧水。
臨近期末放假,學校召開學生家長會。會上,李小明被黃老師邀請作為典型在會上發(fā)言。當黃老師請李小明介紹學習經(jīng)驗時,他說,我在鄉(xiāng)下讀書時,雖然我的成績在班上數(shù)一數(shù)二,但和城里的同學比差距還是很大。那是因為我沒有對手,所以沒有斗志。后來我來到現(xiàn)在這所學校學習,見到班里同學們的成績都那么好,我就想迎頭趕上,不想落下隊伍……在這個班里,我面對的競爭對手太多太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