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旸
有人說,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在我想來,無論是對考生本人,還是對家長而言,高考都是一種讓人感到刻骨銘心的考驗。每當想起正在廣州讀大學的女兒當年參加高考時過五關斬六將的那段人生經歷,我至今仍然心有余悸。
2004年春夏之交,我的女兒也躋身高考生行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像天下所有做父母的一樣,我祈盼著女兒有出息,在高考中以優(yōu)異的成績脫穎而出進入高等學府。所以,還在女兒填報志愿時,我的心里就一天沒有輕松過,沒少為她的前途、未來捏一把汗。不過,話說回來,從小學到高中,女兒的成績一直都是十分優(yōu)秀的。當她從鄉(xiāng)鎮(zhèn)中學以高分考入縣重點中學時,從各科老師乃至校領導都曾在我面前預言:上第一批本科院校十拿九穩(wěn)。于是,女兒在填報志愿時很自信地將自己第一批本科院校首選目標鎖定為:暨南大學;第二批本科院校第一志愿是:廣東工業(yè)大學。
盡管女兒的成績很穩(wěn)定,可我這個做父親的心里仍像有十五只井桶七上八落:萬一她考場失手,比如說怯場,比如說發(fā)揮不正常……當我把自己的種種擔心告訴她時,她反而勸我別為她擔心,她說,她有信心考出最佳成績。
高考期間,我專門請了幾天“干部年假”。全力以赴在家里為女兒做后勤保障工作。妻子也專門請了三天假,進行“全程服務”。唉,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最讓人感到難挺的是等待成績的日子,雖然只有半個多月,但對我來說似乎過了半個多世紀。我沒少為女兒打“預防針”,沒少勸她“一顆紅心兩手準備”,每次女兒都會說,再考砸,她的成績也絕不會低于660分。
6月27日,千呼萬喚,女兒的高考成績終于“浮出水面”。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她就“哇”一聲哭了,然后跑回自己房里倒在床上大哭,哭得很傷心。我一看電腦上報出的成績:什么,只有597分?
這天晚上,女兒一夜未眠,我和妻子也幾乎沒合眼。連續(xù)幾天,女兒把自己關在房里,幾乎不吃不喝,整天以淚洗面。她說,她根本不敢相信這樣的成績。
好在我和妻子沒有亂陣腳,而是和風細雨般做女兒的思想工作,對她說,天下哪有常勝將軍?能考上這個成績,也很不容易,雖然沒有達到你的最佳理想,但比第二批本科院校A線錄取最低控制線還多49分呢。
女兒終于醒悟過來了。一天,她來到我房間:“爸爸,從小到現在,我太一帆風順了,從未遇過波折。這次高考遭受的挫折,對我來說,是一種考驗,也是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對我今后的人生之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蔽易屑毜囟嗽斨?,她似乎在一夜之間長大了,成熟了。
雖然與第一批本科院校失之交臂,但女兒填報的第二批本科院校第一志愿總算實現了。當她接到廣東省熱門名校——廣東工業(yè)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時,她的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
女兒入學前夕,我將自己剛剛出版的短篇小說集《人前人后》送給她,并從該書的“跋”中抄錄了一段話給她:“人來到這個世上就像一葉扁舟駛進瞬息萬變的大海,必須經受各種風浪的考驗;風平浪靜自然好行船,但逆水行舟更能鍛煉人的意志和毅力?!?/p>
我想,通過這一場考驗,女兒會一路走好的。
書目
《考驗》[美]於梨華人民文學出版社
《考驗》是美籍華人女作家於梨華20世紀70年代前期完成的一部長篇力作。主人公面對的考驗是多重的、復雜的:有中西方兩種文化的沖突與較量,有中國傳統文化面臨現代文明沖擊的考驗,有在婚姻中對愛情的考驗,在社會生活中對婚姻的考驗。這些考驗統統匯集到一起,讓他們飽受痛苦和折磨。當然,這些不全是消極的,它促人反省,促人釋放出被歲月塵封已久的主體意識,促人開辟獨立而富有詩意的生存空間。
《官司》楊金遠湖南文藝出版社
《官司》是電影《集結號》的小說原著:為掩護大部隊轉移,連長老谷奉命打一場阻擊戰(zhàn),并和團長約好,以午夜時分的集結號作為撤退的號令,但是,老谷和全連兄弟殺到午夜,又殺到天亮,在生命的廝殺中苦苦等待,直到全連只剩下老谷一人幸存,也沒聽見集結號吹起。到底是團長忘了吹號還是把全連丟下不管了?這個疑問一直困擾著老谷。帶著強烈的內疚,以及幫助戰(zhàn)友找回榮譽的信念,老谷踏上了尋找真相的路。直到朝鮮戰(zhàn)爭結束后,老谷重回當年的戰(zhàn)場,發(fā)現物是人非,只有他知道煤窯場下面躺著47位血錚錚的烈士,只有他一個人了解真相,承受著巨大的考驗……
《戈文爵士和綠色騎士》[英]亞瑟王系列故事之一
《戈文爵士和綠色騎士》是亞瑟王系列故事之一。它繼承和超越了中世紀騎士傳奇的傳統,用高超的藝術手法把砍頭游戲、誘惑和交換戰(zhàn)利品等情節(jié)整合成結構精巧、內在嚴密的藝術整體以突出作品的考驗主題和深化其道德探索的意義。它揭示出人性中普遍存在的為惡傾向,表明人只有在現實生活的考驗中才能化惡為善,獲得道德上的成長和精神上的再生。
影像
這是一部介紹新一代海外游子在日本求學奮斗的系列紀錄片,由留日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自己集資,屢經磨難,親手制作。該片記述了若干中國留日學生在日本的真實生活。該片的總策劃、制作兼導演張麗玲也是個自費留學人員。她深感中國留學生熱愛祖國、艱苦、奮斗精神的可貴,并決定自籌,資金,利用業(yè)余時間對一些頗具典型意義的真實人物跟蹤拍攝。這部勵志紀錄片拍攝時間長達4年,對有關人物在這些年里的所有重大生活。學習和工作事件無一漏失。在北京播出后好評如潮,引發(fā)了各層次觀眾對此片的熱烈探討。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納什早年就有了驚人的數學發(fā)現,開始享有國際聲譽。但納什出眾的直覺受到了精神分裂癥的困擾,使他在向學術上最高層次進軍的輝煌歷程上面臨了很大的阻礙和考驗。納什在深愛著的妻子艾麗西亞(Alicia)的相助下,毫不畏懼,頑強抗爭。經過了幾十年的艱難努力,他終于戰(zhàn)勝了病魔的摧殘,并于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這是一個真人真事的傳奇故事,今天,納什繼續(xù)在他的領域中耕耘著。
《黃石的孩子》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它的背景是1930年末飽受戰(zhàn)爭蹂躪的中國。電影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講述了一個英國人喬治,帶領60個孤兒踏上不平凡征程的故事。他們?yōu)榱俗罱K到達安全的蒙古沙漠,走過將近1000英里的險途,穿越了六盤山。在這過程中,他開始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人生考驗,并且發(fā)現了充滿力量和勇氣的人性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