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 瀟
1月30日,DHL公司正式以“斷臂自救”的方式暫別歷時5年、斥資100億美元大舉進攻的美國國內快遞市場,終止其在美國的國內快遞和地面運輸業(yè)務,轉而強化進出美國的國際快遞業(yè)務,同時還將關閉設在美國的地面樞紐,網點數量從412個削減309個網點并裁員近1萬人,擺脫長期在美國快遞市場虧損的困境。
1月30日起,國際快遞巨頭DHL停止了在美國國內的快遞業(yè)務。在美國經濟持續(xù)不振,托運人飽受金融危機折磨的大背景下,雙寡頭的美國快遞市場是否會對這些托運人帶來更沉重的壓力?2009年的美國快遞市場又將何去何從?種種的不確定,迫使托運人不得不駐足思考,他們該如何應對市場變化?
DHL緣何離美
就在過去的幾年,不論是美國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快遞行業(yè)一直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幾乎是一夜之間,全球快遞業(yè)經歷了急速下滑,當然美國國內市場也難逃厄運。
而對于全球第三大快遞巨頭DHL無論是在風調雨順的過去還是在年景不好的現在,其在美國本土的經營業(yè)績都可謂一片慘淡。自2003年DHL花費10億美元收購了Airborne Express以來,其在美國市場累計虧損高達100億美元,其中預計2008年虧損額更達到13億美元。DHL在美國市場為何連年受挫?
前DHL高官Jerry Hempstead表示,DHL在美國一直保持“低價服務商”的形象,經營上采取“每日低價”(everyday low price)策略,即每天低價提供服務而不是采用定期少數服務以低價銷售的定價策略。盡管有如此誘惑的價格,但DHL并沒有掌控好美國本土文化,并且沒有能處理好連年的大額營業(yè)虧損。
從DHL剛剛進入美國市場,其就成為了UPS和FedEx的瞄靶。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除了低價DHL可謂絞盡腦汁——通過美國郵政公司(USPS)為其遞送郵件、包裹。本以為這項工作會成為DHL的一大服務特色,但是隨后UPS和FedEx的效仿又使這一服務黯然失色,反而幫助美國郵政公成為了美國市場的第三大快遞商。然而這僅僅是兩大本土巨頭排擠DHL種種技法之一。此外,美國快遞市場政策壁壘也是導致DHL退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退出是否就意味著,從此DHL在美國市場將銷聲匿跡呢?答案是否定的。
據悉,DHL將取消在美國境內的快遞和地面運輸,業(yè)務重心轉移到國際快遞上。自2008年年初,DHL就與UPS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利用UPS遍布全美發(fā)達的航空網絡,在未來10年內負責DHL在美國境內的空中運輸,DHL則每年需支付10億美元給UPS。
然而,這一合作也使得不少業(yè)內分析家感到迷惑,UPS沒有理由幫助其競爭對手,并協(xié)助DHL降低營運成本進而在美國市場獲利。對于DHL的撤離,即便還留有殘兵,原先的客戶在心理上難免會動搖,大多數客戶將會選擇放棄繼續(xù)與DHL的合作,也許UPS此舉是為了在此搶得先機。
此外,DHL還保留了在美國境內的103個工作站和一個較小的駕駛車隊來向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和波多黎在內的地區(qū)遞送國際包裹。
DHL母公司德國郵政集團新任行政總裁阿普爾表示,DHL退出美國市場是暫時的,目前的退出只是為減少損失,保存實力。
美國快遞市場何去何從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使得全球各個角落的承運人都面臨著同樣一個問題——成本上漲,其中部分原因要歸咎于運輸需求不足。不幸的是,成本增加又迫使快遞企業(yè)不得不將成本壓力轉嫁給托運人。最終,造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此外,成本上漲的直接因素還包括高額的基本貨物關稅,燃油附加費和其他費用。
DHL撤離美國市場后,盡管市場上將少一個定價者。但價格上漲的趨勢仍未改變。據估計DHL撤離將釋放34億美元的市場份額,從長期的角度看,價格還將進一步走高,對于包括FedEx、UPS在內的美國國內快遞市場參與者的影響將是積極的。特別是對于FedEx和UPS這樣基礎雄厚的企業(yè),在目前全球經濟不景氣、需求下滑、利潤驟縮的窘境下,競爭的減少意味著只要堅持,FedEx和UPS就能走出成本高漲的不利因素,安然度過難關。
而對于托運人來說,DHL退出競爭并不是一件可喜的事?!暗蛢r服務商”DHL的退出對市場的影響力與假設UPS或FedEx退出是完全不可等同的。從前,DHL的服務低價與FedEx和UPS的價格關聯度很低,托運人完全可以享受到優(yōu)惠的服務價格。但在今年1月30日后,那些投向FedEx和UPS的托運人將再也享受不到能與DHL相媲美的價格優(yōu)惠。
然而,對于那些握有大宗訂單的托運人來說,在經濟大蕭條下像UPS和FedEx都急需爭取訂單緩解壓力,特別是在國內的航空快遞上。所以說爭取相對優(yōu)惠的價格不是沒有可能。
另外,面對美國快遞市場嚴格的準入機制,DHL在未來想再次回歸美國市場,恐怕是困難重重。但好在,我們看到美國市場現有承運人并沒有放棄提高技術水平和改善服務質量的努力,USPS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USPS的機遇
所謂亂世出英雄,對于美國快遞市場格局的改變,不少分析家對美國郵政公司的前景十分看好。隨著DHL退出市場后帶來的市場分享,目前位居美國第三大快遞和陸運服務商的美國郵政公司正在積極備戰(zhàn),拉近與UPS和FedEx的差距。最近在USPS的網站上更是打出了“Switching from DHL Express”的廣告。
盡管USPS的成長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趨勢是必然的,特別是在陸運業(yè)務USPS將變的更具競爭力。陸運包裹對時間的敏感度不高,USPS在擁有優(yōu)秀的陸運車隊,對于B2C電子商務格外適合。不過,在快遞業(yè)務上USPS還缺乏一定的競爭優(yōu)勢,沒有像UPS那樣的跟蹤和追溯系統(tǒng)。
隨著DHL撤離后業(yè)務需求的釋放,由于在大多數的零售運輸上USPS還沒有足夠的優(yōu)勢可與FedEx和UPS競爭,在快遞和零售運輸上UPS和FedEx仍處于壟斷地位。
1月18日起,USPS已經開始實行新的名為“Commercial Plus”的大宗貨物運輸折扣,主要針對優(yōu)先信件和快遞郵件??爝f客戶必須每年遞送6000件以上快遞,平均每天25件;優(yōu)先郵件客戶則必須每年遞送10萬件以上,平均每天420件;除此之外客戶還必須運用USPS許可的付款方式。Commercial Plus實施后快遞郵件的大宗客戶平均節(jié)省費用14.5%,而優(yōu)先郵件平均節(jié)省7%的費用。
除了大宗貨物的折扣外,USPS還實行了其他一攬子價格調整方案,在附加費項上仍采取“零收費”的戰(zhàn)略,保持價格上的競爭力。同時USPS也在改善技術和提高服務質量。USPS正擴大自己的追蹤和追溯區(qū)域,并且在這方面已經和他的競爭對手越來越接近。USPS還投入了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團隊在運輸管理上,特別是大批年輕人,他們了解快遞包裹市場并知道競爭意味著什么。
盡管USPS已經成為目前美國第三大的快遞包裹商,但是與UPS和FedEx還有很大的差距。作為一個政府機構,改變的速度不會發(fā)生的很快。USPS有新的價格標準,但是不同于其他商業(yè)快遞公司,他們對價格的把握和控制還需要進一步的磨練。另外,USPS的營銷團隊還沒有趕超UPS、FedEx,以及以前DHL的能力。
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DHL的撤離,USPS會乘勢占領那些DHL以前擁有的市場,成為人們除UPS和FedEx以外可選的第三家服務商。這一天的到來不會太遠。
托運人如何應對
一邊是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嘯,一邊是美國快遞市場的風云突變,處于兩難境地的托運人在經受“洗禮”的同時,又該如何節(jié)約企業(yè)的包裹快遞成本呢?
目前,DHL將空運外包給UPS,而陸運市場無人接手面臨巨大的市場機遇,幾乎所有的承運人都在積極改善陸運服務,盡可能的使用陸運。陸運更寬松的時間要求意味著運輸更可靠、價格更優(yōu)惠。不僅是基本費率,許多附加費用等也都低于快遞價格,但是服務質量卻不比快遞差,甚至是好于快遞。
航空運輸有著時間上的優(yōu)勢,如果對時間要求高、需要第二天一早送達或者相當重要的郵件包裹,那么可以選擇空運。但是提早幾個小時到達,就意味著多花幾美元。同樣,托運人需要了解自己的貨物。如果托運人僅僅是猜測他們貨物的體積和特性而沒有準確的數據和詳細說明,FedEx和UPS將很可能以托運人描述模糊為由,增加一些額外費用。托運人了解自己的貨物不論對自身還是承運人都有好處。
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以各種潛在方式節(jié)約成本。探索所有可能的服務提供商,比較他們的服務和資費,包括FedEx、UPS、USPS,甚至是一些地區(qū)承運商。此外,精打細算。有些看似是一件小事情,如整理運輸地址,考慮成本安排運輸的方式和路徑。但是就是這些小事情,相加之后的成本節(jié)約將十分具有潛力。
最后,廣大托運人需要了解的是DHL的撤離,不意味著承運人想放棄客戶,他們正在或者說將會為了爭奪客戶而廝殺,通過價格戰(zhàn)爭取客戶。因此,托運人只需大膽同服務商協(xié)商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