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婀鸝
“談戀愛”、“愛情”等類似的敏感詞匯越來越多地被童言無忌的孩子說出來,有的孩子甚至用行為去模仿。但是孩子間的所謂"談戀愛"大都是沒有明確意識的,而是出于對異性的好奇和好感。家長們應該在了解孩子特點的基礎上,去理解與引導孩子。
媽媽,咱們戀愛吧!
故事一:淘淘對正沉迷韓劇的媽媽說:“媽媽,陪我玩會吧,你別看了。”媽媽眼睛瞅著電視機說:“等演完這集的好不好?”終于等到媽媽有時間了,淘淘向媽媽提議玩談戀愛吧,媽媽很嚴肅地糾正他:“不許胡說!小孩子談什么戀愛?”“又不是真的,玩談戀愛的游戲。我教你。”說著淘淘圍著媽媽轉(zhuǎn)著圈親起媽媽來?!昂猛鎲??會了嗎?”媽媽很奇怪地問孩子是怎么回事?淘淘回答,電視里有時男生親女生就是轉(zhuǎn)圈的。
原來,淘淘看過一個愛情片的特技鏡頭,淘淘把鏡頭旋轉(zhuǎn)處理后的畫面當作是人轉(zhuǎn)著圈親吻了。媽媽被孩子逗得哈哈大笑,笑他好玩。被笑得莫名其妙的淘淘問媽媽怎么回事。媽媽佯裝生氣的樣子不許他亂講話,“小孩子不許談戀愛的!”淘淘可沒把媽媽的話放在眼里,繼續(xù)轉(zhuǎn)圈子親媽媽,被媽媽打了倆巴掌,嚇唬他回來告訴爸爸,他才不敢再鬧了。
解讀分析:媽媽是個韓劇迷,兒子淘淘受到劇情的熏陶,張嘴談談“戀愛”不足為奇。幾歲的孩子只能對自己感興趣的地方關注,比如旋轉(zhuǎn)鏡頭,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理解。更關心的是游戲,給游戲起名字用的是現(xiàn)成的名詞:戀愛。而并沒能真正地理解“戀愛”的含義。大人卻往往按照自己意念中的概念去斥責孩子,非但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更容易引起孩子對“戀愛”的真正關注,渴望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好家長這樣做:家長首先注意環(huán)境對孩子的熏陶,減少不良環(huán)境對孩子的刺激。例如,孩子觀看電視節(jié)目時,家長最好進行篩選,有可能的話進行陪看,給予引導與交流。第二,合理地安排孩子的時間,減少孩子百無聊賴的機會,引導其做積極健康的親子游戲;第三,當孩子提出敏感話題、詞語,給予重視,解釋態(tài)度同其它概念一樣自然、正常,將引導處于不動聲色之中。
為寶寶的“戀愛”保密
故事二:泊泊繼承了父母的優(yōu)點,小帥哥一個。幾位同學間的家庭聚會,有位阿姨開泊泊的玩笑,你媽媽將來不用愁了,這小伙子將來肯定很多女孩追呢!泊泊媽媽也不客氣,炫耀起來。開口沒講幾句話,就被泊泊捂住了嘴。后來媽媽趁兒子離開時講了兒子的光榮戀愛史。幼兒園的一個小女孩子,有一天偷偷地把泊泊拉到一個沒人的地方,塞給泊泊一塊精美的巧克力,小手往后一背,接著眼睛望天說:“長大后我一定要嫁給你!”說完就跑開了?;丶也床窗堰@事告訴了媽媽。媽媽強忍著笑:“泊泊那你心里怎么想的啊?”泊泊說:“我沒怎么想啊,巧克力挺好吃的。”“白吃人家東西了?”媽媽接著問。“那我長大就娶她吧!”聽完泊泊認真的回答,大家一起大笑。泊泊突然破門而入,小臉氣得通紅,用手指指著媽媽,一副要找媽媽算賬的陣勢。
解讀分析:家長總是喜歡用成人的眼光與心理去處理孩子間的交往,尤其是男孩女孩間的交往。用成熟的眼光分析或解讀,雖然沒有敏感地當做洪水猛獸,貌似包容孩子的天真,以玩笑的方式輕松解決,孩子其實已經(jīng)受到傷害。無邪的孩子遇到解不開的問題喜歡告訴他信賴的人,傾訴的過程中也在尋求答案。更相信信賴的人會為他保守秘密。但成人往往辜負孩子的信任,輕易地把孩子的秘密說出來,并且不以為哪里做得有偏差。
好家長這樣做:首先以尊重成人的方式與心理對待孩子,客氣、周到。積極真誠地對待孩子的問題,不因為孩子的年齡小而輕視。第二,當有人開孩子自己無法處理的玩笑時,家長應該力挺孩子,幫助孩子化解尷尬,不要考慮大人間交往情面,而說些言不由衷的話,讓孩子成為犧牲品。第三,慎重對待孩子的信任,尤其是孩子自己處理不好的問題,需要信任的人來理解與幫助。家長不可褻瀆孩子的天真與真誠。
家長親,不要“娃娃親”
故事三:小糖的父母與小郎的父母是好朋友,小郎是大小糖半歲的哥哥。從小就在大家指導下“哥哥、妹妹”地相稱,很喜歡彼此找著玩,有點好吃的也知道分享,這在當下的獨生子女中是很難得的現(xiàn)象。倆孩子不知道,有幾雙含笑的眼睛偷偷地看著他們的友好。在小糖沒出生的時候,兩家大人就約好,如果小糖是女孩,就結為親家。小糖的出生使雙方家長戲稱對方為親家。兩個孩子并不知道這個稱呼是因他們的身份而定的。直到有一天明白了真正的含義,小糖痛恨大人間的玩笑,覺得羞死了!不再理小郎、他的父母,甚至自己的媽媽。
解讀分析:沒有哪個成人會拿孩子的娃娃親當真,不會去要求孩子為這個承諾去做什么,更認為不會傷害到孩子,不過是成人間聯(lián)絡感情的一種手段罷了。但是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雖然小,也是有生命與感情的個體。有被尊重的渴望,當?shù)弥约阂呀?jīng)被定好與某人結合在一起,很少有孩子會表現(xiàn)得無動于衷,更可能走兩個極端,默默地接受,一廂情愿地去喜歡,直到面對現(xiàn)實;或是以反抗來證明自己的存在與獨立。無論哪種,對幼小的孩子來說都有心理傷害。
好家長這樣做:家長首先尊重孩子的個體成長,不以成人喜怒左右孩子間的交往,不拿孩子開玩笑,更不能把孩子當成開心工具。第二,正確引導孩子進行朋友間的交往,教給孩子與長輩間交往的必要禮節(jié),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并讓孩子擁有以獲得他人尊重為快樂的健康心態(tài)。第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處理問題,當孩子受到來自家長不經(jīng)意的傷害時,家長主動與孩子去溝通,修正自己的做法。
引導寶寶去“戀愛”吧
故事四:六歲的久久悄悄地告訴媽媽,她有了一個很好的男朋友,與她很有緣,被老師排為同座,游戲也被分在一組?,F(xiàn)在他們喜歡在一起玩,約好了死了都要愛。媽媽被久久的話嚇了一跳。這孩子也太早熟了!什么叫有緣分啊?什么叫死了都要愛?現(xiàn)在的孩子太恐怖了!媽媽一下子手足無措了。更讓人受不了的是久久喜歡上了唱情歌,什么我和你有緣,我和你有份啊,什么死了都要愛啊……媽媽簡直要崩潰了。
解讀分析:喜歡熱心地交友,是孩子的天性。交友的標準出自興趣愛好的相投,孩子間做出的主動交往,并不是深思熟慮地去談“戀愛”。這個年齡的孩子具有很強的模仿成人動作、生活的傾向,喜歡借用成人世界里現(xiàn)成的流行詞的概念,往自己身上對號,卻不去想詞是否“達意”,給成人有多大的留白空間。孩子語言上表達的喜歡與愛并不是成人世界里的概念,因此說出很“成熟”的語言,標榜自己與成人的生活方式一樣,實際孩子并不真正地清楚自己表達語言的真正含意。
好家長這樣做:首先家長要了解這一階段孩子的心理發(fā)育特點,對癥地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根據(jù)孩子想表達的心中想法,家長教孩子使用正確的概念。第二,擴大孩子的交友面,不但鼓勵孩子交同性朋友,還支持孩子與異性朋友間的交往,消除孩子對異性的神秘感,為將來進入青春期順利地與異性交往過渡。第三,自然地引導孩子區(qū)分友誼與愛情的界限,不去過分指責孩子,以免給孩子心理留下痛苦難忘的印象,造成不必要的負擔?!觯ㄘ熅?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