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行
一、精心設計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很多演示實驗都可以說明大氣壓的存在,而新教材上安排的實驗和以前相比又有所變化,更加貼近生活。筆者從中挑選了覆杯實驗、瓶吞雞蛋實驗和塑料掛衣鉤實驗,其優(yōu)點在于材料都是生活中所常見的,并都說明了看不見、摸不著的物理道理,既避免了用復雜的儀器來做實驗,同時還容易讓學生產生一種親切感,覺得原來物理離自己這么近,從而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其中,瓶吞雞蛋實驗最具刺激性,學生會因為覺得很奇怪而被吸引。經過老師的解釋,他們又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明白了原來空氣中也有壓強,從而在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老師還可以對這個實驗繼續(xù)發(fā)揮、挖掘,如問問學生:“同學們,雞蛋已經被瓶子吞進去了,怎么才能使它完整地出來呢?”也許這個時候有些好奇的學生已經開始質詢老師了,但不管怎么樣,作為新課程標準下的物理教學,老師應該抓住這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的好時機。如可以讓學生先討論一會兒,有的學生可能會說,“除非把雞蛋搗爛掉,沒有他法?!庇械耐瑢W也許會說,“把瓶子打破,就可以完整地取出雞蛋來?!庇械膶W生也會想到“還是要利用大氣壓?!薄P者在做這個實驗時,有的班級的學生就提出來,“要用大氣壓把雞蛋取出來?!惫P者回答說:“對,就是要利用氣壓把它取出來,解鈴還須系鈴人嘛,同學們能想到這一點,真了不起!”筆者接著反問了一句:“怎樣利用氣壓把它取出來呢?”此時,學生們由于沒有學過“一定質量的氣體,壓強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這個知識點,所以不知道該如何操作,也回答不上來,于是就等著老師的解答。但“物體的熱脹冷縮”學生是學過的,于是筆者要求學生分學習小組進行討論,在此過程中對他們進行適當?shù)狞c撥,最后共同找到了解決的方法:對瓶加熱,以將雞蛋取出來。當學生們聽到雞蛋“砰”的一聲從廣口瓶中掉到燒杯里時,都興奮不已。這時,筆者發(fā)話了:“同學們,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其實很多事情都有解決的辦法,關鍵是我們能不能想到,只要想到了辦法,解決起來就很簡單。想想剛才的雞蛋就是利用瓶中的空氣受熱后,溫度升高,其壓強增大,當大于外面的大氣壓時,雞蛋就被壓出來了。今后同學們在碰到問題的時候,要多問問為什么,多想想辦法,有時解決問題的辦法就在你眼前,生活中的問題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二、注意采用創(chuàng)造型的教學方法,誘發(fā)學生展開思考的翅膀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選擇典型的題目,通過一題多問,帶領學生綜合分析并解決問題,以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廣闊性,使他們真正理解有關的物理知識。
1.延伸問題。例如,一個標有“220V、60W”的燈泡,在正常發(fā)光時,通過燈絲的電流有多大?從這一問題中就可以延伸出多個其他問題,如燈絲的電阻是多大?如果將此燈接入家庭電路中,每天開燈三個小時,一個月(三十天)將消耗多少度電?將此燈接在220V電源上,電燈消耗的功率是多少?
2.一題多解,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變通性。思維的變通性即是指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其中,靈活性是指思維的靈活程度;而敏捷性則是指思維活動的反應速度,也是學生智力的敏捷程度。因此,教師應啟發(fā)學生利用已知條件和相關量的特殊關系,尋求解決辦法。通過一題多解,有利于使學生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應用,提高他們的應變能力,從而實現(xiàn)不死套公式,不墨守成規(guī),學會用多種簡捷的方法解決問題。
3.樂見錯題,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習慣。在物理課堂評答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看到許多教師都會請幾個學生回答問題,如果回答錯誤就一票否決,將之晾在一邊,繼續(xù)請其他同學回答;而如果有學生的答案符合自身的想法時,就宣告討論結束;當多數(shù)學生沒有答到點子上時,教師就自己提出結論。這樣對待學生的答問很不利于其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一道題,只要教師沒有作肯定的總結,學生就會在“懸念”的激勵下不停地思索和爭論。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其他同學的發(fā)言,讓他們學會明辨是非。當學生答錯時,教師不能一概否定,而應啟發(fā)他們找出錯誤的根源,在錯誤中汲取知識,并找到答案中的錯誤。同時,還要激發(fā)學生再三思考,并讓每個同學都有再答和評答的機會,使他們養(yǎng)成善于思考和勤于思考的習慣。正如杜威所說,“真正思考的人,從自己錯誤中吸取知識比從自己成功中吸取的知識更多?!币虼?,教師要允許學生犯錯,甚至可以故意讓他們犯錯。
4.設計概念沖突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關于浮力的問題,學生早已知道浸在水中的物體要受到浮力,但常常會認為木塊浮在水面是由于木塊受到的浮力大,而鐵塊沉入水中是由于沒有受到浮力或所受浮力較小,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給正確概念的建立和鞏固造成了許多困難。但如果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恰如其分地利用學生在這些的問題上的似是而非,就能出其不意地在他們面前展開一幅新畫面。比如,針對上述學生對物體浮沉的錯誤認識,設計一個小實驗,測出漂浮在水面的木塊所受的浮力小于沉入水中鐵塊的浮力大小。這一情景與學生頭腦中原有概念沖突的矛盾,將會激起他們在自然界奧秘面前的驚奇感,促使他們主動思考,探究問題的答案,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倡導創(chuàng)造型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習
在學生的學習方法上,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根據(jù)不同情況,要求學生在較少的時間里,閱讀較多的東西,以收到較好的效果;要引導學生善于觀察,善于分析,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同時,要善于用已知求未知,同中求異,穩(wěn)步中求提高,以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注意用不同方法探索解題思路,以增強思維的靈活性和思維過程的靈活性;要通過靈活多變的練習,消除思維定勢的影響,應不滿足于一個思路、一種解題方法,并提倡一題多解和一題多做,鼓勵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以開拓思路,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從而提高思維的邏輯性和敏捷度;要在學生中提倡多思善疑,于無疑處見有疑,并對典型問題的解決或思路提出盡可能多的新想法;應不滿足于只會解一道題,而要通過解一道題的訓練,掌握解一類題的方法,從而總結出一類題的規(guī)律,然后再把這些規(guī)律運用到實踐中去,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的訓練,將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及其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