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根據西方和我國投資項目評估的發(fā)展歷程,總結和分析了有關項目評估的理論和方法,論述了項目投資評估的主要研究領域,分析了項目投資決策所面臨的難題以及改進方向。
關鍵詞:項目評估;投資決策;理論評述
中圖分類號:F830.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45(2009)11-0008-02
“經濟學的精髓在于承認稀缺性的現實存在,并研究一個社會如何進行組織,以便最有效地利用資源?!表椖吭u估就是研究如何配置資源、使其得到最佳利用的學科。在一定時期,社會可供利用的資源是十分有限的,為了實現預期的目標,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手段或工具,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投資工作者和政府有關機構經過不斷的研究、探索,總結出了對項目投資進行分析、評價的理論和方法,并且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進
步,使其日臻完善,這套理論和方法就是項目評估。
一、項目評估理論與方法的建立
現代意義的項目評估方法萌芽產生于西方發(fā)達國家,并在發(fā)展中國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收到極為顯著的效果。1844年,法國工程師杜比首創(chuàng)了成本效益系統(tǒng)分析法。將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引進到項目評估與決策之中,成為科學的項目評估方法建立的主要標志。
現代意義的項目評估方法萌芽于20世紀初,在30年代得到了初步發(fā)展,在60年代之后,其理論和方法體系日臻完善,已形成一門比較完整的技術經濟學科。在1902年,美國頒布了《河港法》,以法律的形式規(guī)定了河流與港口項目的評估方法。該法涉及了一些現代意義的項目評估的基本原理。30年代,世界性經濟大蕭條使得一些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政府施行新經濟政策,興辦公共建設工程,出現了公共項目評價方法。1936年,美國為了有效地控制洪水,大興水利工程,并頒布了《全國洪水控制法》,該法正式規(guī)定了運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評價洪水控制和水域資源開發(fā)項目。
現代意義的項目評估的系統(tǒng)方法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末期。英國牛津大學教授里特爾和米爾里斯為建立項目評估學學科做了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兩位教授于1968年合作出版了《發(fā)展中國家工業(yè)項目分析手冊》一書,第一次系統(tǒng)地闡述了項目評估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1972年,達斯古帕塔等編著了《項目評價準則》。1975年,由世界銀行經濟專家斯夸爾和赫爾曼合著的《Economic Analysis of projects》出版,是項目評價方面的主要文獻之一,該書提出的方法被稱為S-V-T法,該書主要對項目的費用—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影子價格推導、影子價格估算進行了討論。1991年,由W.A.沃德、B.J.德雷和E.H.D.西爾維著的《項目分析經濟學——實踐者指南》(The Economics of Project Analysis——A Practitioners Guide)出版。該書明確指出,項目分析的理論基礎是新古典經濟學說和公共部門理論。項目分析以經濟效率最大化為目標、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為中心問題。該書擴充了Gittinger J. P.關于時間對項目分析的影響的討論,并對通貨膨脹、影子價格以及項目風險分析進行了討論。該書討論了世界銀行和其他組織在發(fā)展中國家運用項目經濟分析的經驗。在使用和解釋所謂“支付意愿標準”、“外匯衡量標準”等方面的發(fā)展作了詳細的討論。這本書的出版標志一個比較成熟的項目投資評估理論與方法體系的建立。1985年,《項目評估》(Project Appraisal)學術期刊創(chuàng)立。這些經典著作為項目評估理論的發(fā)展及其運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并對實際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些論著所表述的內容雖有一定的差異,但其基本觀點、基本方法是一致的。
我國現代意義的項目評估的理論和方法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1980年,我國在世界銀行的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復。1983年,中國投資銀行推出了《工業(yè)貸款項目評估手冊》(試行本)。與此同時,國內學術界對項目評估的理論與方法進行了熱烈的探討,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項目評估方法體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80年代中期以后,國家計委、國家經委、中國建設銀行總行、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先后公布了不同類型項目的評估方法。特別是國家計委于1987年首次正式公布了《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有關國家參數以及部分外貿貨物的影子價格(或轉換系數)。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建立起比較完整的項目投資評估理論與方法體系。1993年,楊秋林、殷久勇等翻譯并出版了世界銀行經濟發(fā)展學院叢書《項目分析經濟學——實踐者指南》。1993年,國家計委和建設部聯(lián)合發(fā)布了《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二版),標志著項目評估越來越成為實現投資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和規(guī)范化的重要手段。
二、項目投資評估的主要研究領域
從項目投資評估的研究領域來看,可以劃分為四大領域。
1.項目投資評估中的財務評價與國民經濟評價研究。20世紀70年代初至80年代,項目投資評估主要研究的是項目的財務分析與國民經濟分析(主要是影子價格的推算)。其核心研究成果以斯夸爾(Lyn Squire)和赫爾曼(Herman G. Van Der Tak)合著的《項目經濟分析》(Economic Analysis of Projects)為代表。
2.項目投資評估中的環(huán)境影響與環(huán)境價值評估。這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項目評估研究的中心問題之一,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項目投資的環(huán)境影響評估,環(huán)境影響評估已發(fā)展成為一個獨立的研究分支;另一部分是項目投資的環(huán)境價值核算,這一領域的研究主要是試圖在項目分析的現金流量表中納入項目環(huán)境價值,編制“綠色現金流量表”,從而將環(huán)境價值納入項目現金流量分析中。由于本項研究難度較大,雖然研究者較多,但實質性進展不大。從國際性學術期刊《項目評估》20世紀90年代后期發(fā)表的論文來看,對項目評估中的環(huán)境影響及環(huán)境價值評估的研究論文占較大比重。目前,我國也有一些學者對項目評估中的環(huán)境評價問題進行研究,如曹建華的碩士論文《林業(yè)項目投資評估中森林資源環(huán)境價值計量研究》以及博士論文《林業(yè)項目投資環(huán)境影響價值評價研究》就專門對林業(yè)項目的環(huán)境影響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專門研究。
3.項目風險分析。項目風險分析影響較大的研究成果是,1979年查普曼(Chapman C.B.)發(fā)表題為Large Engineering Project Risk Analysis的論文,1987年,Chapman C.B.與Cooper D.F.合著《大型項目風險分析:模型、方法和案例》(Risk Analysis for Large Projects: Models,Methods and Cases)。項目風險分析研究的領先國家是英國與美國。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將項目風險分析研究引入。典型的研究成果是,盧有杰、盧家儀編著的《項目風險管理》(1998),于九如主編的《投資項目風險分析》(1999)。
4.項目投資評估中的信息技術運用研究。20世紀80年代,通用的計算機軟件與專用的計算機軟件開始在項目投資評估中使用。專用的項目評估軟件,以被世界銀行廣泛使用的投資成本估算COSTAB軟件為代表。能夠對項目進行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綜合分析的決策支持系統(tǒng)軟件是Expert Choice,這個軟件基于Saaty T.L.的層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到1995年已在57個國家廣泛使用(Forman,E.H.)。我國也有專門用于項目投資估算與財務評價的軟件產品,但成熟地用于項目分析的軟件產品在國內尚沒有。
綜上所述,項目評估領域的研究在財務分析、國民經濟分析領域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理論與方法體系,在項目風險分析方面以及環(huán)境影響評價方面的研究正在迅速發(fā)展,并日趨成熟。信息技術在項目投資評估中的應用研究是一個嶄新的領域,也是從技術上進一步提高項目投資決策效果的一個突破口。
三、項目投資決策所面臨的難題
項目投資決策是一個需要由多方面專家對項目的技術、組織管理、市場、社會、財務、經濟等多方面做出科學評估的復雜的決策過程。可見,項目投資評估是項目投資決策的基礎,有效的決策必然建立在科學的項目評估基礎之上。
實際生產經營中,投資決策問題一般具有復雜性,從不同的側面來觀測這些備選方案,各自都有優(yōu)勢和劣勢,因此,決策者很難根據某一方面的優(yōu)劣來進行可行備選方案的選取。顯然,這類決策問題往往要考慮多個因素,從多個方面共同決定方案的選優(yōu)。
目前,項目投資決策的困難一般源于以下幾個因素:
1.存在多個決策準則;
2.一些準則可能是定性的,甚至是模糊性的;
3.不確定性以及風險會影響項目;
4.項目選擇需要在風險、完成時間等重要因素間進行平衡;
5.一些項目可能是相互依存的(非獨立的);
6.項目的可行方案通常是很多的;
7.項目投資決策問題大部分是對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問題做出決策;
8.如何對多個項目評估準則進行整合。
因此,從理論方面來看,如何建立一套能夠比較滿意的整合項目投資決策的多準則性、模糊性等問題、進行量化的方法,進而從多個決策方案中選擇比較滿意的方案,就構成當前項目評估理論研究的前沿方向。
但目前對多屬性決策、多目標決策、模糊性決策等理論和方法的研究還不夠完善,還有許多問題待解決。學者們根據具體的決策問題,提出了很多決策方法,但由于方法太多,加上理論上很難證明不同決策方法間彼此的優(yōu)劣,決策者不便于做出恰當的選擇。另外,由于不同的方法在決策機理和處理方式上存在差異,使得同一個決策問題經不同方法求解之后,很難得到一致的決策結果,這就增加了決策的難度。那么如何處理這種不一致性?如何進行不確定情況下的多屬性決策?如何對多種決策方法本身的機理進行研究進而更好構造科學合理的決策模型?如何系統(tǒng)化地應用多種決策理論與方法等等。項目評估和投資決策領域的這些問題等待著大家的進一步研究,創(chuàng)新方法,建立模型,推廣應用,以便為我國項目投資決策科學化做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王立國,等.投資項目評估學[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2]國家計委和建設部聯(lián)合發(fā)布.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二版)[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3.
[3]孔峰.技術經濟分析中的模糊多屬性決策理論研究及其應用[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博士論文,2005.
[4]王小林.利用決策支持系統(tǒng)提高項目投資決策效果[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2,(11).
作者簡介:李春華(1974- ),女,山西懷仁人,山西大同大學商學院講師,山西財經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投資經濟管理,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