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繼允
李白從四十二歲開始,曾五次到過皖南,足跡遍及黃山、九華山、天柱山、貴池浦、銅陵五松山、涇縣、宣城、采石等。他現(xiàn)存的一千多首詩中,有二百多首寫于皖南。其中有一首著名的《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情景交融。以景抒情,表達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情真意切。但汪倫是何等人物?
郭沫若《李白與杜甫》一文中,稱汪倫是個農(nóng)民,《中國文學史略稿》一書的作者也這樣說?!短扑谓^句選注析》、《唐宋詩詞探勝》等書也都寫道:“據(jù)說是涇縣桃花潭的農(nóng)民”,“是一位曾釀酒的村民”。
這都是不對的,至少也是不確切的。
根據(jù)有關資料考證,汪倫是當過縣令后隱逸的文人。其文字根據(jù)有四。一是《汪氏宗譜》載:“汪倫,又名風林,仁素公之次子也。為唐時知名士,與李白、王輞諸公相友善,數(shù)以詩文往來贈答。開元天寶間,汪倫為涇縣七品縣令,李白往見之,款洽不忍別。汪倫辭職后,居涇縣桃花潭?!倍遣椤稕芸h志》,有載:“汪倫隱居桃花潭邊?!崩畎讓懙摹哆^汪氏別業(yè)二首》中有“池館清且幽”、“隨山起館宇,鑿石營池臺"等詩句,(別業(yè)——即別墅),這種有氣魄的別業(yè)不是當時一般平民辦得到的。李白還寫到汪倫家酒宴的情況,也很闊氣,并非農(nóng)民所有的氣派。三是李白怎么和汪倫相識的,據(jù)袁枚的《隨園詩話》談及,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問:“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便欣然而至,汪乃實告:“桃花者,十里之外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潭岸店主人姓萬,并無萬家酒店也?!崩畲笮?,款留數(shù)日,贈名馬數(shù)匹,官錦十端,而親送之?,F(xiàn)在有一個萬家行政村,有一條不長的石板街道,四五公里之外有一個渡口,叫桃花渡。四是近年在涇縣水東長灘發(fā)現(xiàn)一塊汪倫墓碑,長書“史官之墓汪倫也”。汪倫墓至今猶存,其地名為“金盤獻果”。
由此推斷,歷史上的汪倫并非勞動者或釀酒者,社會地位并不卑賤,而是一位性格豪放、結(jié)交很廣、多趣諧、有才能的縣令或隱逸文人身份,還可見李白游桃花潭是由汪倫寫信邀請的。
桃花潭在皖南涇縣城西南40公里,屬青弋江的一段涇川上游的翟村。涇川風景如畫,青山碧水;桃花潭更為宜人,人間難尋。潭在懸崖陡壁下,水深數(shù)十丈,清澈見底。潭西岸石壁,怪石聳立,姿態(tài)萬千,爭奇競秀。岸上老樹紛披,石藤綴拂,山鳥喧鳴。潭東岸白沙細石,淤積成灘。因春天桃花如火,倒映碧潭而得名。
汪倫的家在桃花潭的上邊,汪倫送別李白,是在桃花渡。送行的遠不止汪倫一人,還有眾多的村民,故李白這首詩題為贈汪倫一人的,實際也是對眾多村民的感謝。
桃花潭人民一直懷念著李白,當年送別處名叫“踏歌古岸”,后在該處建立了“踏歌岸閣”,這座樓閣至今猶在。還存有酌海樓和紀念李白的文昌閣。文昌閣建于清乾隆年間,形狀仿北京天壇,閣內(nèi)飾以浮雕,有清翰林、書法家趙青藜題寫的碑記和“文光射斗”巨匾。
山東省單縣師范學校(27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