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炯
進入2009年,隨著金融危機全球蔓延,手機產業(yè)也開始進入發(fā)展瓶頸階段。但從整個行業(yè)角度看,手機產業(yè)呈現(xiàn)出以下發(fā)展趨勢。
技術走向
手機產業(yè)2008年下半年最大技術動向是三大運營商各自同時推廣三大3G技術標準。中國移動2008年開始正式推廣TD-SCDMA國產技術。國產手機廠商只要做好TD手機,憑中移動的購買力根本不愁銷路。聯(lián)通開始建設GSM三代技術WCDMA網絡,計劃在上海、武漢等8個城市建立WCDMA試驗網絡,每個城市計劃建設約100個wCDMA基站。
手機平臺系統(tǒng)形成各自為陣的格局,競爭激烈,但開源軟件是大勢所趨。2008年6月,諾基亞花4.1億美元收購操作系統(tǒng)開發(fā)公司Symbian的所有剩余股權,并且宣布開放Symbian手機操作系統(tǒng),同時與眾多手機制造商和運營商組建了Symbian聯(lián)盟。微軟在發(fā)布Windows Mobile 6.1的同時宣布了今后在便攜式終端市場上的戰(zhàn)略,其中之一便是在軟件和服務方面,向手機的應用程序開發(fā)者提供開發(fā)環(huán)境。谷歌攜手中國移動、NTTDoCoMo、T-Mobile、英特爾、TI、高通、三星、摩托羅拉等業(yè)界巨頭成立開放手機聯(lián)盟,攜手開發(fā)Android這個完全開放的手機操作平臺。50多家手機制造商聯(lián)合成立了LiMo(Linux Mobile)——一個完全開放的新的手機平臺。
Smart手機計算功能強悍,加上未來云計算的網絡構架,手機作為一個移動平臺有取代筆記本電腦的趨勢。3G寬帶的功能使移動的云計算模式成為可能。Smart手機銷量增長迅速,根據Informa預測,2007年全球銷量達到了將近400億美元。
手機功能不斷增加,每年都有新的賣點。攝像頭、MP3/MP4變成中高端手機的必定配置。預計新的賣點是GPS和手機電視。GPS除了提供導航功能,還能提供就近住宿、餐飲、購物等興趣點,將作為手機廠商推出新品的一大賣點;手機電視標準CMMB成了廣電局和移動運營商之間博弈的犧牲品,但大量山寨機開始把它作為標準配置。
需求變化
外形時尚化設計仍是主流。中國大部分消費者仍然把手機作為一種時尚產品,講究外形設計,追求美感。其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和個性化的設計要素,比如個別廠商把振動音樂和七彩炫燈加入到手機中來。外觀設計結合IMD、IML、鋁合金、鎂合金等新工藝及新材料的應用,手機越來越輕、越來越薄。
市場細分化趨勢更加明顯。比如,出現(xiàn)了針對婦女、兒童家庭型的Helloketty、Disney手機,針對大中學生、白領等帶有英文學習功能的學習型手機,功能簡便、使用簡單的大屏幕、大按鍵的老年人手機等。
消費者對手機有融合消費電子、計算機和通訊等更大功能的需求。消費電子功能方面包括DV、MP3/4、電視手機等;計算機功能主要包括Smart手機的功能,寬帶上網和其他類似黑莓的功能;通訊功能包括3代技術、WiFi、藍牙配置等。
低端手機和三四級市場將對市場份額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我國手機普及率一二線城市趨于飽和,新增長點在三四級和農村市場,產品以低端手機為主。隨著國家取消農業(yè)稅、農村合作醫(yī)療等多項提高改善農民收入的舉措出臺,農村居民消費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廠商分化
手機廠商分化為高端和低端兩個市場的趨勢愈發(fā)明顯。在外資品牌中,市場集中在諾基亞和三星,摩托羅拉繼續(xù)下滑,索愛、LG繼續(xù)邊緣化;國產品牌除天語和聯(lián)想市場占有率不錯外,其他二線國產品牌成了山寨機的受害者。
谷歌正式進入手機市場,標志著Android在手機業(yè)扎根,成為蘋果公司iPhone的又一個強勢競爭者。谷歌于2007年底成立開放手機聯(lián)盟,2008年11月宣布包括谷歌、中國移動、T-Mobile、宏達電、高通、摩托羅拉等33家終端和運營企業(yè)加入該聯(lián)盟,將共同開發(fā)名為Android的開放源代碼的移動系統(tǒng)。
山寨機大肆泛濫,國產二線品牌產品首當其沖。據估計,2008年山寨機產銷量接近2億臺,形成了完整的產業(yè)鏈。山寨手機已經脫離了單純的高仿和侵權階段,部分山寨廠商成功轉為正規(guī)軍,成為知名品牌,包括天語、金立等幾家手機品牌。山寨機能夠生存,除了不斷提高質量之外,還依靠了解市場和快速推向市場。山寨機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注重手機的基礎功能和實用功能。在整合功能的基礎上增加創(chuàng)意,且追求產品推出的速度,比如一款新手機從設計、開模到最終生產、交貨,只需要不到1個月的時間。MTK平臺性產品的出現(xiàn)不但催生了山寨機行業(yè),也可能帶來整個手機行業(yè)的垂直分離趨勢,使下游行業(yè)競爭更加激烈。
行業(yè)越來越“軟”化,內容和數字化服務的消費額超過了手機硬件的產值。隨著移動行業(yè)終端的計算力越來越大,整個手機行業(yè)也在從硬件制造轉向軟件服務。據Informa預測,今年有關手機的內容和數字的消費額,也就是“軟”的消費額,第一次超過了對手機本身的消費額,也就是“硬”的消費額。諾基亞戰(zhàn)略轉型,從一個手機制造商過渡到手機軟件服務開發(fā)商,制造大量外包給BYD、富士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