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慶
一、 人是習慣的奴隸
養(yǎng)成好習慣,恒久乃為功。
終生受其益,譬若影隨形。
三、 人能寫字 字也能“寫”人
豈唯純工具?寫字可育人。
硯穿池盡墨,筆走泣鬼神。
五、 書山有路“趣”為徑
書山趣為徑,有徑自奮登。
何為教之道?蹲下看學生。
七、 教師要當好“媒人”
教者如媒妁,促其自溝通。
讀書須自悟,嘵嘵不中聽。
九、 在“樂”與“放”上下工夫
命題窒文思,刮肚復搜腸。
改革意何如?要在樂與放。
十一、 處處留心皆語文
毋庸知識樹,莫陷題海深。
時時須留意,處處皆語文。
十三、 協(xié)同用力 車快如飛
編者與教者,往來頻交通。
同心挽一車,其馳快如風。
二、 “瞎子背瘸子”是最佳選擇
識字流派多,合利分則傷。
瞽目負跛足,避短揚其長。
四、 要學會查“無字詞典”
社會大詞典,造化好文章。
欲曉詞語義,要在明其像。
六、 “扣讀導悟”與“讀中見悟”
誦讀亦椽筆,繪景復傳情。
語調曲盡妙,何須假丹青?
八、 誰知道哪塊云彩會落雨
不有云千朵,焉得雨淋淋?
孰知落雨者,竟是哪片云!
十、 學語文好比“熏鍋屋”
學理若筑塔,習文是聚沙。
銖積復寸累,日久氣自華。
十二、 要提倡“減法思維”
語文若笥筐,什物皆可藏。
要在做減法,枝削干自強。
十四、 莫讓大腦成為“跑馬場”
欲作弄潮兒,莫效抬驢人。
廣采百花粉,釀蜜由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