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進
雨中的枯荷生死相依,在人們心中竟形成了一幅美妙如詩的圖畫,讓人感受到生命延續(xù)的悲壯與美麗。
竹塢無塵水檻清,
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
留得枯荷聽雨聲。
這是一首客路惆悵的旅人思念朋友的詩,作者李商隱。這傳誦千年的枯荷秋雨的清韻,有誰能解其個中之味?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這樣雋永精致、情味悠長的千古名句,確實是字字珠璣?!都t樓夢》里林黛玉說素來不喜歡李商隱的詩,卻獨獨欣賞這兩句,大概那種落寞凄清的景象特具情愫和詩意吧。
“留得枯荷聽雨聲”,這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也是一直為后學所溢美的神來之筆。試想,淅淅瀝瀝的秋雨,點點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錯落有致的聲響,該是一種怎樣的聲韻?
家中客廳懸掛的正是一幅《荷塘清香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蹦巧徟荷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使人心生愛憐。
荷塘的景致春夏秋冬隨季節(jié)變幻。時值隆冬寒月,前幾天這里下了這些年來難見的雪,滿天飛舞的雪花冷艷浪漫,荷塘雪景自有一種別樣的情趣。不期而遇的雪,一飄而過。當雪過天晴,陽光帶來更為精彩的物景,一時陶醉于雪中的高情遠意卻如明日黃花、過眼煙云。這些天這里又由下雪變?yōu)橄掠炅?,淅淅瀝瀝,纏纏綿綿。冬雨雖有些涼,但還是有些小了,雨再大些,應該更好吧?!一位友人與我說:“雨,伴人一年四季,不像雪,盼著來了,卻躲閃著,不能定性。所以說,雪是情人,雨是愛人。”當下,追逐時尚成了風氣,且社會價值取向多元化。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進程,感情生活方式的階段性特征也許會愈行愈盛,與傳統(tǒng)價值觀格格不入。即使傳統(tǒng)文化浸泡出來的蓮藕蓮花,雖不至于脫胎換骨,有時也難免靈與肉的出軌。
大千世界本是一個大染缸,本質(zhì)再好的東西也經(jīng)不得人為污染和摧殘。隨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致使湖泊、河塘、溝田水體受到的污染越來越嚴重,人們不免擔心就連這“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藕最終也被惡劣的“外部環(huán)境”所污染了,況為人乎!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潔身自好何其難!我們生活在當今這樣的環(huán)境里自然也少不了被污染的危險。
枯荷,無疑給人以凄清衰颯之感。秋冬時節(jié),水面的蓮花雖已凋零,尚還有幾莖枯枝,它們等待著最終把生命融入泥塘,從而換來來年的青蔥與繁榮。世界上的生命沒有什么能夠是永恒的,惟有精神永久。雨中的枯荷生死相依,在人們心中竟形成了一幅美妙如詩的圖畫,讓人感受到生命延續(xù)的悲壯與美麗。
生生不息的蓮花,為“佛中圣花”。佛即蓮,蓮即佛。蓮貴善美,質(zhì)潔馨純;潔身自處,傲然獨立;其根如玉,不著諸色;其莖虛空,不見五蘊;其葉如碧,清自中生;其絲如縷,綿延不斷;其花莊重,香馥長遠;不枝不蔓,無掛無礙……物以稀為貴。蓮花的珍貴不同于大熊貓稀有,不必擔心要為蓮花申遺。大熊貓或許有難逃絕種厄運的一天,而蓮子受硬殼的保護可以在土里埋幾百年甚至上千年而不壞,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壽的種子。莫愁待來日靜聽雨聲,觀那蓮花滿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