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何年初照人
想跑,便有距離;想跳,便有引力;想戀愛,便有男人也有女人;想滅欲,便有紅塵也有寺廟;想思考,便有充足的疑問;想創(chuàng)造,便有遼闊的荒跡;想美,便有丑的烘托……
走在繁華的都市里,川流不息的人群、寬闊的馬路、充滿現(xiàn)代氣息的都市生活。不經(jīng)意間,身邊跑過一個四歲的小男孩。清脆、甜美的笑聲透露出他們這個年齡特有的活潑與天真,仿佛自己也被拉入到孩提時代。與這個四歲男孩不同的是,我們這代生于農(nóng)村的80后的童年里填滿了一幅幅鄉(xiāng)村生活的景致。田野里、山路上、山澗間到處都充滿著童年的印痕。大山、古柏、老梧桐、野山雀……都是我們成長的見證者。
與城市孩子相比,農(nóng)村孩子的童年大多沒有洋娃娃的陪伴、沒有小洋車當(dāng)坐騎、沒有花花綠綠的棒棒糖……似乎一切高科技的產(chǎn)物、富有新時代氣息的產(chǎn)品在這代農(nóng)村孩子的腦海中幾乎是一片空白。但這并不代表他們的童年乏味不堪、一片灰暗。
相反,他們有著比城市孩子更多的享受生活的自由空間,更多的創(chuàng)造游戲的樂趣。他們自己就是快樂的制造者,幸福的發(fā)端人。通過不同渠道,運用小人物的智慧想法設(shè)法為自己打造一片樂土,一方安樂園。
春天,他們會用柳條作成一個小哨子,吹得漫山遍野的響;夏天,他們把碩大的核桃樹葉疊在一起吹出優(yōu)美的曲調(diào);秋天,會爬上高大的桑葚樹,騎在樹上一飽口福,吃得整個嘴巴、牙齒都染成了紫色;冬天,再冷的天氣也抵擋不了他們出門堆雪人、打雪仗的熱情。
山里娃推鐵環(huán)的速度勝過騎單車的小子,打“蝸?!保ㄒ环N自制的螺旋狀的小玩意)的架勢與斗牛場上的斗士樣的一拼,而且顯得更謹(jǐn)慎、更專業(yè)。那小鼻子上滲出的汗水沖刷了所有的疲倦,仿佛他們永遠(yuǎn)都有使不完的勁,用不完的力氣。
玩累了、餓了,他們會成群跑去半山腰上摘野酸棗吃,蒲公英的桿也是他們解渴的美味,很難夠到的一種叫羊奶子的野果,他們會想方設(shè)法吃到口。城里孩子不曾聽過、未曾見到的東西都是農(nóng)村孩子的山珍海味。
他們在田野里撒野,在土地里打滾,在山路上小跑……笑聲渲染了整個山谷,叫醒了所有山中棲息的小動物、小鳥。在打鬧中,在狂歡中,在大山與鳥兒的陪伴中,他們一天天長大。大山賦予他們偉岸的身軀,田野給予他們健康的體魄,山澗洗禮他們純潔的心靈。山里的孩子有著與土地永遠(yuǎn)相依相惜的情結(jié),土地掩埋著他們一輩子的根,給予他們養(yǎng)分與支撐。
當(dāng)城市孩子栽跟頭哭喊著叫媽媽時,山里娃會一骨碌爬起來,兩手一拍屁股仍舊投入到游戲中:當(dāng)城市的父母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為他們的“心肝寶貝”選名師、擇名校的大戰(zhàn)中時,山里娃背著他的黃書包,翻過兩座山帶著夢想去他們簡陋但充滿智慧火花的唯一教室上課。當(dāng)城市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在舒適的西洋餐廳中一邊幸福地享受著肯得基的美味,一邊嘴里叫喊著麥當(dāng)勞時;山里娃的一包餅干對他們來說都是奢侈品,幾毛錢一個的冰棍是他們對冷飲的全部理解,玻璃瓶中被束之高閣的白砂糖是他們做夢都想吃到的美味??!
美食固然令人一飽口福,但當(dāng)這些舶來品如病毒般侵蝕著新一代人的健康時,我們又不得不深思:高熱量、低營養(yǎng)的“外來貨”導(dǎo)致了新一代人的肥胖癥!又有多少父母緊鎖眉頭為孩子如此不堪重負(fù)的身體發(fā)愁?
無論生于哪個時代,身處怎樣的環(huán)境中,各個人都有各自對童年樂趣的不同理解。山里孩子在羨慕城市小姑娘漂亮的蕾絲小花裙時,城市孩子更暢想敞開雙臂去擁抱大自然,去田野里捉蛐蛐,去小河里摸魚,去池塘中打水仗。
靜下心來,仔細(xì)想想,感謝上帝為我們安排的巧妙,布局的合理:想跑,便有距離;想跳,便有引力;想戀愛,便有男人也有女人;想滅欲,便有紅塵也有寺廟;想思考,便有充足的疑問;想創(chuàng)造,便有遼闊的荒跡;想美,便有丑的烘托……總之,它在給我們關(guān)閉一扇門的同時又打開了一扇窗。
童年,讓我們在回憶中成長,在成長中思索,在思索中奮進(jìn)……
感謝生活,感謝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