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妍
用這樣的文字做題目,顯然是片面了一點。一個人患上疾病,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因素,有后天因素。先天因素,是指父母帶給自己的身體素質(zhì);后天因素,是指出生后諸多因素的影響,有社會因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社會因素包含了社會秩序、社會福利、社會保險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包含了風、寒、暑、濕、燥、火的侵襲,喜、怒、憂、思、悲、恐、驚的干擾。而我認為,在諸多致病因素中,嘴巴是健康的大門,吃,與人的生老病死關(guān)系最大。
營養(yǎng)學家于若木先生指出:我國的營養(yǎng)盲是相當普遍的,大多數(shù)人只有吃好、吃飽的概念,而很少知道人體需要什么營養(yǎng)?應當怎樣搭配并平衡飲食?哪些該吃?哪些不該吃?現(xiàn)在,吃的問題已經(jīng)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如果不教會人們?nèi)绾慰茖W的吃,那將要嚴重影響人民的健康和國家的強盛。
酒,“三杯通大道”,“一醉解真愁”,有幾個人不愛?酒通血脈,增進食欲,消除疲勞,但如果你超量飲酒,特別是空腹飲酒,除可能引起急性胃炎、胃出血外,在1小時內(nèi)吸收量可高達90%,實在是傷身之源。古訓我們應該記?。骸罢煞驉劬?,后代不昌”;“以酒為醬,以妄為常,醉以入房……故半百而衰也”。飲酒的最大危害是:喝得多會引起急性中毒,經(jīng)常喝會引起慢性中毒,都能縮短人的壽命。
談起美味佳肴,人們往往會口舌生津,饞涎欲滴,“民以食為天”,人人都熱衷于吃,離不開吃。但是,吃還要講究藝術(shù),要科學的吃,不能亂吃,更不能多吃。不當吃的也吃了,便會吃出病來。
煙,每支香煙中含有尼古丁20毫克,一個人連續(xù)抽煙40支便可能被所含的尼古丁毒死,尼古丁對心臟、對神經(jīng)中樞都有極大的影響。據(jù)統(tǒng)計分析得知,每天吸煙支數(shù)越多,死亡率也就越高,煙齡越早,死亡率也越高。肺癌患者大都有吸煙史。
肉類,人們無不愛食。但一個人如果過多地攝取脂肪,而運動又少,體內(nèi)的脂肪必然大量積聚,使身體超重,肯定會對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有人說,吃得越好,就越健康。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營養(yǎng)貴在適度,貴在均衡。要強調(diào)飲食搭配,不得偏食,不能暴飲暴食,不提倡吃零食?!笆骋塑?,嚼宜細”,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吃得太多肯定不會長壽。且看山中的尼僧,他們的生活是多么地簡單,卻大多精神抖擻,道骨仙風,享壽百年的大有人在;而社會上的高官厚祿者,豐乳肥臂,腰粗肚大,其中,長壽者能有幾人?
我兒時讀書的學校是在圩區(qū),土地肥污,草木繁茂,栽下一棵喬木,僅幾年時間便會長成參天大樹,但在這肥沃的米糧川,卻找不到一株百年古松,千年老柏;而在貧瘠的潛山天柱峰頂,在南岳的懸崖石隙中,百年老松隨處可見。這是否證明,營養(yǎng)太好只能助長發(fā)育,使人體格豐滿,但不能使人活得健康,延長壽命?!
適度節(jié)食是古今健身妙法,人到50歲以后,消化能力比青年時期下降了2/3,若不適度節(jié)食。便會發(fā)胖,還會造成消化不良,糖尿病也會隨之而來。當前,歐美許多國家興起了饑餓療法,讓機體處于半饑餓狀態(tài),有時1個月避谷1天,只飲水,不進食,使自己的胃腸得到休整。
筆者認為,人們要想獲得健康,獲得長壽,首先應該關(guān)注的便是自己的吃。
(本文作者系安徽省懷寧縣第三人民醫(yī)院護士)
(編輯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