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起草一號文件的三位逝者

      2009-05-27 06:16
      世紀 2009年3期
      關鍵詞:農村

      吳 镕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央連續(xù)發(fā)起推動農村改革的五個一號文件,起了重要的歷史作用。文件是由中央領導布置,杜潤生同志具體組織一個班子。正如萬里所說:“我就抓了一個杜潤生,他是鄧子恢時代農村工作部的秘書長,實際經驗多,也有理論水平,又比較善于處理各方面的關系。我就請他來起草會議文件,對文件作解釋、說明。”“建立中共中央農村改革研究室,同時又是國務院農村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都是杜潤生……它受中央委托起草政策性文件,協(xié)調各方面關系,實際上起著一定的綜合性、指導性作用?!?《中國經驗:改革開放30年高層決策回憶》)

      杜潤生是主筆無疑。但他謙虛地說,自己只是一個符號,關鍵是有一個團隊。杜在其自述一書中開列了一批名單,包括至今佼佼者如王歧山、陳錫文、杜鷹等。我這里只想特別懷念和追憶三位默默的逝者,他們是起草一號文件的中堅力量:劉堪、林子力和張云千同志。

      一枝幽蘭

      劉堪,1926年5月生于河北樂亭縣農家,2008年12月25日在京逝世,享年82歲。他是一枝深谷中的幽蘭。

      牛年正月初六清晨,電波傳來中國扶貧基金會常務副會長何道峰君的短訊:“清晨6時夢醒,知劉堪君西歸,推枕披衣,繞屋數匝。25年師友之誼,病榻執(zhí)手相看淚眼事,歷歷在目,無以排解,致詩以伴君歸?!镀酚奶m悼劉堪君》:一身正骨羞朝野,求真忍讓八十年,不與桃李爭暉露,留得清氣滿人間?!?/p>

      讀詩思人,不禁潸然淚下。

      劉堪早年考入清華大學,即參加學生運動。1948年7月在華北聯(lián)合大學參加革命,輾轉于河北石家莊、正定等地。同年11月參加中國共產黨。同年10月至1952年2月,歷任華北大學一部教務干事,俄文大隊第二班學習輔導員,政治研究所教育干事。隨后,華北人民革命大學成立,劉任革大政治研究院組織教育科干事、教研室研究員、助教。1952年至1996年,歷任中共中央華北局政策研究室研究員,農村工作部四處干事,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理論教員,中共高級黨校語文教研室及哲學教研室助教。1966年,調國家農林部政治部工作,歷任政策研究室編輯組副組長、編刊組組長、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79年1月至1990年12月,歷任國家農業(yè)委員會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任國務院貧困地區(qū)經濟開發(fā)領導小組成員等。1999年1月離休。

      他是老革命,但最輝煌的一段經歷,是到國家農委(后改為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以后,始終作為中央農研室主任杜潤生同志最得力的助手,協(xié)助杜調查研究,運籌帷幄,連續(xù)為中央參與起草八十年代著名的五個中央一號文件,推動中國農村改革和經濟振興。他帶領調查組深入鄉(xiāng)村農戶,掌握第一手資料,跑遍了半個中國,對不同地區(qū)不同類型的農村情況和農民訴求,了如指掌。但他性格內向,默默耕耘,從不顯山露水。外人只知有杜,無人知劉。其實他是一號文件的主要執(zhí)筆者之一,是得杜老思想真?zhèn)鞯牡谝蝗?。他曾是學中文出身,文學素養(yǎng)極好。但起草文件從不用文學語言,而是十分嚴謹地采用科學語言。在實際工作中,協(xié)助杜老,協(xié)調折沖,博采眾長。農村工作從一刀切、一個模式,到“可以,可以,也可以”,先多樣化再逐步規(guī)范化,促成如此決策,劉堪是一大功臣。

      我有幸作為地方上參與一號文件起草工程的“農民工”,得以親炙劉堪的教誨。他循循善誘,嚴格要求而又溫情體貼。他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嚴密的邏輯思維,使我們得益匪淺。八十年代初,我根據江蘇農村社隊企業(yè)的探索,在《紅旗》雜志上寫了一篇《論以工補農》,后來湖南等地讀者認為這有“一平二調”之嫌。劉堪幫我具體分析,認為在同一社區(qū)合作(集體)經濟內部,付出等量勞動,但由于運用的生產工具不同,出現(xiàn)勞動生產率的差異;加上當時工農產品剪刀差價等不合理因素,務農社員比務工的更辛苦而創(chuàng)造的價值卻大大偏低,務工社員則無“露天工廠”的風險勞累而依靠先進工具創(chuàng)造較高價值。在務工務農社員之間,根據按勞分配原則,作一定的調劑,是體現(xiàn)了社區(qū)范圍內的社會勞動公平和人際之間的社會公平。至于將務工收入購置農機具等補農措施,更是社區(qū)合作組織內部的調劑,不是“大躍進”時的共產風和一平二調。這些,在今天已是常識,而且從國家宏觀范圍內,都已明確要讓工業(yè)反哺農業(yè),實行以工補農、城鄉(xiāng)統(tǒng)籌了。但在當時,是一場爭論。相應的還有江蘇提出的“無農不穩(wěn),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等等,也受到包括于光遠同志在內的一些質疑。(客觀上1985年農業(yè)減產,個別高層領導指責鄉(xiāng)鎮(zhèn)工業(yè),說“無工不富”的聲音太高了,鄉(xiāng)鎮(zhèn)工業(yè)以小擠大,以落后擠先進,以集體擠國營等等。)劉堪幫助我理清思路,寫了答辯文章,把于文和我的小文都刊載在劉主編的中央農政室內刊《農村問題論壇》上。這一爭論受到高層重視,總書記發(fā)話“不要再爭了,這幾年我們就是這么走過來的”。劉堪教導我們的方法總是先講原則、原理,再講邏輯、方法,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基本點是從農民的心愿出發(fā)來看問題。不是指責農民“自發(fā)傾向”,而是尊重農民的首創(chuàng)精神。

      起草一號文件,是“苦力的干活”。一般年初中央領導出題,緊接著深入農村調查,夏季匯報,理出頭緒,然后再下去,到9月份左右上北京,開始與部門座談、起草文件初稿,多次反復。12月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當時號稱“農民議會”(因為中國是沒有農民協(xié)會和農民組織的,只能由農村干部作為代言人)。開會的過程也是一號文件爭論、誕生的過程。最后由中央審發(fā)。這時,總是在萬里、田紀云等同志領導和杜潤生同志親自掌握下,劉堪、張云千等一班人,日以繼夜,反復琢磨,字字計較,那真是辛苦之極。有時,劉堪也會帶領我們“放松放松”,帶頭游泳、健身。有一年還破天荒地讓大家去了一趟承德看“外八廟”,當時是作為一個大享受了。那是劉堪發(fā)起的,讓我們這些地方上來的“農民工”寬松一游。

      1990年以后,中共中央農村政治研究室被撤銷,許多農村研究者勞燕分飛。難能可貴的是,劉堪仍然作為杜潤生同志的忠實助手,幫助杜老思考農村改革和發(fā)展,而且進一步從宏觀上考慮中國經濟改革與政治改革如何相匹配,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2008年7月18日,何康、陳錫文等一批農口新老同志,聚會紀念農村改革30周年,并為“九五老人”杜潤生祝壽。劉已臥病,但還是作了長篇書面發(fā)言,回顧農村改革歷程,并期待杜老百歲時再一起相聚。哪知天不假年,他卻率先謝世。

      前面說過,劉堪有一個傳統(tǒng),就是從不突出自己。他不寫回憶錄,不談自己的經歷。他總是說,我就是只會當當助手。他也幾乎從來不寫個人署名文章。他夫人對我多次說:“老劉這個人呀,內向?;丶也欢嘣挕N铱此麑δ銈冋f的話比對我說的話多得多。回家從來不談公事,只是埋頭搞文件?!彼砟曜灾t為四平老人(平凡、平庸、平常、平和),但他的氣質,風范,確實感染了我們一代人。

      今年正月初六,收到何道峰君一詩后,我也不揣淺陋,步韻奉和:“輔佐杜老任朝野,赤心不移三十年。默默

      耕耘世鮮知,巍巍風范留人間?!倍爬显谌紊?,他輔佐;杜老“下野”了,他仍知心相輔,實為難能可貴?;茧y識知己呀!

      劉堪同志逝世前,他就遺囑不寫生平,不收花圈,一切從簡,不準搞遺體告別之類。因此當時只有極少數同志知道,搞了一個極小規(guī)模的追思會。但是,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么一位農村改革的幕后先驅者之一。得知他逝世以后,胡錦濤、溫家寶、習近平、李克強、回良玉、李源潮、曾慶紅等領導人分別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老農口同志更是紛紛表示悼念和哀思。幽蘭劉堪也不虛此生了。

      一只報春燕

      經濟學家林子力屬林則徐后裔。1925年生于福建連江。他的貢獻不自始于起草一號文件。1977年6月,他就與有林等同志著《評“四人幫”對“唯生產力論”的批判》,當年11月,中央電臺連續(xù)全文播發(fā),被當時人們稱為十年浩劫后思想撥亂反正的“第一只報春燕”。它成為此后真理標準全國性大討論的先導。

      1980年,林子力調任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室務委員兼理論組組長。憑借他深厚的理論素養(yǎng),結合農村大包干的群眾創(chuàng)造,他率先在起草文件時提出了“統(tǒng)分結合,雙層經營的聯(lián)產承包制”是“在黨的領導下我國農民的偉大創(chuàng)造,是馬克思主義農業(yè)合作化理論在我國實踐中的新發(fā)展”。這從過去把包產到戶批為資本主義,是一個破天荒的理論突破,載入了第二個一號文件,即1983年1號文件。(當然,這里有集體的勞作,當時有吳象等的調查研究,有盧文等同志編寫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論農業(yè)合作化》引述語錄,還有集體的討論和爭論,但這無損于林子力這只“報春燕”的大膽診斷。)

      還有一個當時爭論最激烈的雇工問題。廣東人養(yǎng)魚雇工,安徽傻子瓜子雇工,引起爭議。杜潤生派紀登奎(原任副總理,當時任農研室部級研究員)赴東歐考察,回來向我們作了一個小范圍的報告,總的意思是說雇工現(xiàn)象是正常的。林子力從《資本論》中找到現(xiàn)為人所共知的小業(yè)主帶徒弟、請幫手的計算模型。但他還是多調查,多思考,向中央寫了報告,認為人的智商、能力不同,一部分人雇工,一部分人受雇,再自然不過。他對我們說,如果滿世界都是博士,咱們都得餓死。人才是有層次的,有的人就當不了老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雇工現(xiàn)象有多樣性、復雜性、不確定性和可塑性。還開了政策口子:“除傳統(tǒng)的變工、零工外,請幫工、帶徒弟有學技術的成分,剩余價值小,可以不視為雇傭勞動。同時,雇傭勞動不等于雇傭勞動制度,為發(fā)展生產所必需,利大于弊,不妨允許,至少暫不取締,以便為改革摸索經驗?!比缃瘢綘I企業(yè)已大大發(fā)展,但當時作出那樣的判斷是理論和實踐的又一創(chuàng)新。他還是最早贊揚浙江溫州模式者之一,倡導市場經營,形成生產要素市場。

      林子力在中央農研室是有名的大理論家。我們都愿意聽他“吹”理論問題。農研室由杜潤生主持過兩次學術研討會,一次是諾貝爾獎得主、美國芝加哥大學舒爾茨教授,一次就是林子力講社會主義經濟論。

      “報春燕”于2005年8月8日謝世,正好80歲。

      一頭老黃牛

      中央農研室綜合組組長張云千,在室里也是一位大哥。父親是國家水利部副部長,但從未見他有什么高干子女的優(yōu)越感,而是一位忠厚、內向的默默耕耘者,一頭名副其實的“老黃牛”。與他接觸,除了談工作,就是談文稿,從來未聽他談及自己的經歷和成績。同事們說他是頭一個“工作狂”。對年青人總是循循善誘,埋頭于文件的字斟句酌,還把道理剖析給大家聽。從一號文件的執(zhí)筆者來說,他實在是動筆最多、最勤的。每次在文件上修改的詞句,寫得工細,線條劃得筆直,那時他已勞累有胃病,每次搞完一個一號文件,他都要吐一次血,病一場,才緩過勁來。這使我懂得了云千搞文件真正是嘔心瀝血,字字心血!

      張云千勤于琢磨。每年一號文件也都會有些新名詞。如今常見的什么機制、體制之類,那時是很新鮮的。一開始講解文件中的新名詞,農民也不大懂。我向云千反映中央文件要更通俗,朗朗上口,少用點新名詞。他和杜老都笑笑說,如今總不能停止于“半部論語治天下”吧?時代變了,新的社會,新的改革,必然要有新的語言來表達,人們也會慢慢從見怪到接受和流行。當然,他們對農民創(chuàng)造的一些口號、順口溜也很欣賞,有些經典語言被收入文件,如“無農不穩(wěn),無工不富,不商不活”等等。云千說,中國特色,混合經濟,有許多非驢非馬,雜交優(yōu)勢,產生許多特定的新名詞。每一個中央文件的政策界定,常常是協(xié)調折沖、妥協(xié)的產物,要考慮全國不同地區(qū)的特點,要分散決策以分散風險,不可一刀切。杜老、劉堪和張云千都一致倡導后來為人們稱道的責任制“可以,可以,也可以”。正如云千笑瞇瞇、大包容的個性,也是深得杜老和劉堪之真?zhèn)鳌?/p>

      可是天不假年。云千勞累過度,剛剛年過七十,就撒手西去,成為農研室的早逝者。但他的身影和笑聲,還長留于我們的心中。

      (2009年2月7日于南京)

      責任編輯沈飛德

      猜你喜歡
      農村
      農村小學音樂教學要有農村的“味道”
      記憶里的“農村”
      四會地豆鎮(zhèn)加快推進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
      從“量”入手 提升農村小學生閱讀質量
      十八大以來每年超千萬人脫貧
      《新農村》鄉(xiāng)村文藝家聯(lián)盟
      《新農村》鄉(xiāng)村文藝家聯(lián)盟
      《新農村》鄉(xiāng)村文藝家聯(lián)盟
      新農村 新一輩
      農村老人健康令人擔憂
      崇州市| 彰武县| 临城县| 菏泽市| 嫩江县| 墨竹工卡县| 隆安县| 彩票| 齐河县| 江北区| 息烽县| 临沧市| 文安县| 淳安县| 赣榆县| 九江县| 大悟县| 龙川县| 上林县| 双鸭山市| 瑞安市| 舒城县| 龙江县| 新绛县| 柞水县| 虞城县| 泰兴市| 二手房| 保德县| 丁青县| 卫辉市| 库伦旗| 靖边县| 郓城县| 达州市| 阿拉善右旗| 卓尼县| 枣庄市| 和田县| 望江县| 东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