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琦
記得在6月期末考試結束的那一天,輔導員忽然打電話給我,問我7月24日至8月1日這段時間是否有空,學院需要一些同學接待來杭交流的臺灣學生。當時我已經(jīng)安排了暑期補習,但又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進行兩岸文化交流。考慮再三,我決定將補習天數(shù)縮短,報名參加這個活動。
我們這一代人,對臺灣和臺灣人民更多的印象無疑是那柔軟的“臺灣腔”,阿里山、日月潭的美麗風光,風靡內(nèi)地的臺灣偶像劇,還有那一道淺淺的海峽。當他們真的快要到來時,我不禁在想:真正的臺灣學生是怎樣的呢?他們眼中的大陸又該是何種景象呢?2009年7月24日下午,當臺灣世新大學的師生一行抵達蕭山國際機場后,謎底才逐漸揭開。
接機時心情有些緊張
這次活動主題為“探尋吳越文化,感受古都魅力”,由杭州市臺灣事務辦公室負責接待工作。在接機的路上,市臺辦的王處長向我們杭師大的同學發(fā)放了這幾天的活動流程表,而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陪同臺胞參與各個活動,與他們進行文化交流。第一次接待臺胞,我們不免有些緊張,有些好奇。到達機場以后,發(fā)現(xiàn)航班延誤。機場的冷氣很強,上午剛下了一場傾盆大雨,不免讓人感受到一絲涼意。終于在將近4點的時候見到他們。近40個人的團隊浩浩蕩蕩,穿著各色服裝的師生聚集在一起顯得頗為壯觀,卻沒有想象中的夸張。帶隊的李老師同我們親切握手,當全體人馬坐上大巴之后,我們在一起的旅程終于開始。車上,我們輪流做了自我介紹,他們總是熱情地回應,直覺告訴我,接下來我們會相處得很愉快。
杭州的蔥包燴很受歡迎
24日下午在車上拿到行程表的時候,我才知道10天都要和臺灣學生在一起活動,包括晚上我們可能會被安排到任意一桌同他們一起吃飯。第一天晚上在黃龍喜樂酒店舉行了歡迎宴會暨活動開幕式,我被安排到第三桌。雖然以前也常常會與陌生人交流,但是當我第一次一個人面對9位臺胞時,心里還是不免有些緊張。剛開始,感覺大家都有些拘束,于是我就向他們介紹桌上的菜,說著說著,我們就找到了一些共同的話題,大家很快聊開了。當時餐桌上有一道點心是杭州的蔥包燴,他們都說好吃,于是我和他們約定,第二天給他們帶最地道的蔥包燴,因為我家的小區(qū)早上就有賣。第二天,我的蔥包燴成為最受歡迎的早餐,同桌吃飯的朋友們也因此一直記得這件事,在最后的留言中不少人提到了蔥包燴。我只是做了一點點,但他們的銘記卻讓我很感動。
逛河坊街、
“飯友”們親密無間
第一次陪他們逛河坊街的時候,我這個“老杭州”據(jù)己所知,向他們介紹著里面的建筑、文化和歷史。我們一起去方回春堂喝涼茶,在特色店里買刻有姓氏的筷子。他們看到河坊街的85度(面包店)很激動,試吃產(chǎn)品以后欣喜地發(fā)現(xiàn)和臺灣的味道一樣;也對形形色色、古色古香的店鋪興趣盎然。他們之前不知道杭州有ZARA,有屈臣氏,可能也不知道杭州大廈有奢華的LV、GUCCI的專賣店,見到以后興奮地說很有臺灣的感覺。他們可以在銀泰百貨買一大堆優(yōu)衣庫(UNIQLO)的衣服,而在臺灣他們的唯一途徑就是網(wǎng)購。他們發(fā)現(xiàn)杭州賣的POCKY和樂事,口味品種比臺灣多很多,而價格也便宜不少,于是他們瘋狂“掃貨”。記得第一天,市臺辦給每個人發(fā)放了200元旅游消費券,很多人用這個去一些餐館吃飯,他們對“外婆家”的印象很好。
“飯友”就是指經(jīng)常和我一起吃晚飯的臺胞,也是我第一天晚上遇到的第一群朋友。第二天晚上在樓外樓吃飯的時候我沒有與他們一起坐,結果一個叫“彎彎”的女孩子跑過來跟我說,大家本來想與我一起吃魚眼睛的。我頓時覺得心里很暖,可能是我早上給他們買蔥包燴的緣故吧??傊?從那天開始,我們10個人成了經(jīng)常在一起吃飯的“飯友”。外出活動的時候,他們經(jīng)常會主動和我一起拍照;吃飯的時候,他們總是邀請我和他們一起入座;離別的時候,最舍不得的也是他們那一群可愛的朋友。在沛沛的邀請下,最后一個晚上,我們幾個大陸學生一起去他們的寢室玩牌。這是在臺灣很流行的一種牌,大家玩到很晚才散。沛沛說,很感謝我們能一起玩,而我覺得,應該感謝她對大陸同胞的友善親密。
離別之時淚難禁
此次杭州之行,臺灣來了3位老師,其中一位還是老師的老師。帶隊的李老師是個幽默風趣的人,雖然中間由于公務回去了幾天,不過他還是出現(xiàn)在最后的PARTY中,每次講話的時候,他的言語總是充滿著感染力。最有趣的老師莫過于“酒仙”雷家驥教授。雷教授是李老師和楊老師的老師,也是大學歷史系的教授。他的學識淵博,出版過不少書,目前在大陸發(fā)行的有《武則天傳》。同他一起聊天,受益匪淺。但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他酒不離身——走到哪里,他都會買上當?shù)氐钠【?美美地喝著,然后就開始給我們講一些有趣的事情,大家都很佩服雷老師的“酒功”和“文功”。
雖然相遇的那一刻注定了離別的那一天,雖然之前我告訴自己不要在離別的時候哭泣,但是臨別之時眼淚仍不自覺地落下。當我們在車上收到臺灣學生連夜為我們制作的小禮物時,尤其是送我禮物的ISSUE還特別送上“飯友們”為我寫的卡片,頓時熱流涌上心頭。我們在10天中為他們做得并不多,但是他們卻記住了其中的點點滴滴。在機場的時候,我再次與他們擁抱,看著最后一個同學的身影消失在眼前時,才發(fā)現(xiàn),他們是真的離開了。
現(xiàn)在,我們互相發(fā)著電子郵件,在MSN上聊天,大家又聚到了一起。盡管他們早已離開杭州,可大家在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光仍然歷歷在目。雖然隔著那道海峽,但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跨過去再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