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鄭和與哥倫布:兩個偶然角色兩種必然命運

      2009-05-29 05:13:46姚國華
      國學 2009年5期
      關(guān)鍵詞:哥倫布船隊鄭和

      姚國華

      600年前,鄭和這位中國歷史上罕見的航海英雄,做出了令現(xiàn)代人驚嘆的偉大壯舉。他的船隊有2.78萬人,分乘63艘巨型寶船和更多小一些的船,浩浩蕩蕩七下西洋,足跡遍及東南亞、南亞、阿拉伯半島、東非沿岸。有人甚至說他還到了美洲。

      歷史記載,鄭和的最大寶船長44丈、寬18丈,分別接近現(xiàn)代輕型航母和重型航母的尺度,考慮木船的吃水深度有限,其總排水量也在輕型航母的數(shù)量級上。這比夢想到東方尋找黃金的哥倫布那可憐的三條小船大了兩個數(shù)量級,船隊的總噸位則超過三個數(shù)量級,有幾千倍。美國學者詹·阿德金繪制的兩船相遇的想象圖,懸殊之大,躍然紙上。這個尺度現(xiàn)在受到學術(shù)界的懷疑,即便按保守的估計,寶船仍比哥倫布的圣瑪麗亞號大了一個數(shù)量級,船隊規(guī)模之差仍超過兩個多數(shù)量級。

      100年前,鄭和那塵封的壯舉就被梁啟超拿來討論。然而,中國歷史學家總是樂于評價歷史事件的是非功過,而忽視對事件本身的客觀記錄和理解。評價一件事情的意義取決于討論者的尺度,而這些尺度常常是評價者主觀選擇的。在今天世界主流話語的陰影下,國人急于強化自己民族的歷史地位,會有意無意拔高歷史事件的正面意義,這就會沖淡對歷史的深刻反思。

      面對600年前偉大的鄭和,今天國人最主要的感受除了驕傲,就是惋惜,甚至冤枉——我們的命運不該如此啊!

      鄭和與哥倫布的航海,在各自的文明體系里都是非常偶然的事件。然而,六個世紀以來,一個巨人倒下去了,受盡蹉跎與欺侮;而一個小癟三卻發(fā)跡起來,成了世界的主人。現(xiàn)代文明史并不是什么普遍的人類文明史,而是西方人發(fā)跡的歷史,是東方人包括中國人失落而不得不跟著走的歷史。世界歷史的這一變故,卻基于各自文化上的必然。

      鄭和之前,中國雖然早有絲綢之路與西方溝通,包括穿越南中國海和印度洋、紅海的海上絲綢之路,但是從事東西方貿(mào)易的主要是波斯人、阿拉伯人,很少有中國人。中華帝國固然有海納百川、多元共處的文化包容,但農(nóng)耕民族卻缺乏主動向外探索、貿(mào)易、殖民的意愿。因此,鄭和的壯舉在中國歷史上顯得很突出,也可以說是一種十分偶然的、突兀的、非常態(tài)、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事件,無論它孤立看起來多么輝煌壯麗、波瀾起伏,但在中國農(nóng)耕文明的長河里,卻只是一個小小的擾動。

      首先,蒙古人入主中原,把傳統(tǒng)農(nóng)耕社會徹底打亂。這些歷史上少有的拒絕漢化的蠻族,一度曾要把漢人殺光,把田園變成牧場。他們嫌自己人少統(tǒng)治不過來,便把西域的色目人引進來,促成了歐亞大陸東西之間最徹底的文明整合,卻把中原和南方的漢人壓在底層,給了他們一百多年的屈辱。蒙古人大勢過后,收拾殘局的朱元璋竟成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位漢人出身的皇帝。但眾所周知,他也絕非老實本分的農(nóng)民。不過,作為一個有見識的皇帝,他總結(jié)傳統(tǒng)江山社稷的經(jīng)驗教訓(xùn),對內(nèi)抑制消費主義的蔓延,尤其是官員的貪欲與腐敗,對外實施禁海,防止外洋之民與內(nèi)地游民、商人沆瀣一氣,擾亂中央集權(quán)制的秩序。

      其次,燕王朱棣把父親朱元璋的繼承人朱允墳趕下臺,自己當上永樂皇帝,他已不需要父親開國初期“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韜光養(yǎng)晦之略,他要把自己強大的實力推至遠方,以強化邊遠地區(qū)穩(wěn)定,便收回父親“片板不得下海”的禁令,讓鄭和組織了空前的航海運動。他的基本意圖并沒有超出中國傳統(tǒng)的觀念,倒不一定真要追求一種君臨天下的虛榮,去統(tǒng)治那些化外之民;只是因為傳統(tǒng)社會的動亂及王朝的政權(quán)更替,經(jīng)常與蠻族的入侵相關(guān),他要讓番邦來進貢,對自己表示臣服,不要在邊境滋事,更休想問鼎中原。他的主動冒進,和父親的被動謹慎,方式相反,目的卻一樣,維持大一統(tǒng)的農(nóng)耕帝國的穩(wěn)定。

      第三,鄭和本人是云南回民出身,祖父、父親還去麥加朝圣過。這些回民大多是元朝蒙古人統(tǒng)治時期從西域來的穆斯林的后代,他們身上還有比較多的阿拉伯、波斯商人的傳統(tǒng)。鄭和自小了解西洋事務(wù),明朝軍隊進攻云南時不幸被俘,做了宮廷里的宦官。但后來他在朱棣發(fā)動的政變中有功,他身上的才華體現(xiàn)的是元朝東西方大融合時期留下的遺產(chǎn),也才受到重用。

      最后,鄭和的輝煌在中國歷史上,命里注定只能曇花一現(xiàn)。這種旨在讓外番臣服的政治行為開支巨大,幾乎沒有任何經(jīng)濟回報,帶回的長頸鹿(被視為麒麟)之類的珍禽異獸,只能博皇帝一樂,這等奢侈,再富有的朝廷也承受不起。因此,朱棣一死,常態(tài)漸漸恢復(fù),航海事業(yè)難以為繼,鄭和本人也在勉強啟程的第七次航行中死去。隨后巨大的船隊以及造船產(chǎn)業(yè),連同相關(guān)的資料都被銷毀。如果后來的歷史沒有另一種文明介入,如果沒有海外一鱗半爪的記載做佐證,它恐怕就會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里。

      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也十分偶然,而且直接看來,也沒什么意義。一是,哥倫布航海本是瞎碰的。這位意大利航海家來到航海業(yè)發(fā)達的葡萄牙,在那里,他的水平有點業(yè)余。他一心想到東方尋找傳說中的寶藏,因有非洲大陸的阻擋,便異想天開,要從西面航行去東方。當時歐洲人都相信地球是圓的,但專業(yè)的航海家知道,西行的路程太遙遠,根本到不了彼岸。哥倫布卻犯了兩個本來要命的錯誤,一是他掌握的地球半徑遠小于實際半徑,二是他相信了《馬可·波羅游記》里夸大了的日本與中國的距離。于是,他堅信自己可以先到日本,再由日本到中國。他拿著自己的計劃去找國王,當然沒有人理睬他。他不甘心,又跑到鄰國西班牙,經(jīng)過一番周折,竟說動了航海經(jīng)驗遠遠不及葡萄牙的西班牙王室,獲得了資助,便有了這場錯誤而偉大的“地理大發(fā)現(xiàn)”。直到他在貧困潦倒中死去,也不知道自己發(fā)現(xiàn)的是一個全新的大陸。他仍然堅持著他的第三個錯誤,以為自己到了印度,只是遺憾沒能找到那里的寶藏!后來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才改正了這些錯誤。

      二是,從當時的背景上看,即便哥倫布真到了富饒的印度或中國,西方似乎也沒有太多好處可撈,因為當時他們窮得可憐,財富畢竟是人家的,弄回來是要付出代價的。貿(mào)易對航海家和商人有利可圖,但當時整個歐洲生產(chǎn)力低下,鮮有拿得出手的東西,而東方香料、絲綢、茶葉、瓷器等高檔消費品應(yīng)有盡有,長期而巨大的貿(mào)易逆差豈不壓垮歐洲經(jīng)濟?盡管西方已經(jīng)有了一些火器上的優(yōu)勢,但他們要動用自古以來的殖民者和海盜搶奪這一招,也不一定能占太多便宜,畢竟東方的經(jīng)濟效率與規(guī)模是他們的十倍、百倍、千倍之多。鄭和船隊是毀了,萬不得已時,戚繼光們還會挺身而出的。

      三是,改變哥倫布的子孫們命運的,也純屬一種偶然性——新大陸上有富有、好客而懦弱的印第安人,與非洲黑人一樣很容易征服和奴役。那里不僅有發(fā)達的農(nóng)業(yè),還有唾手可得的黃金和白銀,全球最大的銀礦就在中美洲的墨西哥,而白銀卻是中國的通用貨幣。于是,以白銀為中介的全球經(jīng)濟大循環(huán)開始形成了,中國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銀洋”,后來干脆叫“大洋”,而中國的財富則流向了西方這個無底洞。這一進程延續(xù)了三百多年,直到后來中國銀子太多了,通貨膨脹很多倍,西方人再拿更多的銀子都很吃力了,卻仍然拿不出別的東西提供中國市場。后來,終于找到了鴉片這一消費品,才吸引白銀倒流進西方。這種事巧得像上帝精心安排的——好比今天地球某個黑三角的一股匪徒,悄悄地掌握了全套印制美元的技術(shù)和設(shè)備。

      可是,一股匪徒掌握了文明世界的印鈔機,可以獲得取之不絕的財富,他們一定能夠取代文明世界么?這要看這股“匪徒”有沒有一種一以貫之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支撐,把源源不斷的外部資源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創(chuàng)造力,而不是在花天酒地中揮霍掉。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征服新大陸之后,將一船船黃金、白銀運回伊比利亞半島。但幾十年之后,他們卻發(fā)現(xiàn)自己“窮得只剩下錢”了,用錢可以買到所有消費品,自己不需要任何進一步的努力,他們便在盡情的放縱中無奈地走向衰落。

      取而代之的是宗教改革后的北歐新教徒,他們內(nèi)心更具一種信念,而不是直接的物質(zhì)欲望,要以世俗的成功來驗證自己已被上帝拯救的命運。他們積極奮斗,通過競爭獲得外部優(yōu)勢,滋潤著自己的內(nèi)在創(chuàng)造力,客觀上形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在這個過程中,王室資助雖然很關(guān)鍵,但推動整個航海運動的并不是王室,而是在近代歐洲城市工商業(yè)運動的前夜,已經(jīng)普遍萌生在民間的利益沖動和探險熱情,它本身能夠直接獲得利益,從而構(gòu)成獨立的社會動力,形成一浪高于一浪的社會潮流。而鄭和航海卻完全由宮廷財政支撐消耗,它只有服從于朝廷的意志與目的,朝廷一旦收回它的支持,便會煙消云散。

      這才是一連串偶然性里貫穿著的內(nèi)在必然性。

      退回來看錯誤百出、貪婪俗氣的哥倫布,在他啟航時,大腦里也先驗地擁有一種觀念——地球是圓的。這種源于古希臘工商文明的理性哲學與數(shù)理科學傳統(tǒng),卻是此前87年知識淵博、氣勢恢弘的鄭和所不具備的。即便哥倫布的具體結(jié)論并不準確,甚至錯了,但它可以在進一步的經(jīng)驗積累與實證邏輯的互動中獲得修正;而鄭和卻只有中國傳統(tǒng)“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念,他以為中華帝國是天下的中心,他不知道大地竟是球形的,繞地球一圈會回到原地,而這一點在哥倫布那里是常識。鄭和的思維是農(nóng)耕文明的直覺經(jīng)驗,這種經(jīng)驗再豐富、再準確,也只是不能數(shù)理化、理論化、普適化的資料匯集,一旦失傳,便前功盡棄。

      近年來,一位西方業(yè)余航海研究者主張,是鄭和首先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據(jù)說,他發(fā)現(xiàn)了哥倫布之前就有的新大陸地圖,而這有可能是鄭和所繪。此論一出,引起中國學者與傳媒一片嘩然。我們姑且不談事實是否經(jīng)得起驗證,假定真是這么回事,果真是鄭和最先發(fā)現(xiàn)了美洲??墒撬膊贿^是到了某一個比南洋、比印度、比非洲更遠的地方而已,而不是如哥倫布發(fā)現(xiàn)的那樣,是地球的另一面上的某個地方。而恰恰是后者,才構(gòu)成了現(xiàn)代全球一體化的真正開端。

      西方的火器本來源自中國的火藥發(fā)明,但經(jīng)過亞里斯多德、阿基米德以來的理論力學分析,大大改進了。西方的航海得益于中國指南針的發(fā)明,但只有在理論天文學、幾何學的輔助下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造紙與印刷術(shù)更與歐洲學術(shù)文化的發(fā)展和普及相聯(lián)系。所謂“四大發(fā)明”在中國只是一些偶然的技術(shù)成就,并無實質(zhì)意義,所謂奇技淫巧,沒人在乎。今人之所以稱作“四大發(fā)明”,還是因為它們在西方文明體系里,經(jīng)過理性思維傳統(tǒng)的全面改造,構(gòu)成現(xiàn)代技術(shù)的基礎(chǔ)。同樣的道理,鄭和航海在中國傳統(tǒng)背景下也是偶然、曇花一現(xiàn)且沒有意義的事件。只因后來西方文明介入,到了現(xiàn)代,我們再看它才具有偉大的意義。

      但這個意義對我們而言,與其說是給我們一種“原來也曾輝煌”的驕傲,不如說是對我們的悲劇宿命的深刻反思。

      鄭和被今人視為偉大的外交家、和平的使者、開放思想的先驅(qū),是爭執(zhí)的仲裁者、道德的圣人、秩序的象征。的確,與西方民族的航海相比,鄭和下西洋似乎更具道義和友善的特征,不是取人的土地、奪人的財富,而是以和平交往為目的。

      但事情又有另一面:鄭和的使命是中央帝國皇帝賦予的,他不代表獨立于官府之外的民間資本主義運動;即便不是要去南洋找什么惠帝的蹤跡,也是要以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向沿岸番邦宜示帝國的威嚴,讓他們自動朝貢,接受冊封;他的數(shù)萬人武裝船隊除了打擊海盜,對沿途番國也是一種威懾,一旦遭遇抗拒,就會予以征服,拒絕臣服的番王會被捉住,押往朝廷處置。

      今人常替古人惋惜,中止航海只是一個偶然的失誤。要是朱棣的子孫們胸懷開闊一些、思想解放一點,破除海禁,要是鄭和船隊多搞點商業(yè)貿(mào)易,多學些別人的科學技術(shù),要是這龐大的艦隊延續(xù)到一個世紀后,能與西方的艦隊在海上相遇,要是……這般這般,通通都是今人一廂情愿的想象。

      鄭和去世后,進貢的番邦逐年減少,憲宗皇帝悵然若失,又想遣人再走鄭和路。兵部侍郎劉大夏為了堵死這條路,硬是把鄭和的資料藏了起來,這些資料后世再也找不到了,可能就是讓這位愚昧、短視、可惡的兵部侍郎私下里給付之一炬、毀于一旦了。

      然而,劉大夏非但不是壞人,而且是一位正直能干、德高望重的標準儒士。在他年近七十時,還被年輕的弘治皇帝任命為兵部尚書以整頓國防,這位為朝廷的長治久安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四朝元老卻屢次以病老為由推辭。皇上私下問他為何推脫,他才以自己從地方中央為官的經(jīng)歷直言相告:“天下已經(jīng)到了民窮財盡的地步,萬一出了亂子,老臣有病,怕誤了大事?!彼麣v數(shù)官府征斂無常、將領(lǐng)們克扣軍糧且已經(jīng)弄得軍窮民困的事實,讓蒙在鼓里的皇上大為震動,更是堅持讓他擔此重任。這樣一位敢于說真話、敢于為民“鼓與呼”的老臣,后人能忍心詛咒嗎?于是,有歷史學家出來為劉大夏辯護:這等好人,銷毀鄭和資料這種缺德事,一定不是他干的!然而,哲學家卻認為,真正的悲劇,常常是壞事出自好人之手。

      今人常常還自作聰明,責怪明清兩代主張禁海的皇帝們昏庸。其實,單從經(jīng)濟學上考慮,皇帝們未必就比今天的經(jīng)濟學家蠢到哪里去。洋人來做生意,把中國的財富搬運走,留下的銀子別無用途,只導(dǎo)致日益嚴重的通貨膨脹,不禁怎么辦?

      結(jié)論:鄭和航海與哥倫布航海,雖是各自文明體系里的偶然事件,但背后卻隱含著各自文化注定了的一種命運。后者一時呈弱,但它卻是古代工商業(yè)文明經(jīng)過了中世紀基督教教化之后的重新崛起,具有一種勃勃生機;前者一時呈強,但卻是基于古代農(nóng)耕民族防御外來民族侵擾的被動要求,只是它受到外來力量激發(fā)時呈現(xiàn)的瞬間主動。因此,強者終被弱者打敗。

      但這種“文化宿命”是歷史的,當它被全面地反思、解析、重構(gòu)時,人們就可能超越它了。我們超越了嗎?

      鏈接

      鄭和下西洋· 7大事記

      1405年7月11日,滿載著2.7萬余人的龐大船隊,從太倉劉家港出發(fā)。1407年秋,鄭和帶回了爪哇等國的朝貢使節(jié)和數(shù)十船商貿(mào)換回的異域珍品,完成首次航行。

      1407年下半年,鄭和二次出海。此次航行路線同前一次差不多,也是歷時兩年。

      1409年夏,鄭和第三次統(tǒng)領(lǐng)船隊出海。此次航行仍以東印度洋為中心,并在滿刺加建立排柵城垣,蓋了倉庫,作為海上貿(mào)易的中轉(zhuǎn)站。在從古里回航途中,鄭和還在錫蘭跟亞烈苦奈爾國王打了一仗,凱旋歸來。

      1412年11月,明成祖下達第四次航海命令。這一次,鄭和船隊繼續(xù)往西,將東非沿海列入了航程之內(nèi),進一步擴大同海外各國的交往與貿(mào)易。此次航海時間較長,鄭和于1415年回國,分遣船隊一年后返回。

      1417年5月,鄭和船隊第五次出海遠航,這次出海的主要任務(wù)是護送19國使臣回國,鄭和船隊到了東非沿海最南的地區(qū)。

      1421年7月,鄭和船隊六下西洋,護送16國使臣回國。鄭和親率的船隊到達了東非海岸慢八撒(今肯尼亞的蒙巴薩港)、竹步(今索馬里)等國,并在寶船上設(shè)宴招待各國賓朋,代表明成祖賜以絲、瓷、鐵器等物品,1423年返航時帶回香料等珍品。

      1431年初,明宣宗繼承祖父明成祖?zhèn)I(yè)和雄心,再次詔令鄭和出海。第七次下西洋歷時3年多,鄭和船隊走訪了近20個國家,還派出隨員特地到伊斯蘭圣地麥加朝圣。

      鏈接

      三寶公的來歷

      這一年,三寶公鄭和帶領(lǐng)著許多船只來到澎湖海面,忽然發(fā)現(xiàn)一種怪魚在船隊間穿來穿去,興波作浪。船上的人,從來沒見過這種怪物,加上船在茫無山嶼的大海中顛簸漂蕩,把那些從來沒見過海的隨從人員和士兵弄得心驚膽戰(zhàn),昏昏沉沉。幾個熟悉水性好、膽子大的后生,拿了刀槍、船槳對付起來,沒用上三刀兩棍,就被那怪魚的尾巴卷走了,不是手掌松得快,差一點連人都被帶進海里去。

      突然間,來了一個很大很大的浪頭,船來不及轉(zhuǎn)舵,人來不及躲閃,只聽到“唰”地一聲,一股浪頭沖到船上來,那個舵手來不及回避,被那閃電般的大尾巴卷進海里去了。船隊上的人都很慌亂,接二連三地來向鄭和報告?zhèn)鍪鹿省`嵑蜔o可奈何,只好下令船隊返航,停泊泉州港,一方面整頓隊伍,修理撞漏的船只;一方面差人連夜入京上奏皇帝。

      原來,那海上的怪物就是兇惡成性的鱷魚。

      泉州知府聽鄭和說在海上遇到了這種怪物,想起早在唐代時候,大學士韓愈因為上柬勸阻迎佛骨,被唐皇貶到廣南做刺史,曾經(jīng)看到這種鱷魚為害作惡,百姓受苦至深,那時他作了一篇祭鱷魚文,據(jù)說趕走了這怪東西,因此建議鄭和也來試試。

      鄭和聽了覺得好笑。那祭文如果頂用,此怪還會出現(xiàn)嗎?正在躊躇,拿不出好主意,京都圣旨到來,御賜他三件寶貝。

      第一件是珠冠。這珠冠不比尋常太監(jiān)戴的宮冠,中間有一粒寶珠,毫光四射,照著眼睛都張不開。

      第二件是麝尾。鄭和本來就有一把麝尾了,只是這把麝尾很特別,鄭和是一個老太監(jiān),拿到手上就知道它是真正的麝尾制造的。說起麝尾這種寶貝,世間上很罕見,俗稱“四不象”,可見它貴重到什么程度了!

      第三件是蟒甲。蟒甲上除了一個護心寶鏡外,還繡上許多貴重的珠器。

      鄭和將御賜三寶穿戴起來,滿堂毫光燦爛,非常威武。以后他就穿戴“三寶”渡洋到了目的地,大家都認定他是借皇帝的“天威洪?!辈虐涯枪治镖s跑的,這就是“三寶”的來龍去脈。

      至今,馬來西亞還保留著三寶洞、三寶井;菲律賓有三寶顏市;泰國有三寶祠;印尼有三寶垅市;合里島邦的格利縣有三寶灶婆公廟等等。由于天朝賜給鄭和三件寶貝,人們才稱呼他為“三寶公”。

      猜你喜歡
      哥倫布船隊鄭和
      美國乙烷進口對發(fā)展我國大型乙烷船舶的影響
      哥倫布與明朝滅亡
      鄭和之后,再無鄭和
      鄭和異聞錄
      動漫星空(2018年11期)2018-10-26 02:24:20
      鄭和異聞錄
      動漫星空(2018年10期)2018-10-26 01:28:50
      鄭和異聞錄
      動漫星空(2018年9期)2018-10-26 01:17:02
      《哥倫布后裔》中的歷史改寫與雜糅敘事
      和哥倫布一起去航海
      小學時代(2016年31期)2016-02-24 08:00:01
      淡水河谷40萬噸級大型船舶船隊對鐵礦石供應(yīng)鏈的影響
      水運管理(2014年3期)2014-06-09 00:07:44
      二手散貨船可能“輕松”貶值20%:美國鷹散航運(Eagle Bulk Shipping)主席Zoullas
      中國船檢(2011年9期)2011-08-04 07:29:48
      马关县| 潍坊市| 牟定县| 西丰县| 吉林市| 新蔡县| 和平县| 梓潼县| 措勤县| 金秀| 边坝县| 陇南市| 共和县| 昌黎县| 曲沃县| 灵石县| 前郭尔| 乌苏市| 涟水县| 阜平县| 玉田县| 通海县| 万盛区| 大竹县| 安多县| 庆安县| 三原县| 恩施市| 宁城县| 陇南市| 开鲁县| 乐业县| 安溪县| 鹤庆县| 玉屏| 合作市| 丰镇市| 武陟县| 时尚| 平潭县| 和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