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 邊
多麗絲陷入了極度的痛苦。由于自己的執(zhí)著,她鑄成了一個大錯。她要到烏干達去一趟,即使見不到自己前夫的骨灰,她也要到自己前夫遇難的地方憑吊。
在旅途中,她一直非常痛苦。想著自己和戈特費里德在一起的那些快樂時光。她的一顆心。就一陣陣揪心地疼痛。
她在1949年的秋季,離開丈夫,帶著剛剛出生的兒子。從南非來到英國定居。
當時,下了飛機的多麗絲,口袋里已經沒有錢了。她隨身所帶的行囊里,只有幾件衣物和一本手稿《野草在歌唱》。
她在英國倫敦的一家酒吧,找到了一個能勉強糊口的工作。當生活安頓下來。她開始恨戈特費里德。
如果不是他背叛自己。搞婚外情人,多麗絲堅信,他們一家三口,會像許多和睦的家庭一樣,在南非過著幸福的生活。
為了戈特費里德,多麗絲撇下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和兩個孩子。偷偷地私奔。從羅得西亞到南非,她經歷了一生中最痛苦的時光。
戈特費里德告訴她,從今以后,她就是快樂的天使。
他攬下了大部分的家務活,盡量讓妻子忙于寫作。在假期的時候,他就陪著妻子,到草原或森林里去感受大自然賜予人類的恩惠。
他借助在圖書俱樂部工作的有利條件,給妻子借閱了許多書籍。多麗絲的寫作,就是在丈夫的幫助和鼓勵下,一天天磨礪出來的。
一個人的出現(xiàn),打亂了多麗絲平靜的生活。
一位叫貝拉的女人,突然出現(xiàn)在她的視野。她幾次到家里來找丈夫。她看丈夫的眼神熱辣辣的,毫不顧及多麗絲的感受。
還有一件事情,讓多麗絲覺得丈夫不愛自己。那時候她已經懷孕。挺著個大肚子天天寫作。她的寫作方式,受到了丈夫尖銳的批評。
這是他們結婚以來第一次吵架,吵過之后,戈特費里德賭氣走出了家門。作為一個女人,她從直覺上感到丈夫在疏遠她。她在檢查丈夫的衣物時。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一封情書。
倔強的愛麗絲。容不得丈夫的解釋。孩子出生還不滿兩個月,她就匆匆從南非飛到了英國。走的時候,她幾乎什么都沒帶,除了那部小說手稿和幾件換洗的衣物。
之后,她的處女作《野草在歌唱》在英國發(fā)表,并引起轟動。她寫信要丈夫來辦理離婚手續(xù)。
戈特費里德雖然不想離婚,但還是同意了。
他在臨走前告訴愛麗絲。說她把事情弄錯了。她應該耐下性子聽他解釋一下,事實會說明一切。
愛麗絲懶得看他,她甚至連一口水都沒有讓戈特費里德喝。
又是一個秋天。
在愛麗絲離開南非的第30個年頭里。家里來了一位中年女性。她自報家門,說自己叫貝拉。讓她痛恨的那個女人。
貝拉告訴多麗絲,戈特費里德一直未婚,她冤枉了他。
那封信確實是自己寫的,但他并沒有接受自己的求愛。后來,貝拉為了愛從南非來到了烏干達,但自始至終,他都沒有接受貝拉的愛情。
愛麗絲沉默了一會兒。問戈特費里德在哪兒,她要見他。貝拉哭泣著告訴愛麗絲,說他一星期前不在了。
原來,戈特費里德在擔任東德駐烏干達大使期間,烏干達發(fā)生了叛亂。當時在街上行走的他。被叛軍亂槍打死。
愛麗絲一下飛機,就徑自打車到東德駐烏干達大使館。大使館人員聽到她的介紹,又把她仔細端詳了一會兒,低聲說:“像,是她?!本桶阉I進了一個房間。
她和戈特費里德的合影,就掛在這間屋子里。小兒子滿月時的相片,也被他精心裝裱,鑲嵌在相框里。
這對多麗絲的刺激太大了,她抱著前夫的遺物,號啕大哭。
從烏干達回來,多麗絲一直郁郁寡歡,她悔恨自己當初太執(zhí)拗和武斷。如果能夠靜下心來聽丈夫解釋幾句,或許,這一切真的不會發(fā)生。
帶著這樣的悔恨、遺憾,多麗絲又投入到寫作當中。唯有這樣,她才感到自己的心稍稍安寧。
這期間,她連續(xù)寫下了《又來了,愛情》《另外那個女人》等多部作品,她把自己對前夫的那種悔恨和愛情,都糅散到了作品里。
就像戈特費里德一樣。愛麗絲也一直未婚。2007年10月11日,這位88歲的老人,憑借其出色的創(chuàng)作才能和優(yōu)秀的作品,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當記者問她如何保持創(chuàng)作的動力時,老人低聲說了他的名字:戈特費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