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講解】
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寫作規(guī)律,因此也有其不同的閱讀特點。新聞強調時效性,為了便于讀者在最短時間內獲得信息,它與普通的記敘文相比在結構安排上有很大不同。它往往根據事實的重要程度來謀篇布局,即把新聞事實中最重要的、最精彩的部分放在消息的導語中,突顯一兩個新聞要素,并且用一定的語言來標識,這種結構即“倒金字塔結構”。這種布局有助于記者迅速寫作新聞稿,便于編輯抓住問題實質擬標題、刪改稿件以及設計版面,還便于讀者接受信息??忌私饬诵侣剬懽鞯奶攸c,閱讀新聞作品時,就有章可循,亦能從容作答。做新聞閱讀題時考生可從以下四點入手:
第一,抓導語。抓住了導語,也就抓住了新聞的要旨。
新聞消息的導語中所包含的是最重要的新聞事實,主體內容則是按事實的重要程度遞減排列的。閱讀時尤其要注意從導語中提煉信息。
第二,抓背景,透過現象看本質。
新聞背景主要指對新聞事件發(fā)生的歷史、環(huán)境與原因的說明,為烘托和突出新聞主題服務。它使事件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清楚明了,能夠挖掘出新聞背后的新聞,使新聞的主題得以深化??忌喿x時應該自覺地把握背景材料,才能正確理解新聞所要報道的事實。
考生做新聞閱讀題時要注意兩點:一是把背景材料篩選出來。二是將背景材料放到全文大背景中去分析,從而找出材料間的聯系,找到答題思路。
第三,抓細節(jié),領悟作者寫作的目的及其觀點態(tài)度。
寫作講究“用意七分,下語三分”,閱讀難就難在作者“七分”用意隱藏在語義的深層。雖然大部分新聞稿的語言通俗易懂,但也有一些新聞稿因其復雜的社會背景往往“下語三分”,十分含蓄。這就要求考生善于從“一鱗半爪”的用語中,統(tǒng)攬全局,見微知著,結合自己的閱歷、體驗,感悟作者的寫作意圖。
考生做新聞閱讀題時要學會從細處推敲處在新聞事件中心的人物和記者的良苦用心。譬如在一些訪談錄中由于有些話涉及敏感話題不便言明,但訪談的兩人心中自明。這種“啞語”給考生閱讀帶來一些困難,但如果找準細節(jié),是可以找到突破口的,因為文本一般都會有所暗示。
第四,抓“文眼”,把握新聞的主題和內容。
新聞的“文眼”在哪呢?一可在題目中找到。新聞的題目講究新聞性,語言具有沖擊力,抓住文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義。另外,考查新聞語言的簡潔性時,往往針對新聞的主題和標題設計考查。因此,考生要多注意這些地方。二是在段首句或結尾升華主旨的語句中找。新聞往往開門見山,在文章的首句就明確交代主題,只要考生抓住新聞的首句所透露的信息,那么無論是主題還是內容方面的考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時考生還要注意文中或篇尾點題的語句。
【實戰(zhàn)演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1-4題。
“中國企業(yè)500強”的喜與憂
□樊曦馮源
新華網杭州9月5日電2009年中國企業(yè)500強5日在杭州出爐。讓人眼前一亮的是,今年的500強企業(yè)多項經營績效指標超過世界和美國500強,凈利潤高出美國500強企業(yè)700多億美元。
成績當然令人欣喜,然而冷靜的思考和理性的評判更為重要。正如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所說:“客觀地講,500強更像500大?!奔毧窗駟尾浑y發(fā)現,500強中高新技術企業(yè)、新興能源企業(yè)少,產品形成國際品牌的很少,真正意義上的跨國集團也很少。
經過60年的努力,中國企業(yè)的規(guī)模和競爭力已經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大而不強的問題卻從未改變。中國企業(yè)500強中,六成多是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yè)。不少企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一定程度上靠的是行業(yè)紅利、資源紅利和政策紅利,而不是管理紅利。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深刻影響著世界經濟格局。相對于美國企業(yè)而言,中國企業(yè)受到的影響較小,這是今年中國企業(yè)500強多項指標領先的一個重要背景。
在世界經濟復蘇前景尚未明朗、中國經濟平穩(wěn)回升的基礎還不穩(wěn)固的時候,中國企業(yè)還面臨諸多難題: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fā)展方式的壓力日益加大,產能過剩的矛盾凸顯,兼并重組進展緩慢、自主創(chuàng)新不足等問題突出?!安灰蛞粫r的困難而動搖,不因一時的形勢好轉而懈怠”應成為中國企業(yè)的信條。
自覺與世界一流企業(yè)對比,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是中國企業(yè)一項戰(zhàn)略任務。有管理實力,才能成長為真正的強企,打造出百年品牌。在投資快速增長的當下,中國企業(yè)還應頭腦冷靜,集中精力搞好主業(yè),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自身最擅長的領域,避免盲目多元化和過度擴張,真正做到“戒驕戒躁,穩(wěn)健經營”。
經濟激蕩后是重構。中國企業(yè)應當在關注國際國內經濟環(huán)境變化的同時,研究制定本企業(yè)發(fā)展的前瞻性戰(zhàn)略,特別要高度關注新技術、新產業(yè)的發(fā)展動向,在未來更高水平、更加激烈的競爭中搶得先機,真正把金融危機的影響轉化為發(fā)展機遇。
(選自《青年時報》)
1.通過閱讀文章,你認為中國企業(yè)500強可喜與堪憂的分別是什么?請說明理由。
2.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回答下面的問題。
(1)如何理解今年中國企業(yè)500強多項指標領先美國?
(2)文章給中國企業(yè)提出的建議是什么?
3.怎樣理解“自覺與世界一流企業(yè)對比,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是中國企業(yè)一項戰(zhàn)略任務”這句話?
4.請聯系文中作者的觀點,談談你對“真正把金融危機的影響轉化為發(fā)展機遇”的看法。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1-4題。
呂楠專訪:“我孤獨,但并不孤單”
□王寅
南方周末:你的三部作品呈現出的是完全不一樣的影像,從題材、表現手法和視角,都是不一樣的。你覺得這與年齡的變化有關嗎?與閱歷的增長有關嗎?
呂楠:不是,應該說我每一部作品跟我要解決的問題有關。我知道我要什么,我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宗教?!皭邸笔鞘裁茨?回到具體的,我們現在所說的“愛”,大部分是只屬于情感的?!扒楦袨槿怂膽选?而“愛”是寓于人的,至少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才可能發(fā)生愛,是一種關系,否則就是情感,而不是愛。而愛是暫時的,誰也不能擁有愛,人擁有的只是情感。這個觀念我早就解決了。誰也不擁有愛,就像誰也不擁有精神一樣,精神一定是在交流當中產生的。人擁有的只是學識,甚至是思想,但是精神是絕對不會被擁有的。所以,我認為,才華不過是一種活的精神產物,也有這層意思。
我懂得集中精力,或者說我太了解自己的深淺了。我是一個在各個方面都不優(yōu)秀的人,如果我要像其他很有才能的人一樣同時開展幾項工作,他們都可以做得很好,但是我沒有這個本事。所以我只能把我所有的精力、體力、財力投入到一件事情上,把這一件事做好。即便我集中了所有的力量,我還是做得這么艱苦。我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很不優(yōu)秀,在工作中的呂楠跟平常的呂楠是兩個人。同時還是一個謙卑的呂楠,從很多照片中你可以看到,我是謙卑的。
南方周末:你為人處事的方式和別人非常不同,你會不會覺得自己特別孤獨,或是覺得這種孤獨也有它自身的價值?
呂楠:應該說,特別是在西藏這一塊,我?guī)缀鯖]有人可以接觸。只有幾個人知道我在那,能和我見面。任何好作品和好思想都是在孤獨中產生的,但這里的孤獨不具有字典上孤單的意思。我孤獨,但并不孤單。
南方周末:我不是說在西藏生活中的那種孤獨,我指的是精神層面的孤獨,你可能沒有人可以交流。
呂楠:是這樣,但也不能這么說,因為我每天都在跟偉大的人物交流。
南方周末:但這只是單向的交流。
呂楠:不一定,我們應該是對話,就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樣,而且他們還隨叫隨到啊,沒有一點不耐煩。《歌德談話錄》看了上百遍了。一到合適的時候我就會贊美歌德,不是因為他偉大,而是因為他重要。在全世界我能找到的,一個人既繼承了古希臘的文明又將之推向了未來,就是歌德。歌德晚年幾乎每一句話都是真理啊!而且你會發(fā)現,所有歌德之后的19世紀到20世紀的大學者、大思想家,他們重要的思想和觀點都沒有逃過歌德的影子,都讓他說盡了。比如本雅明,比如瓦萊里。然后你會發(fā)現,凡是那些小一號的人都怠慢歌德。再比如卡夫卡,他的談話錄里很多的話都是歌德的觀點,他自己也說他看《歌德談話錄》的時候激動得發(fā)抖,因為歌德太厲害了,很了不起。
(選自《南方周末》,有刪改)
1.通讀全文,請回答呂楠所說的“我孤獨,但并不孤單”的理由。
2.閱讀第二、三、四自然段,回答下面的問題。
(1)如何理解“愛是暫時的,誰也不能擁有愛,人擁有的只是情感”這句話。
(2)呂楠的“三部作品呈現出的是完全不一樣的影像,從題材、表現手法和視角,都是不一樣的”,這種變化在呂楠看來跟什么有關呢?
3.說說呂楠贊美歌德的理由。
4.結合訪談內容,說說精神層面上的“單向交流”與“對話”有什么區(qū)別?你對呂楠所說的“對話”有何評價?
參考答案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