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載飛
在中學生中,學習困難的學生占相當大的比例,他們的心理特征表現(xiàn)為:自卑、厭學、孤獨、恐懼等。如何做好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工作,其中一個途徑就是了解學困生的成因,通過心理疏導,消除其心理障礙。
一、 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
1. 自身原因。
首先,在情感方面,不少學困生有明顯的“自我主義”傾向,他們一般脾氣倔強,不服從別人的管理;他們自尊心強,但偏偏成績差;他們對周圍的人抱有敵對情緒,紀律散漫、脫離集體、整天生活在矛盾之中,身上有沉重的思想包袱。其次,學困生自信心嚴重不足,在學習上常常表現(xiàn)為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覺得自己難以完成學習任務;情緒上心灰意冷、自暴自棄,害怕學業(yè)失敗并由此產(chǎn)生了消極情緒,行為上逃避學習。
2. 由于學習環(huán)境、學習方式的變化。
從小學到初中,學習科目突然增多,學習難度急劇加大,小學時的學習方法難以奏效,學生一時難以適應。還有來自老師、家長的壓力,令學生難以承受,導致學生的成績大幅度下降,并由此產(chǎn)生厭學情緒,成為學習困難學生。
3. 家庭教育不當。
由于家庭的教育行為不當而導致學生學習困難的現(xiàn)象不容忽視。例如,有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忽視子女心理、生理特點,對他們提出過高要求,使學生盡管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仍難以達到家長定的目標,久而久之就會厭學;還有的家長過分寵愛和遷就子女,使學生養(yǎng)成不肯動腦,怕苦怕累的壞習慣;也有的學生因為父母不和或離異,或失去雙親,學習上得不到父母的關心,生活上沒有父愛母愛,產(chǎn)生巨大的心理壓力,無心向?qū)W,從而產(chǎn)生厭學情緒;還有部分學生家長為維持生活,外出打工,甚至幾年不歸,丟下孩子給年邁的爺爺、奶奶看管,而爺爺、奶奶年歲已高,根本無力管教孩子。缺少父母的管教,學生變得無拘無束、放蕩不羈,染上許多陋習,對學習毫無興趣。
4. 社會原因。
學習困難學生認知能力差,受社會上“讀書無用論”的影響,他們覺得升學無望,但做手藝、做生意照樣能賺大錢。在這種思想支配下,“厭學”、“逃學”的情緒不斷滋長。另外,不良的社會文化對學生的學習和思想也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如社會上流傳的黃色書刊、黃色網(wǎng)站,侵蝕學生的思想,使得他們沉迷于上網(wǎng)不能自拔,荒廢學業(yè)。
二、 學習困難學生的教育對策及措施
1. 教師要關愛、尊重每一個學習困難學生。
不被教師接受的學生,往往會變得消極、被動,厭惡學習,甚至會有抵觸和破壞情緒。因此,教師一定要在自己的教育過程中真正接受每一位學生,真正做到關心、愛護、尊重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愛學生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靈魂,是教育成功的根本。如果教師能做到這點,就一定會在師生間產(chǎn)生強烈的感情共鳴,并以此化為他們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
2. 對學習困難學生應抱有積極的期待心理,發(fā)現(xiàn)其閃光點。
學習困難學生有他們的長處和閃光點。對學習困難學生的轉(zhuǎn)化過程,就是把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不斷擴大的過程。教師應用“天生我材必有用”來鼓勵他們,讓他們看到自身的價值和能力并不亞于其他同學,相信自己只要發(fā)揮潛力,各方面一定會進步,從而消除自卑的心理障礙,邁出前進的步伐。另外,學習困難學生的自尊心特別強,對他們要多表揚、少批評,使其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從而不斷地樹起自信心,教師絕不可挖苦諷刺,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否則他們會產(chǎn)生自卑感,或是產(chǎn)生對立情緒,對學習不利。
3. 因材施教,適時肯定,小步子前進。
學困生由于成績差,總懷疑自己的能力,對自己信心不足。我們的教育又過于強調(diào)競爭,而競爭中的不斷失敗更容易誘發(fā)學困生的自卑心理。因此,提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創(chuàng)設合作的課堂練習環(huán)境,強調(diào)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引導學困生形成積極的學習動機。實施鼓勵性評價,淡化競爭氣氛,多給學困生提供展示自我和獲得成功的機會。首先教師應充分理解他們的愿望和心情,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處境,仔細分析和尋找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幫助學生設置若干近期目標,每達到一個近期目標,都給予鼓勵性評價,使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和進步的快樂,從而改變原來的自我評價,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幫助學生進行積極的歸困訓練,總結學習困難的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和學習方法。最后,要適當降低學習難度和標準,在學生學習遇到難題時,及時輔導,幫助學生化解學習過程中的攔路虎。
4. 協(xié)調(diào)好學習困難學生與家長、教師的關系。
教育就是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每位學生都需要師愛,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關心。學生對師長的態(tài)度是十分敏感的,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話語,比什么都重要。作為教師,要經(jīng)常與學生家長聯(lián)系溝通,爭取家長的支持,要求家長多關心自己子女的學習和生活,同時經(jīng)常與科任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及思想表現(xiàn),與科任教師共同關愛學習困難學生,做好他們的轉(zhuǎn)化工作。
總之,根據(jù)學困生的心理特征和形成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以上教育措施,就一定能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走出困境。 (責編馬超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