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十字架下的浪漫

      2009-06-04 08:12孫建芳
      關(guān)鍵詞:宗教小說

      孫建芳

      摘要:宗教是俄羅斯文化的重要方面。拉夫列尼約夫的中篇小說《第四十一個》在講述驚險離奇的浪漫故事時,不只是寫你死我活的戰(zhàn)爭和戰(zhàn)火中的愛情,吏遵循俄國文學(xué)源遠流長的宗教傳統(tǒng),在人物、語言、意象、情節(jié)等方面都可找出與圣經(jīng)的一一對應(yīng)關(guān)系,使整部作品成為一個象征結(jié)構(gòu),傳達出民族心態(tài)中強烈的悲劇意識和宗教情結(jié),

      關(guān)鍵詞:拉夫列尼約夫;小說;《第四十一個》;宗教

      中圖分類號:110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60(2009)02-0070-06

      戰(zhàn)火、鮮血、逃亡。沙漠、大海、風(fēng)暴。孤島、愛情、死亡,拉夫列尼約夫的中篇小說《第四十一個》符合驚險小說的全部美學(xué)特征,講述了一個血與火、情與仇、愛與恨、生與死的悲劇故事,背景是炮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是濁浪滔天、狂風(fēng)暴雨的怒海,是荒蕪人煙、冰天雪地的孤島,人物演繹著酸甜苦辣、悲歡離合的浪漫愛情,因此,小說被改編成歌劇并一次次搬上銀幕,在俄羅斯國內(nèi)外盛演不衰。早在1928年,曹靖華先生就將其譯成中文,并于次年出版,而后在各大城市一版再版。1937年,上海良友圖書公司出版該書,作者拉夫列尼約大應(yīng)譯者邀請為我國讀者寫序,他說:“文學(xué)就是友誼樹上的第一個花蕾。”“我們的作品,生養(yǎng)在戰(zhàn)爭情況中和向往新生活建設(shè)的我們的青年的俄國文學(xué),能得到中國讀者的注意,這在我們自己是深以為光榮的?!?957年小說再版時,作者再次作序——《致中國讀者》:“我這一個中篇小說能同以前一樣,得到你們的同情和贊許。這對我將是最好的慰藉了?!蓖?,青年導(dǎo)演格。丘赫拉依將其改編成電影并獲戈納國際電影節(jié)特別獎,我國也于同年引進該片,但譯制完成后卻因眾所周知的原因被封殺。其后幾十年,這部小說因存爭議久未再版,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才重新面世。作為一部在我國長期存疑的作品,研究者及相關(guān)資料相對較少,因此,對作品人物的理解、主題的把握、情感的梳理成為必要,同時可為普通讀者的閱讀提供理性導(dǎo)航。

      就今天來看,這部作品之所以廣被爭議,是因為它抒寫了復(fù)雜難解的人性人情,展示了錯綜莫辨的愛恨生死,以及隱藏在字里行間強烈的悲劇意識和濃郁的宗教意味,使整部作品糾纏著男性與女性、階級與愛情、理智與情感、精神與肉體、人類與自然、戰(zhàn)爭與和平、野蠻與文明、宗教與革命的種種矛盾對峙,成為一個寓意深刻而豐富的象征結(jié)構(gòu),使讀者仿佛置身于斗爭漩渦的中心,既增加了解讀的難度,也平添了解讀的樂趣。

      拉夫列尼約夫畢業(yè)于莫斯科大學(xué)法律系,參加過紅軍,是一名軍旅作家,也是一名無產(chǎn)階級戰(zhàn)士。1924年小說的發(fā)表在當(dāng)時的蘇聯(lián)文學(xué)界引起轟動。列寧格勒的雜志《星》盛贊年輕的作家為“真正的十月歌手”,并強調(diào)指出,他“不去粉飾現(xiàn)實,而是描繪現(xiàn)實的本來樣子,既描繪現(xiàn)實中的山巔,也描繪低谷,既描繪現(xiàn)實中的血腥、殘酷和罪行,也描繪現(xiàn)實中的偉大、壯麗和英雄氣概。”小說存在于一個真實的歷史時空,男女主人公分屬兩個敵對的階級營壘,一個是七歲即開始獨立謀生的漁家孤女,一個是從來就養(yǎng)尊處優(yōu)的世家子弟;一個刻苦自學(xué),夢想成為詩人,一個受過良好教育,憧憬遠大前程;一個是美麗多情的紅軍戰(zhàn)士,身懷絕技的神槍手,一個是英俊漂亮的白軍軍官,肩負使命的情報員。但他們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對未來充滿單純而熱烈的幻想。他們的遭遇似乎注定要演繹一場驚心動魄的愛情悲劇。當(dāng)他們?yōu)楦髯缘睦硐朐⊙畧?,他們是誓不兩立、不共戴天的階級敵人,冥冥之中,命運之神讓他們相遇、相識并且相愛。他后來成了她的俘虜,押送途中遭遇風(fēng)暴,幸存的他們漂到一座孤島。這里天寒地凍,與世隔絕,只有無邊無際的大海和鋪天蓋地的孤寂。在這個孤懸大海的“絕命島”上,風(fēng)雪彌漫,波濤洶涌,除了他倆,沒有任何生命的跡象,他們必須也只能相依為命,彼此擁有。愛情的降臨往往突破社會等級、信仰追求、種族偏見的羈絆和局限,是那么強烈、自然、健康而又倔強,那么奇異美妙而不可阻擋。在充滿情愛的眼里,外面那個喧囂、殘酷的世界漸漸淡出、退隱,你死我活的相互殺伐開始消解、融化,為戰(zhàn)爭、利益、理想、信仰而壓抑、潛藏的人性正在蘇醒、復(fù)活,人類情感中那根最敏感、最溫馨、最柔弱的心弦被輕輕悄悄地撥動,兩個彼此仇視階級的代表還原為兩個純粹的男人和女人,伴隨著狂風(fēng)巨浪而來的是原始而本能的生命激情?;膷u見證了他們的苦難,也催生和成就了他們的愛情。她與他,彼此是對方存在的最好證明,是頑強活下去的唯一理由,是脆弱生命中的全部所有。他們的世界甜蜜而苦澀,幸福而危機四伏。這是兩人世界的“黃金時代”,女主人公情不自禁地說:“我現(xiàn)在是幸福的?!笨稍跉埧岬默F(xiàn)實面前,她的幸福那么短暫、脆弱,虛幻得甚至把握不住,最終只能親手粉碎了這愛情,以死亡的代價來確證曾經(jīng)的擁有。當(dāng)這個荒蠻而平靜的特殊環(huán)境被打破時,愛情死去了,而被愛情迷醉的階級意識蘇醒過來,革命斗爭、集體利益重占上風(fēng),“地球毀滅似的一聲轟響”,結(jié)束了她處女的愛情——她陶醉其中并細心呵護的愛情,就這么煙消云散,戰(zhàn)爭從來不會“讓女人走開?!迸c男人戰(zhàn)死沙場的順理成章相比,當(dāng)女人的愛情、尊嚴、生活、夢想被徹底摧毀時,戰(zhàn)爭才顯得格外的殘酷。女性是感悟的,她滋養(yǎng)愛情,孕育生命,創(chuàng)造奇跡,可人類行為中,從戰(zhàn)爭到愛情,從出生到死亡,在眾多領(lǐng)域,都有再鮮明不過、宿命般神秘莫測的未知因素。她從一個溫柔體貼的情人重新變成一個毅志堅強的戰(zhàn)士,自覺地站到階級利益的高度。但個人的痛苦并不因此而減弱,情感與理智的交鋒壓倒了她,“她丟開槍,號哭著,撕破了胸前的衣襟,”并“跪倒水里,想把打碎了的死人頭抬起來,她忽然倒在尸體上,顫抖著,臉上沾著紅色的血塊,傷心地低聲哀訴起來……”荒島是生命的禁地卻絕非情感的荒原,冰天雪地中曾經(jīng)開放過熱烈、浪漫的愛情之花,了無人煙的孤島因此成為地上樂園和人間天堂,絕境中萌生的愛情絢爛、美麗,令人感動和神往,卻也短暫、痛苦。這是一段注定不被祝福的情感,一如這座上演悲劇的荒島,仙人掌般不能停留飛鳥。

      行伍出身的拉夫列尼約夫熟悉戰(zhàn)爭,也深諳人性。在現(xiàn)實層面上,他真實地描繪戰(zhàn)爭的殘酷、環(huán)境的險惡、生命的脆弱、情感的復(fù)雜、命運的無常、個人的渺小以及愛情的純潔、人性的美好,但這遠遠不是作品的全部,字里行間作者欲說還休,隱藏、飄浮、彌漫著的東西空氣般看不見摸不著卻無處不在,令人欲罷不能……那就是作品暗含的象征意味和宗教情結(jié)。

      俄國文化傳統(tǒng)與西歐同源,有著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和悲劇意識?!岸砹_斯文學(xué)……只要稍加留心,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是果戈理,是屠格涅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還是托爾斯泰,他們的作品都無不帶有濃郁的宗教色彩,關(guān)于這一點,俄國批評家貝爾查也夫曾寫道:始自果戈理,俄國文學(xué)變?yōu)榻逃?xùn)的。它找覓真理及公正,并教示把真

      理帶進實際生活。俄國文學(xué)不是一個幸運的豐富創(chuàng)造的產(chǎn)物,只是人類痛苦命運的、追求拯救全人類的產(chǎn)物。由這一點說來,俄國文學(xué)的根本論題是宗教的?!薄赌箍啤冯s志主編鮑羅丁指出:“宗教是俄羅斯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真正優(yōu)秀的俄羅斯文學(xué)作品一定要置于俄羅斯文化之中。”宗教最終表現(xiàn)為文化,而文學(xué)又是文化最為感性、最為詩意的一類。基督教文化和基督教教義圣經(jīng)是許多俄國作家創(chuàng)作靈感、形象體系、主題思想、情節(jié)走向的源泉。拉夫列尼約夫生活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下,宗教情感常在作品中下意識流露,從人物的衣著裝束、語言動作到思維習(xí)慣及至整部作品的結(jié)構(gòu)模式,無不充滿鮮明而突出的宗教色彩,例如小說第一章:

      葉甫秀科夫背上十字交叉地背著武裝帶,作“X”字母形,使人覺得如果他轉(zhuǎn)過身來,他前面應(yīng)當(dāng)有一個字母“B”。

      Xpncroc BOCKDeCe!(俄語:意為“耶穌復(fù)活”。俄國舊俗,復(fù)活節(jié)時信教者家家都染些紅蛋。蛋的一面寫字母“X”,另一面寫字母“B”,即XpI;iCTOCBOcKpece之縮寫。)

      這就為全書定下宗教話語及情感的基調(diào),盡管作者隨后又說:“葉甫秀科夫是不信復(fù)活節(jié)和耶穌的,”但十字架作為基督耶穌代替人類受難贖罪的原型意象婦孺皆知,它是寬恕、仁愛精神的象征:上帝為了愛人類,犧牲了他的兒子耶穌,十字架就是愛的標志;十字軍東征時,每個參加“圣戰(zhàn)”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帶“十”字標記以求神佑;歐洲“黑死病”肆虐時期,人們希望鑲有十字架的護身符能夠保佑平安;國際紅十字協(xié)會采用“紅十字”標志拯救危難,實施救援,“紅十字”因此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特質(zhì)。這基督教標志性的象征物在不長的篇幅中共出現(xiàn)五次。“人們熟知的十字架的基督教象征是指處決耶穌的刑具……不過通過再生,十字架又成了永恒的生命的象征?!笔旨軓娏业匕凳玖诵≌f的悲劇意義和宗教色彩。小說中被燒掉的魚和被槍決的中尉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祭品,是犧牲,是不言而喻的獻身。相愛是人性的自然和本能,相愛之人的被迫相殘則是對人性的踐踏和蹂躪,宗教原本追求對人的終極關(guān)懷,是為著超脫人類在生存困境中的難堪和無奈,讓一顆顆流浪漂泊的心靈尋找精神的皈依,讓一段段茫然無寄的人生得到情感的慰藉,因此,背負愛情十字架的男女主人公,同時也背負著沉重的揮之不去的宗教宿命。

      小說中反復(fù)出現(xiàn)的“一星期”這個詞本是生活中的常用語,但稍具宗教常識的人都知道,上帝用七天完成創(chuàng)世紀,發(fā)大洪水前也只給諾亞七天的時間建造方舟。“在《啟示錄》里,‘七起著重要的作用:七座教堂、羔羊的七只角和七只眼睛(第五章第六節(jié))、龍的七顆頭(第十二章第三節(jié))以及上帝大怒的七個金碗,而《啟示錄》里‘蓋有七印(第五章第一節(jié))?!薄啊秵⑹句洝烦S脭?shù)字……增強作品的神秘意味……最常使用的數(shù)宇是‘7:約翰給7個教會寫信、羔羊揭開7印、天使吹響7號、上帝傾倒7碗、以及7靈7星、7燈臺、7角7眼、7頭、7天使等。7是完全之?dāng)?shù),說明至此已經(jīng)圓滿?!薄渡袂分校说摹捌叽笞飷骸备怯么髮懽帜浮癙”刻在但丁的額頭上?!盎浇陶J為,德行包括七個方面,即柏拉圖在理想國的建制中提出的‘四主德(智慧、勇敢、節(jié)制、正義)加上圣奧古斯丁和圣托馬斯,阿奎那為首的神學(xué)家們提出的對上帝的‘信仰,對未來的‘希望和對全人類‘博愛等‘神學(xué)三德,合成為‘七主德?!笔澜绲膭?chuàng)造與毀滅,人類的復(fù)活與希望,道德的自律與信仰的虔誠都離不開“七”,離不開“一星期”。因此,“一星期”便成為一個平凡、普通,但卻神圣而又神秘的詞語,具有特殊的喻意和非凡的魔力,小說在敘述與對話中多次提到,這不能不被看成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宗教情感在世俗心態(tài)中的不自覺、下意識流露。

      小說第九章開頭有兩句可被看作“題旨”的話:

      “近衛(wèi)軍中尉戈沃魯哈,奧特羅克本應(yīng)該是瑪柳特卡生死薄上的第四十一個。

      可是他卻成了她處女愛情薄上的第一個?!?/p>

      第三章的開頭也有這么幾句:

      “近衛(wèi)軍中尉戈沃魯哈。奧特羅克在瑪柳特卡的生死薄上本應(yīng)算是第四十一個了。

      可是,不知是因為寒顫呢,或者是性急,瑪柳特卡打空了。

      于是,中尉就作為活人中的一個多余的數(shù)字,留在人間了?!?/p>

      這是一段奇特的文字,不多不少,她恰好在“第四十一個”時打空,留下遺憾,傷害了她高傲的自尊和自信,以至扔下槍哭起來,“四十”曾經(jīng)是她“神槍手”的輝煌記錄,是她年輕生命歷程中的榮耀和驕傲,更是一個完整而具體的數(shù)字。讓人奇怪的是作者為什么不說“第三十一個”、“第五十一個”,偏偏寫成“第四十一個”,并如此醒目地作為小說的題目呢?

      考察一下圣經(jīng),原來,“四十”意象隨處可見:摩西上西奈山四十晝夜,聆聽上帝的訓(xùn)示;在米甸部落一住就是四十年;又用四十年時間率領(lǐng)以色列人走出埃及;一場特大暴雨一連下了四十晝夜;上帝的懲罰——凡二十歲以上的人要在曠野漂流四十年;大衛(wèi)做以色列國王四十年……等等。諸多“四十”不能不讓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并且思考——作者絕非隨心所欲、信筆由韁地寫出一個數(shù)字,而是用心良苦、深有寓意,百發(fā)百中的神槍手偏偏在“第四十一個”打空,讓男主人公作為“活人中的一個多余的數(shù)字”留在人間,這固然為情節(jié)的發(fā)展埋下伏筆,為人物的命運設(shè)置懸念,為故事的演繹留出廣闊的想象空間,其實更應(yīng)該隱含著某種情感話語。如果再聯(lián)系到女主人公的名字“瑪柳特卡”竟然是“瑪利亞”的小名,與圣母瑪利亞同名,那就絕不是偶然的巧合。因為圣母瑪利亞在俄羅斯人民的宗教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她被視為人類的代言人,甚至“排在‘三位一體之前,在地位上則幾乎與‘二位一體等同?!?,誠然,在革命的血與火中,她從孤女成長為一名勇敢、堅強的戰(zhàn)士,更長成為一個漂亮、成熟的女人,當(dāng)她沉睡的愛情被一個舉止文明、談吐優(yōu)雅、富有教養(yǎng)、特別是長著一雙能淹沒一切的“藍眼睛”的青年軍官喚醒時,她有過惶惑、羞澀——她畢竟是一名少女,而他則是敵人,并且是她的俘虜,但沒有拒絕、逃避,她遵循內(nèi)心暗涌的情感狂潮,屈從于生命本能的原始沖動,無悔地擁抱了愛情。這是至純至美的真情流露,是風(fēng)花雪月故事中攝入心魄的精彩一幕,也是酸甜苦辣的生活中最自然的人性抉擇。她確實是一個溫柔、體貼的情人,在一個個漫長、寒冷的冬夜,依偎在他的懷里,熱情洋溢地傾聽他關(guān)于魯濱遜和“星期五”以及許許多多的浪漫故事。一個神奇、陌生的世界展現(xiàn)在她的眼前,令她心醉神迷,心往神馳,但作者把她描寫得更像一位“圣母”,當(dāng)他高燒陷入昏迷時,她精心照料他,獨自承擔(dān)一切痛苦、絕望、恐懼、悲觀,想盡一切辦法給他喂食,像母親一樣滿懷柔情與關(guān)愛,“整整一個星期”,幾乎是重新“孕育”他的生命,使他虛弱的肉體終于“復(fù)活”。他們所處的這個荒島,仿佛就是

      亞當(dāng)、夏娃的伊甸園,他們就是亞當(dāng)和夏娃: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構(gòu)筑的完整世界,一個孤懸海外、遠離生囂的人間樂園。他對她而言,是兒子與情人,男人與基督;她對他而言,是母親與情人,女人與圣母。

      荒島畢竟不是世外桃源,他們也不是神仙眷侶,可以風(fēng)餐露宿,不食人間煙火,在這天寒地凍的生命禁地,他們生存下去的全部物質(zhì)基礎(chǔ)是漁民們儲存著、還沒來得及運走的大量咸魚。他們用這取之不盡的肥美的咸魚燃起篝火。火是上天的禮物,是文明的標志,既照亮黑暗,驅(qū)走嚴寒,又帶來光明和溫暖,同時點燃愛情,架起情感的橋梁,拉近雙方的距離,使他們走出寒冷、孤寂,彼此信賴、依靠?!盎稹钡奈拿鞴廨x啟迪了她關(guān)于未來幸福的全部夢想,同十字架一樣,“火”的意象具有宗教殉道的性質(zhì):“是靈感和圣靈的象征……火也消極地代表地獄之火,代表帶來毀滅的燃燒而明亮的閃電(這是來自天堂的火),代表從地殼深處往外噴涌的火山火?!倍棒~”不僅為他們?nèi)∨⒄彰?,本身就是他們賴以果腹的唯一食物?!霸谠缙诨浇痰南笳飨到y(tǒng)中,鴿子、魚和羊,都是圖騰崇拜的圣物。”“在現(xiàn)代,作為象征的魚(希臘語ichthys)‘Iesous ChristosTheou Hyios Soter(‘耶穌基督,上帝之子,救世主)的首字母縮寫:當(dāng)基督徒身處充滿敵意的異教徒中間時,他們靠魚作為互相溝通的暗號……”而“把《舊約》視為《新約》前兆的基督教《圣經(jīng)》預(yù)示論認為,大魚把先知約拿(Jonah)吞下去又吐出來是象征耶穌的埋葬和復(fù)活。”并且,“耶穌喂食大眾的奇跡是用‘魚和‘面包創(chuàng)造的?!薄棒~”的象征意味在此不言而喻、不證自明。

      另外就是“船”的意象,諾亞方舟曾經(jīng)飄蕩在茫茫大海,帶著生命的種子使人類走出滅頂之災(zāi),而小說中那只“去年秋天被狂風(fēng)吹來的漁船”“差不多是新的,是一艘黃色的、堅固的橡木船??耧L(fēng)沒有把它吹壞……”正是這只似乎從天而降的漁船,給陷入絕境的游擊隊以意外驚喜,使他們能派出使者求援,避免了全軍覆沒的悲劇,也才有了后面的情節(jié)發(fā)展,“船”在故事的推進中功不可沒,既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道具,也是渡人苦難的生命之舟?!霸诨浇碳捌渌南笳魉囆g(shù)里,船通常象征遠航,包括人的生命之旅?!虝1槐茸饕凰掖?與諾亞方舟特別相似),把虔誠的信徒帶到靈魂得救的彼岸:教堂鐘樓被比作船的桅桿,教堂的扶壁被比作船槳,十字架有時被稱為桅桿,有時被稱為我們的希望之錨?!?/p>

      小說中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jié):兩個年輕人本來互相敵視,但多愁善感的青春、對藝術(shù)的共同愛好、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對未來的美麗夢想,使他們互懷好感,漸生愛意,兩顆年輕的心彼此靠近,一種無言的信任漾開來,她讓她的俘虜發(fā)誓不逃跑,并在他重復(fù)誓言后,松開緊綁的繩子,讓他自由行動?;浇虒κ难缘淖袷嘏e世聞名,發(fā)誓是一種重要的宗教儀式,具有不可褻瀆的約束力,因為上帝曾與人立“約”,有“約”在前,任何人都不得毀“約”,否則必遭天譴,必下地獄,靈魂永不得救,永不得進入天堂,所以,此刻的她可以放心地安然入睡。類似的、與此相關(guān)的文字在書中不勝枚舉,比比皆是,如:“簡直像天堂一般溫暖”、“反正他逃不脫自己的命運”、“我們生活在世界的末日里”、“上天保佑我們到岸吧”、“基督教也沒有這樣的名字”、“上帝送來的!上帝大發(fā)慈悲啦!”等等。深刻的原罪意識和懺悔心理,以及對生命意義和生存價值的哲理思考,也在小說中有突出表現(xiàn),如男主人公說:“人類真正、唯一的祖國就是思想,我想起書籍來,我想埋頭在書堆里,向它們請罪,同書籍在一起生活。……”對戰(zhàn)爭的拒絕和對知識的渴望躍然紙上,感傷之情也油然而生。逃避苦難,抗拒死亡是人類永遠的追求與夢想,但苦難的降臨和死亡的陰影無所不在,讓人逃無可逃,這就是人類生存的尷尬處境,充滿絕望感與荒誕感,這種“絕境體驗”,迫使人直面悲劇情懷,反思宗教信念:“宗教的需要出于人類文化的延續(xù),這種文化延續(xù)是指超越死亡之神并跨越代代祖先之存在,而使人類的努力和人類的關(guān)系持續(xù)下去。因此,宗教在倫理方面使人類的生活與行為神圣化,并有可能成為最強大的社會控制力量。在教義方面,它為人類提供了強大的內(nèi)聚力,使人類成為命運的主人,消除了人生的苦悶,凡有文化必有宗教……盡管文化對于宗教的需要完全是派生的、間接的,但歸根結(jié)底宗教卻植根于人類的基本需要,以及滿足這些需要的文化形式?!?/p>

      除此之外,還有整部作品結(jié)構(gòu)所蘊涵的象征意味,《第四十一個》主人公經(jīng)歷了從沙漠到海洋到荒島的生命探險?;仡櫴ソ?jīng),幾乎有相同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和情節(jié)模式。《出埃及記》寫?yīng)q太人歷經(jīng)磨難,終于走出荒漠,回歸故里,這是一次漫長艱險的征程;小說中,紅軍游擊隊被敵軍追殺,孤軍深入沙漠,經(jīng)歷了饑餓、疾病、嚴寒和死亡,幾乎就是一次“死亡之旅”。諾亞方舟的故事家喻戶曉,這只孤舟漂泊在水天相連的怒海,任憑濁浪沖毀家園,蕩滌世間罪惡,大洪水還原了一個盡善盡美的人間世界,使帶著“原罪”烙印的人類從此走向新生,走向綿綿不斷的文明歷史,這個古老的故事廣為流傳,盡人皆知;作品主人公同樣乘著一葉漁舟,搏斗在喜怒無常的大海,經(jīng)歷狂風(fēng)暴雨的洗禮,生死無定的恐懼,船毀人亡的災(zāi)難而最終走出絕境,得以生還,這是一次絕無僅有的生命歷險。至于那座荒島,則無異于亞當(dāng)夏娃的伊甸園,是地上樂園和人間天堂,是生命苦難與情感歸宿的統(tǒng)——一他們在此演繹了愛恨情仇、悲歡離合的人生悲喜劇。不僅品嘗到愛情的甜美,更因為觸摸知識的“禁果”而混沌初開;她洞悉了一個完全陌生的文明世界,他則在精神上完成文明對野蠻的征服。肉體的毀滅與再生,精神的死亡與復(fù)活在這里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縱覽全篇,不難抽象出入與自然、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上帝的復(fù)雜關(guān)系,領(lǐng)略俄羅斯文學(xué)中揮之不去的悲劇意味和宗教情結(jié),在糾纏著人性善惡美丑、人間是非曲直、人情冷暖炎涼、人心黑白向背、人生酸甜苦辣、人世榮辱得失的歷史長河中,尋找關(guān)于正義、永恒、精神、價值、歸宿的終極意義,尋覓情感的最后皈依,走向人格的完美境界,這正是《第四十一個》的魅力所在,也是曾在我國長期存疑的癥結(jié)所在。

      (責(zé)任編輯:周淑英)

      猜你喜歡
      宗教小說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閱讀小說
      報刊小說選目
      傾斜(小說)
      馬克羅斯科宗教主題繪畫的情感表達
      儒家文化與書院基址的選擇
      淺談羌族舞蹈“莎朗”的風(fēng)格特征
      人間佛教的社會功能
      文學(xué)小說
      不在小說中陷落
      2011年《小說月刊》轉(zhuǎn)載列表
      渑池县| 铜梁县| 新干县| 绥化市| 黄浦区| 保亭| 寿光市| 肃北| 南康市| 庆阳市| 横峰县| 丁青县| 兰西县| 张家界市| 灵石县| 和田县| 瓦房店市| 含山县| 玉溪市| 涿鹿县| 建始县| 大方县| 运城市| 大洼县| 应城市| 改则县| 建昌县| 法库县| 凤山县| 乡城县| 曲靖市| 九龙县| 南溪县| 南澳县| 博湖县| 罗甸县| 保山市| 洛阳市| 井冈山市| 兴义市| 杭锦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