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雷 溫晨光 周明惠
學術研究是革命紀念館各項業(yè)務活動的基礎性工作,是衡量革命紀念館知名度高低的重要標準。我國革命紀念館既是有關的革命遺址、紀念建筑和文物資料的保護收藏機構、宣傳教育機構,也是科學研究機構。革命紀念館要在新世紀邁上新的臺階,必須高度重視學術研究工作,通過學術研究,推出優(yōu)秀成果,從而激發(fā)紀念館的生機與活力,不斷提高紀念館的地位和影響。
革命紀念館加強學術研究,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注重對革命文物的研究
中國現(xiàn)代革命史,就是一部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反抗外國侵略者和國內(nèi)反動派的斗爭史。多少愛國志士、革命烈士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革命歷史遺跡和遺物。這些革命文物,是革命歷史的見證,是對愛國志士、革命烈士的英雄業(yè)績的宣傳。
對革命文物的研究是革命紀念館的首要任務,只有征集、收藏,沒有研究,就不能有很好的利用。革命紀念館必須正確處理好文物收藏和利用之間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
但實際上,國內(nèi)大多數(shù)革命紀念館在這方面做得不夠。一是許多革命文物入庫后即“不見天日”,被束之高閣:二是許多紀念館的研究人員不屑于對館藏文物進行描述和研究,或從事研究的積極性不夠。上述兩種情況的存在,使得許多文物“藏在深閨人未知”,這是令人十分惋惜的現(xiàn)象。不可否認,對館藏文物進行研究是一項枯燥、艱苦而浩繁的系統(tǒng)工作,但我們不能因此對其望而卻步,為了革命紀念館事業(yè)的發(fā)展,我們應該有計劃地盡快做好這件事。
二、注重對基本陳列展覽的研究
革命紀念館的陳列展覽應該是在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在對展示對象進行了充分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紀念館陳列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術研究質量的好壞,沒有高質量的學術研究工作,就不可能辦出高水平的陳列展覽。這是因為,其一,一個好的陳列展覽,首先要有一個好選題,而一個好的陳列選題的產(chǎn)生,是來源于扎實、系統(tǒng)的學術研究之中。其二,陳列展覽要達到向觀眾傳播信息的目的,就要很好地研究陳列內(nèi)容的組合和陳列語言的表達方式。展示內(nèi)容應為廣大觀眾所接受,并產(chǎn)生興趣與共鳴:陳列語言的表達應是通俗易懂,能夠使觀眾看明白。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對展示內(nèi)容和陳列語言所包含的信息量進行科學的研究,使之最大限度地與觀眾的認知結構相吻合。其三,陳列展覽要達到滿意的展示效果,就必須對陳列展覽的表現(xiàn)形式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除對造型、色彩、聲光、空間、材料等基本要素的組合和運用進行研究外,還要加強對展覽與觀眾合理結合的研究,包括安排合理的參觀路線、科學的運用助展手段、采用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施和營造良好的展示氛圍等,恰當?shù)胤从酬惲袃?nèi)容,增強觀眾的參觀興趣,提高陳列展覽的傳播力。
近年來全國各地革命紀念館舉辦的影響較大、水平較高的陳列展覽,無一不是建立在嚴謹?shù)膶W術研究基礎上的,如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西柏坡紀念館等,也正因為如此,這些展覽被公認為精品陳列,觀眾反映強烈,好評如潮。
三、注重對觀眾的研究
對觀眾的研究是革命紀念館教育工作的基礎,是檢驗紀念館社會效益、創(chuàng)造紀念館經(jīng)濟效益的重要手段。革命紀念館的觀眾研究應包括對不同社會層面、不同年齡層次以及不同知識背景的觀眾群體進行觀眾類型、觀眾組織、觀眾心理、觀眾興趣等的調查與研究。因此,在革命紀念館工作中,如何為觀眾服務,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研究課題。
對觀眾的調查研究,主要有直接調查和間接調查兩種。直接調查包括口頭調查、直接觀察、座談會等形式。口頭調查是在觀眾參觀過程中,通過與觀眾的交談、接觸,從不同側面了解他們的反映,詢問他們的意見。這種調查方法,不拘形式,隨便、自然,往往能聽到觀眾最直接、真實的想法。間接調查主要是通過調查表、設觀眾留言薄等方式。設觀眾留言簿,是直接地、及時地聽取觀眾反映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調查面廣,時效性強。觀眾把意見自發(fā)地寫在留言簿上,大多是“由衷之言”和“有感而發(fā)”,因此對革命紀念館工作有很大參考價值。
四、注重與高校、學術研究機構的合作
革命紀念館只有加大學術研究力度并不斷推出高質量的學術研究成果,才能指導、促進陳列、保管、講解、宣傳、管理等各項工作的進一步提高,才能逐步確立在國內(nèi)甚至國際博物館界的學術地位。
學術研究成果對一個館而言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大多數(shù)革命紀念館普遍存在從業(yè)人員學術水平參差不齊,整體素質不高的狀況,而且,多數(shù)革命紀念館也不可能有充足的實力為數(shù)量龐大的專家提供職位。從實際出發(fā),要提高自己的學術地位,革命紀念館必須走與高校和學術研究機構合作的道路。這種合作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與其合作培養(yǎng)高層次人才,為革命紀念館的學術研究儲備研究人員;第二個層面是與其合作研究相關課題,這是利用館外智力資源優(yōu)勢、跟蹤相關學科最新學術研究動態(tài)、獲取最新研究成果的簡便易行的好辦法:第三個層面是特約相關專家定期或不定期撰寫相關文章、著作,有條件的革命紀念館還可與國外同行建立必要聯(lián)系,使與紀念館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能不斷推陳出新,取長補短。
總之,革命紀念館要確保自己始終處于領先地位,保持旺盛的活力和充足的發(fā)展后勁,就必須以學術研究為龍頭,充分發(fā)揮學術研究的帶動作用,培養(yǎng)一流人才,促進并推動各項工作邁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