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欣
“黃泉相見”和“暗箭傷人”是民間廣泛流傳的兩個典故,均發(fā)生在河南襄城縣潁橋古鎮(zhèn)。這里地理位置絕佳,因當?shù)鼐用穸嗵舯鈸甲咦鲑I賣,故別名“扁擔街”。
一據(jù)《春秋》記載:春秋初期,鄭莊公出生時,母親姜氏因難產(chǎn)受驚而對他心存憎惡,進而偏愛小兒子公叔段,便多次干擾莊公繼位。后來莊公即位,姜氏支持公叔段發(fā)展勢力,并企圖奪位。鄭莊公得知后不動聲色,欲擒故縱,一舉粉碎叛亂,把姜氏放逐到城潁(今河南襄城東北),并與之斷絕母子關(guān)系,發(fā)誓“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當時鎮(zhèn)守潁谷的鄭國大夫潁考叔,有心從中調(diào)解。一次,潁考叔進貢莊公,莊公設宴款待,潁考叔把賞賜的肉放到袖筒里留著。莊公問他為什么這么做,潁考叔回答說:“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鼻f公抑郁地說:“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說:“敢問何謂也?”鄭莊公談起此事,并心生悔意。潁考叔說:“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莊公聽從了他的建議,在城潁挖掘地下通道,下見水泉,又在見泉處建一闕室,于是母子相見,和好如初。“黃泉相見”的故事就這樣流傳開來。
據(jù)史載:魯隱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鄭將討伐許國,授兵于大宮。公子閼(字子都)與潁考叔爭奪兵權(quán),兩人暗生嫌隙。伐許之役,考叔捷足先登許城,子都在背后偷偷搭箭向他射去,考叔就墜城而死。成語“暗箭傷人”就源于此?,F(xiàn)在的潁橋鎮(zhèn),尚有潁考叔墓址留存。
二潁橋古鎮(zhèn)是汴宛、洛許大道及到達南方諸省的要沖,歷代的文人墨客、商賈販夫經(jīng)過這里,無不留步。有的看中這里的位置和人氣,就在此沿途駐足做起生意,久而久之,這里就形成了一條繁華的街市。因街市的北端潁河上有一座古石橋,這街市就叫潁橋鎮(zhèn)。
“潁橋古橋”修建于宋代中期,呈東北至西南走向。古橋全長200米,寬8米,72孔,橋面、橋墩全部用長2.7米、寬0.7米、厚0.3米的青石板建造。橋面石板間有楔形榫槽連接,并用鐵水澆鑄。橋墩用青石壘砌,每塊青石的中間鑿有拳頭大小方孔,疊砌之后,在下方孔中澆鑄鐵水。橋墩朝上游刻有青石龍頭,朝下游刻有青石龍尾,龍頭龍尾高出橋面,作為欄桿支柱,上設青石護欄。橋兩端各有石獅一對,頗為壯觀。
三潁橋鎮(zhèn)有三分之一是回民,回漢雜居,彼此尊重,和睦相處。鎮(zhèn)北保存著一所民國建造的清真寺,回族群眾每逢婚喪嫁娶或齋節(jié),都要在此舉行一些隆重的儀式,給這千年古鎮(zhèn)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這里還是中原烤煙的發(fā)祥地。1912年英美煙草公司,取此地土壤盆栽煙草成功,進而在潁橋鎮(zhèn)試種推廣,并建立煙廠,生產(chǎn)的“潁考叔”牌香煙暢銷華中。作為優(yōu)質(zhì)煙草生產(chǎn)基地,如今這里生產(chǎn)的烤煙,是鄭州、許昌等地卷煙廠的主料。
潁橋鎮(zhèn)人們的經(jīng)商意識極強。早先潁橋鎮(zhèn)的人們,多是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吆喝著做買賣,曹家熟牛肉、王小四胡辣湯、景中燒雞、巴記香油等,都是遠近聞名。后來,他們又把擔子挑到了城市里。有人就說:“如今鄭州街上擔挑賣湯圓的,有一半都是潁橋街人。”這話也許有些夸張,但一條扁擔就成了潁橋鎮(zhèn)回漢群眾致富的門路,卻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