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 西
日本出版新聞社出版了《如何制作封面?——書店店主制作的圖書封面集》。這本書濃縮了屬于圖書封面收藏愛好者團體“圖書封面友好協(xié)會”的許多故事。
1999年12月上句號的(日本)《出版新聞》,刊登了題為“喜歡書,喜歡書店,也喜歡書店制作的封面”的文章,著重介紹了“圖書封面友好協(xié)會”。現(xiàn)在,出版新聞社出版了“圖書封面集”,實際上是又一次回顧圖書封面發(fā)展歷史以及圖書封面友好協(xié)會的諸多往事。
發(fā)起成立“圖書封面友好協(xié)會”
當那位在《出版新聞》寫文章的作者收集到十幾張圖書封面的時候,在平常愛讀的書之雜志社主辦的《書之雜志》上,看到一篇題為《請收集圖書封面》的文章,作者署名彌撒生玉。文中說到,“請大家多多收集圖書封面,準備在某個時候在某個職場的圖書室舉辦展示會”,時機成熟,還打算成立“書店封面之友會”。這位“彌撒生玉”與這位作者素昧平生,卻居然和作者“心有靈犀一點通”!
《請收集圖書封面》的文章發(fā)表一年以后,被命名為“圖書封面(日本語:害皮)友好協(xié)會”的團體誕生了。該協(xié)會開展活動積極,辦有“會刊”,每年集中一次,還要召開“全國性大會”。
在首屆全國大會上,主要內(nèi)容是進行“書店封面”的人氣投票。得票第一的封面獲“圖書封面大獎”;在大會舉力地的書店中最有人氣的封面,獲“地方獎”;其他參選的封面獲“特別獎”。對獲得第一名的書店,大會委托推薦者帶著獎狀前去拜訪,向店主通報其封面獲獎的經(jīng)過。大會還通過會刊報道評獎概況。從那時起,每年有20多人參加大會。白天由協(xié)會常務干事領(lǐng)著參觀書店或旅游觀光,夜晚在宴會上進行“書店封面”的人氣投票。就這樣,延續(xù)到今天。
中、日、韓制作封面(書皮)也有共同之處
要說起來,“書皮”(圖書的封面或書皮)這個詞源于中國,現(xiàn)在中國怎么做呢?日本人向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打聽過,他們告訴日本人,除了從書店買來的圖書本身就有封面以外,為了保護圖書,一般是用過時的掛歷紙,把經(jīng)常翻閱的詞典或參考書包起來。其中,有的留學生還把他(她)們的母親教的制作封皮的方法,表演給日本人看。那種方法是按照圖書的尺寸,把紙的上下對折起來,然后把圖書夾在當中。以前,日本的一些書店也使用過這種方法?,F(xiàn)在,出于節(jié)約經(jīng)費的考慮,沒有上下對折部分的書皮增加。上下不對折,既節(jié)省時間,又比較醒目,這種方法應當是比較理想的制作書皮的方法。
日本殖民地時代給韓國的影響。可以說是揮之不去的。因此,作為又一個近鄰的韓國,其書店也有獨自設(shè)計制作封面、書皮的習慣。然而,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韓國掀起了減少垃圾的運動,“書店封面”一下就消失了。韓國書店制作書皮的方法,都是把紙的上下對折,然后把書鑲嵌其中。與日本、中國不同的是,對折部分還要用膠布或密封條粘上。總而言之,處在漢字文化圈的3個國家,就連制作封面、書皮也有共同之處。
20張封面,20家書店的臉面
當年,彌撒生玉號召收藏愛好者“多多收集圖書封面,準備舉辦展示會”,作為發(fā)起人,他的心愿很快實現(xiàn)了。1988年,在東京神保町的東京堂書店,舉辦了為期兩天的“書店店主的封面展”,有400種封面(書皮)參展。從1997年以后,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也能看到每次舉辦的封面展了。
在《如何制作封面?——書店店主制作的圖書封面集》中,還收進了圖書封面友好協(xié)會在20年間評出的獲“圖書封面大獎”的20張封面(書皮)。這20張封面。是會員們精心挑選出來的極品。20張封面,就是20家書店的臉面。多彩的封面。珍貴的封面,神奇的封面,每一張都意味深長,潛藏著逸聞趣事。對那些逸聞趣事了解多了,反過來更增加收集、收藏封面(書皮)的樂趣。
圖書封面友好協(xié)會與“書店封面”長存
盡管是薄薄的“書店封面”,從中卻能了解深奧的各種知識。讓這群“書店封面迷”遺憾的是,在“出版大崩潰”的背景下,各種書店明顯減少。沒有了書店,也就沒有了封面(書皮),“書店封面”就將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他們覺得,如果真是那樣,無論如何要保住封面。只要還有一個收藏家,就得把封面當成文物保存下來。多虧有計算機,多虧有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使得收藏家們、收藏愛好者們的交流異?;钴S,一年一度的書店觀光之旅也長盛不衰。因為這些緣故,每年都能發(fā)現(xiàn)新的“書店封面”極品,每年都能使會員們大喜過望。在全日本,還有許多沒能謀面的巧奪天工的“書店封面”,所以,“書店封面迷”們堅信,只要圖書封面友好協(xié)會的活動繼續(xù)開展下去,就還會邂逅能夠傳達書店個性的“書店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