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展
航母的照片都看了N+1張了,誰不知道它的飛行甲板是斜的呀!
等會兒,只知道航母的甲板是斜的,可它為啥是斜的?嘿嘿,這下被問住了吧?
航母一出場就不得了,在戰(zhàn)場上它叱咤風云,是名副其實的海上霸主,誰見了它都害怕!再加上它的搭檔——艦載機,戰(zhàn)斗力那就是一個字,“牛!”后來,艦載機告別了螺旋槳時代,噴氣式艦載機閃亮登場,航母和這個新伙伴的合作可謂是強強聯(lián)手,厲害啊!可沒過多久,航母的甲板卻出現(xiàn)了問題。
當時的航母基本上是二戰(zhàn)時期建造的,飛行甲板采用的都是軸向的通長甲板。這種甲板和艦的中軸線平行,飛機起飛和降落都在這上面,飛機要么起飛,要么降落,不能同時進行這兩項作業(yè),甲板的使用效率因此比較低。
飛機降落時,飛行事故率高得驚人,大約每100次著艦就會發(fā)生2次事故。主要原因就是,飛行甲板較窄,甲板邊上還有島形上層建筑,而引航僅靠引降員的手勢指揮,飛機著艦的姿態(tài)很難掌握。飛機降落時滑過或飄過阻攔索,撞到障礙物或建筑物上,造成事故。
這些問題讓航母大傷腦筋,吃不下,睡不著,這可咋辦呢?
盼啊,盼啊,終于盼來了斜角甲板,它的出現(xiàn)解決了航母的煩心事兒!
在航母的飛行甲板上劃出直道和斜角兩處跑道,直道設(shè)在艦的前部,主要用于起飛i斜角跑道是從右舷后部延伸到左舷前部,與艦的中軸線呈一定角度,橫向布置有多條阻攔索,飛機的降落區(qū)就在這兒。
斜角甲板將航母的飛行甲板分成了三個功能區(qū):斜角降落區(qū)、前部起飛區(qū)以及它們之間的待機區(qū)。斜角降落區(qū)就是斜角甲板,一般長220~270米,寬27~36米,與中軸線的夾角在6°~13°之間。這些數(shù)據(jù)是經(jīng)過多次試驗得出來的,只要在這個范圍內(nèi),安全系數(shù)都是很高的。
設(shè)在前部的起飛區(qū),也就是直通跑道區(qū),它的長度是根據(jù)彈射器長度來確定的,為了保證飛機能安全起飛,起飛區(qū)的長度一般為90~100米。
除了升降機和島形建筑等部位外,飛行甲板的其他區(qū)域都是待機區(qū),降落后的飛機會迅速被牽引到待機區(qū)。
斜角甲板使航母走進了一個新時代,斜直兩段式飛行甲板時代,它最大的好處就是增強了飛機降落時的安全性。
當艦載機著艦時,從右舷邊進場,利用尾鉤鉤住斜角甲板上的阻攔索。假如尾鉤一根阻攔索也沒鉤住,別急,飛行員還可以加速從左舷邊上空飛離,復飛后再進行下一次著艦就可以了。斜角甲板把起飛和著艦的跑道分開,艦載機的起降作業(yè)互不影響,也不再受島式建筑和停放在甲板上的飛機的干擾了。看到了吧,飛機降落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這樣一來,就不會再發(fā)生飛機猛烈撞在上層建筑上,或是撞壞飛行甲板前端飛機的事故啦。
除了增強安全性,斜角甲板還縮短了飛行甲板的循環(huán)作業(yè)周期,增加了飛機的出動率。由于現(xiàn)在有兩條跑道,可以同時供飛機起降,一架飛機在艦首彈射起飛時,其他飛機還可以在尾部著艦,互不干擾。兩條跑道上都設(shè)有彈射器,如果沒有飛機需要著艦,那兩條跑道就可以同時進行艦載機的彈射起飛,這樣能保證多架飛機快速升空。
哎呀,航母自從有了斜角甲板,心里可舒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