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冬玎
兩歲的兒子喜歡火車,老式的、新式的、蒸汽的、電力的統(tǒng)統(tǒng)喜歡,不是一般的喜歡,是癡迷!
距我家一公里處有鐵道,每天都有無數(shù)火車經過,于是,兒子戶外活動的最佳去處就是火車鐵道邊的街心公園,既能近距離地接觸火車,又可自由自在地奔跑。每次出門前問他“今天去哪兒?”“看火車!”他都是一副毋庸置疑的樣子。裝貨的火車那又破又長的形象總是最先激發(fā)他強烈的表達欲,“冒著煙,亮著燈,叫一聲,火車標記!火車頭來了!”在他的語言還不怎么豐富的時候,他已能流暢地表達出自己的喜好。我常想孩子的語言發(fā)展一定要有契機,最好利用他最關注的事物去刺激他的求知欲與表現(xiàn)欲。我會把他這個階段使用頻率極高的“子彈頭”、“車頭”、“車廂”、“連接處”、“冒著煙”、“亮著燈”等詞寫在卡片上,再貼在臥室的墻上,讓他把抽象的詞匯與具體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他“看火車”的熱情更高漲了。
兒子還對火車標記情有獨鐘。每當火車駛近,他總是先定睛觀看,然后大叫:“火車標記!”我們問他:“什么顏色?”于是他的色彩意識也漸漸強烈。每次看火車歸來,他要求我們在白板上畫火車標記,他反復欣賞,似乎在回味。從火車標記開始他還記住了出租車標記,從此對商標感興趣了。慢慢地,他還注意到火車上的地名,杭州、上海、北京、西安、包頭、寧波等城市名稱,就是他在看火車時認識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的知識面越來越寬。
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痹谖铱磥?二者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相互促進。兒子在眾多火車類型中,最愛的是子彈頭列車。孩子的愛好是從最直觀的形象開始的,自從喜歡上“子彈頭”,他到處尋找與“子彈頭”相似的東西,他把畫筆橫著拿,凝視一會,問:“像不像子彈頭?”我告訴他:“子彈頭是流線型的?!睆拇?他凡是看到流線型的東西,總大叫:“子彈頭!”同時,他又覺察到子彈頭列車的聲音與速度異于其他火車。他認真地告訴我們他的發(fā)現(xiàn):“老式火車,嗚——;子彈頭,嗖——”。那天給他講《小烏龜卡爾》時,講到“兔子彼得‘嗖的一下從草叢中鉆出來”,他不假思索地說“子彈頭!”他的意思是兔子的速度與子彈頭列車一樣。最有意思的是,有一天給兒子洗頭,我說:“你看媽媽洗得多快啊!”“子彈頭!”子彈頭的“快”牢牢印在了他的腦海里。他原本最討厭洗頭,但因為和子彈頭一樣快的洗頭速度吸引了他,他開始期待我為他洗頭。許多時候,只有我們能理解他的語言,跟得上他的思維,與他分享火車帶給他的快樂,那種感覺很甜蜜,因為你知道你是這個小小孩最親近的人。
孩子的記憶大多是短暫的,他對事物的愛好也常常是階段性的。愛因斯坦說,“好奇心的存在,自有他的道理?!钡拇_,孩子對某些事物的喜愛常常令成人詫異,其實你不必去尋根究底,也不必試圖用各種理論去闡釋。只要掌握孩子某個階段的喜好,喜他所喜,言他所言,創(chuàng)造出與之相適應的環(huán)境,孩子語言的發(fā)展、知識面的擴大、想象力的提高就會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