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國
學生在學習了測定物體密度方法的基本知識以后,筆者及時地引導學生,研究周圍常見的許多物體,探究測量它們密度的不同方法。學生平時接觸的物體有各種金屬材料,例如:銅、鐵、鋁、金、銀等,還有卵石、瓷磚、塑料、木料、玻璃、泡沫塑料等。它們不僅密度相差大,而且往往形
狀不規(guī)則。為此,筆者給學生介紹了以下測量不同物體密度的方法。
1 固體形狀規(guī)則且質量分布均勻,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
方法1
除被測固體外,可選用的實驗器材有:托盤天平和刻度尺。
實驗步驟:
a.用托盤天平測了固體的質量m。
b.若是長方體,用刻度尺測出它的長a、寬b、高h,用體積公式V=abh算出它的體積(正方體用刻度尺測出它的邊長a,用體積公式V=a3算出它的體積)。
c.用密度公式ρ=V/m得,固體密度ρ=m/(abh)。(正方體的密度ρ=m/a3)
方法2
若固體直徑小于2cm,除被測固體外,可選用的實驗器材有:
直徑小于2cm的小木塊,細線、量筒(量杯)和盛水燒杯。
實驗步驟:
a.如圖1所示,用細線分別拴好固體和小木塊,把小木塊放入盛有適量水的量筒(量杯)中,讀出水面體積為V1,再把被測固體浸沒量筒(量杯)的水中,水面升到V2,則固體體積V=V2-V1。
b.取出被測固體,放在小木塊上,水面升到V3,則固體質量m=ρ水(V3-V1),(即等于它排開水的質量)。
c.由密度過ρ=m/V得固體密度ρ=ρ水(V3-V1)/(V2-V1)。
2 形狀不規(guī)則固體密度大于水密度,即ρ>ρ水,如耳環(huán)、項鏈、戒指、小石塊等。
方法3
若固體直徑小于2cm,除被測固體外,可選用的實驗器材有:托盤天平(砝碼)、量筒(量杯)、細線和盛水燒杯。
實驗步驟:
a.用托盤天平測出固體的質量m。
b.將適量的水從燒杯倒入量筒(量杯)中,讀出水面體積為V1,用細線拴好固體放入盛水V1的量筒(量杯)中,水面升到V2,固體體積V=V2-V1。
c.用密度公式ρ=m/V得固體密度ρ=m/(V2-V1)。
方法4
除被測固體外,可選用的實驗器材有:托盤天平(砝碼)、細線和盛滿水的溢水杯。
實驗步驟:
a.用調好托盤天平測出盛滿水的溢水杯的質量m1;
b.用細線拴好固體,放入放滿水的溢水杯中,溢出部分水后,又用托盤天平測出此時杯水和固體總質量m2;
c.取出固體,再用托盤天平測出此時溢水杯和水的質量m3,固體質量m=m2-m3,固體體積V=(m1-m2)/ρ水。
用密度公式ρ=m/V得固體密度ρ=(m2-m3)ρ水/(m1-m2)。
3 形狀規(guī)則的固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即ρ<ρ水,例如:松木塊、泡沫塊等。
方法5
若固體直徑小于2cm,除被測固體外,可選用的實驗器材有:托盤天平(砝碼)、小鐵塊且直徑小于2cm,細線、量筒(量杯)和盛水燒杯。
實驗步驟:
a.用托盤天平(砝碼)測出被測固體的質量m;
b.用細線把被測固體和小鐵塊連在一起,先只把小鐵塊放入盛有適量水的量筒(量杯)中,如圖2,讀出水面體積為V1,再把被測固體和小鐵塊同時浸沒量筒(量杯)中,水面升到V2,被測固體體積V=V2-V1。
c.由密度公式ρ=m/V得固體密度ρ=m/(V2-V1)。
學生們按照以上不同的方法,測定了不同材料的物體的密度,并學會用密度來鑒別不同材料。這樣的實驗設計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欄目編輯王柏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