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坤 張長根 馬啟東 楊 毅
摘要:器材供應鏈合作是一個比較新的理論,對其績效進行評價顯得攸關重要。文章基于平衡計分卡方法,從器材供應鏈合作的部隊用戶滿意度、供應鏈業(yè)務流程、供應鏈中器材供應商和軍方滿意度、供應鏈經濟效益、供應鏈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能力五個方面建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關鍵詞:平衡計分法;軍械器材;供應鏈合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E237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e military equipment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is a rather new theory, so the research on index system to evaluate its performance.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his article set up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cluding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army client, business process,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equipment provider and military authority, financing,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upply chain.
Key words: BSC; military equipment;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0引言
空軍軍械器材供應鏈管理(以下簡稱器材供應鏈)是對原材料供應商、軍械器材制造商、軍用倉庫、部隊基層倉庫、最終部隊用戶之間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有效控制。器材供應鏈管理跨越了部隊和各個供應商之間的圍墻,將各個信息化孤島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連續(xù)的業(yè)務過程鏈,而供應鏈合作則強化了這種業(yè)務的連接,它加強了各部隊和各企業(yè)之間的合作關系,使它們建立了一種共贏的業(yè)務聯(lián)盟間的關系和協(xié)作,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xiàn)數(shù)據(jù)的暢通和實時的信息共享,以此來實現(xiàn)自身的戰(zhàn)略目標,強化供應鏈管理。
從管理實踐的角度來看,器材供應鏈合作管理思想是一個相當新的理論。它的發(fā)展狀態(tài)離預期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為了測試器材供應鏈合作的整體集成效果,挖掘供應鏈內部潛力,促進供應鏈合作整體性能的改進和完善,需要建立合適的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來獲得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的反饋信息。
1器材供應鏈合作績效評價指標建立
器材供應鏈是一種特殊的供應鏈,其特殊性主要是在于它擁有特殊的供應網(wǎng)和用戶。整個供應鏈的運行以部隊用戶需求為導向,這里的部隊用戶需求,指的是部隊在作戰(zhàn)、演習以及日常訓練等活動中對器材供應的可靠性和柔性的要求?;谄鞑墓湹奶厥庑?,本文采取針對供應鏈中器材生產供應商和部隊用戶之間合作的績效進行評價。
1.1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思路
1.1.1供應鏈合作績效評價體系構建的要求。器材供應鏈合作的績效評價與傳統(tǒng)的績效評價相比,有其獨特的要求:
(1)反映供應鏈合作各組織的未來發(fā)展性和績效管理的前饋性。在不確定的環(huán)境和特殊的用戶需求下,要動態(tài)、實時的對供應鏈合作業(yè)務流程進行評價,同時,也要重視對合作企業(yè)發(fā)展?jié)摿托庐a品需求響應的評價。
(2)關注供應鏈組織內部運作和外部鏈條的平衡。除了對供應鏈內部運作進行基本評價之外,要把注意力放在外部鏈條的控制上,以保證績效評價的內、外一致。
(3)非財務指標和財務指標并重。供應鏈合作的績效評價要注重長期戰(zhàn)略目標和短期目標的有效組合,實現(xiàn)兩個目標之間的有效傳遞。
(4)強調績效評價的整體化、集成化。評價應從整個供應鏈的角度出發(fā),反映供應鏈各節(jié)點(部門)之間的關聯(lián)性,關注整個供應鏈的優(yōu)化運營。這就要求既要保證部隊的需要,又要兼顧器材供應商的利益,以及兩者之間合作的效率。
(5)評價應著重考慮部隊這一特殊用戶,把保證部隊對器材需求和使用的高可靠度作為評價重點,強調器材供應鏈合作的軍事效益。
1.1.2平衡計分卡理論。Kaplan和 Norton(1996)提出的平衡計分卡(BSC)理論認為:對企業(yè)的績效評價和激勵,應從財務、顧客、內部運作和學習與成長四個角度進行分析[2]。它要求將管理的視角從關注短期目標轉移到兼顧戰(zhàn)略目標,從對結果的反思轉移到對起因的監(jiān)控。BSC理論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集中于組織戰(zhàn)略業(yè)務單元,而且這些戰(zhàn)略業(yè)務單元是以獲得顧客滿意度和體現(xiàn)股東價值為目標的。平衡計分卡在企業(yè)績效評價中的研究與應用己經非常普遍。
借鑒平衡計分卡的思想,從財務、顧客、內部運作和學習與成長四個方面相互平衡的邏輯出發(fā),來設計器材供應鏈合作的績效評價體系,可以反映器材供應鏈合作整體的戰(zhàn)略目標,滿足器材供應鏈合作整體績效評價的基本要求。
1.2供應鏈合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基于對平衡計分卡理論的理解,綜合不同方面的成果,結合器材供應鏈合作的內容和要求,在評價器材供應鏈合作績效時,應綜合考慮部隊用戶滿意度、供應鏈業(yè)務流程、供應鏈中器材供應商和軍方滿意度、供應鏈經濟效益、供應鏈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能力五方面的內容,各方面的評價指標如表1所示。
2指標數(shù)據(jù)確定方法
(1)對供應鏈合作部隊用戶滿意度B 的評價。顧客價值是供應鏈整體績效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顧客滿意度是顧客價值的集中反映。在器材供應鏈合作績效評價中部隊用戶滿意度可以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見附表)進行測評。選擇項數(shù)值設為:滿意=+2,較滿意=+1,一般=0,較差=-1,很差=-2。計算公式為:
各項用戶滿意度=∑評價值÷2×調查項目數(shù)
總的用戶滿意度數(shù)值形式上取各用戶評價數(shù)值的平均值。
(2)對供應鏈聯(lián)盟節(jié)點企業(yè)滿意度B 的評價。本指標反映器材供應鏈中器材供應商和軍隊器材管理部門之間的關系,即在一定時間內軍隊器材管理部門對器材供應商的綜合滿意程度,包括以下具體指標:
①準時交貨率C 是指一定時期內器材供應商準時或提前交貨的次數(shù)占其同期總交貨次數(shù)的百分比。該指標值高,說明供應商的生產能力強,生產管理水平高。計算公式為:
器材供應商準時交貨次數(shù)÷總交貨次數(shù)×100%
②器材質量合格率C 是指供應鏈中器材供應商提供的質量合格的器材數(shù)量占器材總數(shù)量的百分比。該指標值越低,說明器材供應商生產的器材質量不穩(wěn)定或較差,將導致交貨期延遲,供應商總成本增加,影響到軍隊正常的戰(zhàn)備和訓練。計算公式為:
合格器材數(shù)量÷提供的器材總數(shù)×100%
③信息溝通水平C 是采用專家打分法,用于評價供應鏈中器材供應商和軍隊器材管理部門之間信息溝通的程度。劃分方法為:信息溝通水平=優(yōu)良,中等,較差=5,3,1,獲得等級值后,將分值除以5,化為0,1域上的得數(shù)值。
(3)對供應鏈聯(lián)盟業(yè)務流程B 的評價。這個指標集中反映供應鏈合作兩節(jié)點之間的合作密切程度。它包括以下指標:
①預測準確率C 對于供應鏈合作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軍隊器材管理部門和器材生產供應商通過對器材消耗數(shù)據(jù)和器材生產信息的綜合分析,預測器材的需求,并以此來制定器材訂購的計劃、安排生產、庫存以及一系列活動。計算公式為:
實際器材需求數(shù)據(jù)÷預測器材需求數(shù)據(jù)×100%
該比值越接近于1,說明合作的效果越好。
②供貨柔性指標C 反映器材供應商變動計劃供貨期的能力。設t 為器材供應商接受訂單的時間,L 代表第m項工作m=1,2,…,N最遲應完成的時間,E 為第m項工作最早可完成的時間,則交貨柔性F1的計算公式為:
F1= L -EL -t
③產量柔性指標C 是反映供應商在部隊對器材需求變動時,其產出水平調整的能力。假設部隊對器材的需求d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隨機變量,即d~Nμ,σ ,我們把Q 和Q 分別定義為某時期內能夠獲利的最小和最大產量;設d 為第t時期內的部隊需求,N為考慮的時期數(shù),則平均需求d'= d N ,需求的方差s= d -d' N-1。產量柔性F2用部隊需求落入產出范圍的概率來表示,計算公式為:
F2=PQ ≤d≤Q
變換得
F2=φQ d's -φQ d's
④產需率指標C 指在一定時期內,器材供應商已生產的器材數(shù)與軍隊對該器材的需求量的百分比。該指標反映器材供應鏈合作內部各節(jié)點間的供需關系。計算公式為:
某時期器材供應商的產量÷某時期軍隊該器材需求量×100%
⑤信息共享率指標C 是指器材供應鏈合作組織中共享的信息量占總數(shù)據(jù)量的百分比。信息共享的內容包括需求預測、器材消耗數(shù)據(jù)、生產計劃、戰(zhàn)略方向、部隊戰(zhàn)備訓練等,以實現(xiàn)供應鏈合作組織之間的信息集成。計算公式為:
信息共享率=合作雙方共享的數(shù)據(jù)量÷合作雙方的信息總量×100%
⑥信息傳遞及時率C 。為了提高供需協(xié)調的敏捷性,從而提高對器材需求的反應能力,器材的供需雙方在信息溝通方面的業(yè)績,除了共享信息量增加外,信息傳遞要及時,如果信息傳遞不及時,則導致雙方決策上的失誤而影響合作的滿意度。由于信息傳遞的及時性是一個相對概念,部隊和器材供應商在信息傳遞的方式與方法上存在差異,因此對怎樣才是信息傳遞及時存在不同的理解。為此,雙方在合作過程中,要達成一個協(xié)議,多長時間傳遞一次信息,比如幾天或幾個星期,超過規(guī)定時間傳送的信息就是不及時的信息。
信息傳遞及時率=一定時期供需之間及時傳遞的信息量÷一定時期供需之間傳遞的信息總量×100%
(4)對供應鏈合作經濟效益B 的評價。位于器材供應鏈上游的器材供應商,較之器材需求方軍隊來說,其更加關注經濟效益,主要表現(xiàn)在關注財務收益和資產流動狀況方面。而軍隊器材管理部門也非常關心經濟效益,主要表現(xiàn)在整個器材供應鏈的資產周轉狀況和器材訂購成本等。具體指標如下:
①利潤增長率C =供應鏈本期利潤-上期利潤÷供應鏈上期利潤×100%
②可比器材成本降低率C =上期同類器材成本-本期同類器材成本÷上期同類產品成本×100%
③資金周轉次數(shù)C 指一定時期內器材供應鏈中的資金周轉額與資金平均占用額的百分比,它用與評價器材供應鏈合作運作過程中現(xiàn)金在原材料、勞動力、在制品、完工產品直至現(xiàn)金的全過程。公式為:
資金周轉額÷資金平均占用額×100%
(5)對供應鏈合作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能力B 的評價。供應鏈合作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能力是保持供應鏈穩(wěn)定和進步的根本保證。具體指標如下:
①智力資本比率指標C 是指供應鏈總資產中無形資產和人力資源價值所占的百分比。它體現(xiàn)器材供應鏈中供應商和軍隊是對智力資本重視程度以及智力資本對供應鏈利益作用的大小。公式為:
器材供應鏈無形資產和人力資源價值÷器材供應鏈總資產×100%
②人員平均培訓時間C 和人員平均培訓費用C 指標是指一定時期內器材供應商和軍隊器材管理部門對相關人員接受各種內外培訓的總人時數(shù)和總費用與人員總數(shù)的百分比。指標反映出供應商和軍隊器材管理部門對經常性員工培訓的重視程度,它關系到供應鏈合作未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公式為:
人均培訓時間=∑培訓時間×培訓人數(shù)÷人員總數(shù)×100%
人均培訓費用=培訓總費用÷人員總數(shù)×100%
③新品開發(fā)柔性指標C 反映器材供應鏈中器材供應商和軍隊器材管理部門對新器材的需求作出快速反應的能力,所需時間越短,說明供應鏈合作組織的反應能力越強。該指標可以采用新器材的預測、研發(fā)到投入部隊使用的相應時間的統(tǒng)計值。
3小結
我們借鑒平衡計分卡的思想,建立了以顧客滿意度、供應鏈業(yè)務流程、供應鏈上下節(jié)點企業(yè)滿意度、供應鏈效益和供應鏈創(chuàng)新、發(fā)展能力為五個一級指標的供應鏈聯(lián)盟績效評價體系。在此之后,我們需要進一步考慮的問題是應用何種具體方法對聯(lián)盟績效進行評價。
參考文獻:
[1] 趙蘇,高軍,張小康. 通用裝備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 物流科技,2007(6):146-148.
[2] Robert S Kaplan, David P Norton.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6(1):75-85.
[3] 劉冬林,王春香. 供應鏈整體績效的模糊綜合評價[J]. 物流技術,2006(4):74-77.
[4] 張翠華,周紅,趙淼,等. 供應鏈協(xié)同績效評價及其應用[J]. 東北大學學報,2006,27(6):706-708.
[5] 綦方中,翁瀟彬,潘曉弘. 一種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動態(tài)聯(lián)盟績效評價方法[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4):110-11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