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鋒
摘要學風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基礎,直接影響人才的質量和素養(yǎng),學風建設是高校管理的核心工作。對獨立學院而言,學風的好壞更是攸關其存亡,但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當前獨立學院的學風問題依然嚴峻,已經成為制約其發(fā)展的瓶頸問題。本文從獨立學院學風現狀出發(fā),分析問題原因,探究解決之道,希望能對此研究有所裨益。
關鍵詞獨立學院學風建設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獨立學院作為社會化辦學的新興主體得到了長足發(fā)展,截止2009年6月,全國322所獨立學院在校生規(guī)模達190萬,占在校本科生數的1/3。伴隨規(guī)模和影響的不斷擴大,獨立學院的學風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并制約了其進一步發(fā)展。為有效解決此問題,筆者結合多年工作實際進行了一定的思考,現將自身思考歸納如下:
1 獨立學院學風問題分析
第一,不良社會風氣帶來的消極影響。伴隨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拜金主義”、“讀書無用論”等消極思想也逐漸影響到了高校:一些學生無心學業(yè),將大量精力耗費在兼職、社會活動之中,甚至有人提出“上課無聊不如兼職賺錢”的謬論;個別女生甚至有“學的好不如嫁的好”、“讀大學就是為了嫁更好的丈夫”的荒誕思想;不少男同學中也認為“讀大學就是編織一張關系網”、“學得好不如混的好”……此外,社會上一些企業(yè)和個人戴著“有色眼鏡”審視獨立學院,在就業(yè)和待遇等方面的歧視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少人抱著“反正是三本,學的最好也沒用”的消極心理,不愿在學業(yè)上投入更多精力。
第二,學校條件制約帶來的消極影響。獨立學院辦學歷史較短,在教學設施、師資力量、學風管理、后勤保障等很多方面都與母體有著不小的差距,而這些差距正是造成當前學風問題的關鍵因素,特別是師資力量缺乏更是其中的致命原因:當前獨立學院師資主要依靠的是母體共享和臨時引進,這就必然導致教學上的錯位——母體教師到獨立學院屬于兼職授課,其方法和教案一般都是沿用母體的模板進行,臨時引進的教師又大多缺乏經驗,兩者都無法有效的做到因材施教、針對性教學,想要其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特點邊學教案、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更是困難重重。
第三,學生群體自身不足帶來的問題。獨立學院招生分數普遍比母體院校低幾十分,客觀的講,在學生本身的素質和能力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這集中體現在:一是普遍優(yōu)越的家庭環(huán)境導致其學習動力不足,缺乏進取心,不少人抱著“混日子”、“拿文憑”的心態(tài)應對學習;二是學生普遍存在偏科現象,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不當導致其學習成績不佳、積重難返,學習熱情難以激發(fā);三是獨生子女家庭和較為順利的成長歷程使之缺乏必要的受挫能力和學習、工作毅力,經常出現“三分鐘熱度”現象,難以有效執(zhí)行。上述現象的存在導致很多學生學習成績始終不盡如人意——為蒙混過關,一些學生選擇投機取巧,指望考試作弊來解決問題,加上某些獨立學院管理不善,紀律松弛,這就逐步釀成了當前獨立學院十分頭痛的學風頑疾。
2 改善獨立學院學風的幾點思考
學風建設是個綜合性課題,需要學校和學生真抓實干、共同努力,也需要家庭、社會的積極支持,具體來說,筆者認為可以做以下努力:
2.1社會和家庭層面
社會輿論和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的心理和心態(tài)有著顯著的影響,要有效改善學風,社會和家庭的作用就決不能忽視。
社會層面,筆者認為首先全社會要積極行動起來,努力扭轉拜金、享樂等消極風氣,努力營造求真務實之風,進而促進高校優(yōu)良學風的形成;其次必須提倡公平、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yǎng)、使用觀,堅持“尊重能力、唯才是用”,避免“有色眼鏡”看人。此外,作為社會輿論導向的媒體和政府、高校等各個方面也應綜合利用各種積極因素來幫助和推進社會風氣的轉變從而幫助和推進高校的學風建設。
家庭層面,筆者認為首先要努力構建家校交流平臺,通過電話、電郵、家長會等各種途徑加強家長和學校的溝通,使之能及時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更好地配合學校開展工作;其次,家長要及時轉變觀念,摒棄“保姆式”、“包辦式”的培養(yǎng)方式,鼓勵孩子參與競爭,接受考驗,在競爭中成長;第三,家長需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避免灌輸給孩子消極的觀念和思想,用實際行動幫助孩子確立目標,取得進步。
2.2學校和學生層面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他們一方面有熱情,有活力,對未來充滿期望。但另一方面他們又太年輕,易沖動、受挫力不強、易放棄,這些現實和特定決定了當前獨立學院開展學風活動除利用好社會和家庭的配合外,更多需要靠自身的努力來引導和帶動學生參與學風建設,實現成長成才。具體說來,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第一,獨立學院要大力進行基礎保障性建設。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獨立學院的發(fā)展、學風的改善都需要更大的投入和更健全的管理服務體系,它具體包括硬件體系和軟件體系兩大方面:硬件體系指校園環(huán)境、教學實驗設施、生活和學習配套設施等方面的建設;軟件體系包括師資配備、管理力量、經費保證、社會影響拓展等方面的(下轉第63頁)(上接第61頁)建設。這些是獨立學院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是學風建設的基礎,沒有必要的保障,學風建設根本無從談起。
第二,獨立學院要大力加強規(guī)范化建設,全面制定和完善各項工作制度,努力做到有法可依、有據可循,切實有效的加強管理。具體來說,筆者認為在學風建設方面主要是要做好學生管理和教學管理兩方面的工作。
學生管理主要是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強化常規(guī)管理,從考勤、自習、寢室等基本工作抓起,從點滴小事開始,強化管理,幫助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律意思;二是健全考評體系,營造公平、公開、科學、合理的評價氛圍,鼓勵大學生積極向上,主動進取,在競爭中鍛煉和提高自己,起到激勵先進、鞭笞后進的作用;三是細化工作,針對不同學生群體針對性的開展輔導、引導和教育工作,促使學生不斷努力取得進步。
教學管理主要有四個方面內容:一是建立相對獨立的師資隊伍,逐步擺脫母體依賴,獨立自主開展教學管理活動;二是加強專業(yè)和學科建設,結合獨立學院實際,針對學生特點制定培養(yǎng)方案、編印專門教材,運用啟發(fā)式教學和實驗教學等創(chuàng)新性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和質量;三是加強專業(yè)實踐和基地建設,通過校內外實踐,加強實踐動手能力,檢驗和鞏固教學成果;四是強化考核管理,注重師德、師表教育,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促使其努力工作,提升成效。
第三,獨立學院要加強活動建設,充分調動學生主體的熱情和積極性,通過多層次、全方位的學風活動來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提升學風成效。具體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加強努力:一是大力開展知識普及型的講座、征文、沙龍等低門檻、全民性、重參與的學風活動,普及和拓展學風、學術的基礎;二是依托重點專業(yè)、重點社團開展科研沙龍、論文報告會、學術講座等專業(yè)性學術、學風活動,塑造基層的學術和學風活動品牌;三是積極開展學科競賽、課題立項、挑戰(zhàn)杯、科技創(chuàng)新競賽等高端學術科研活動,加強學術活動和學風建設吸引力和號召力;四是定期開展全校性的學風建設月、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等規(guī)模性品牌系列學風活動,增強學術和學風活動的吸引力,全面推進學風建設活動開展。
第四,獨立學院要充分發(fā)揮黨員、學生干部和學生組織的先鋒模范作用,積極調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促使其積極行動起來,參與并投身學風實踐。心理學認為人和動物都普遍存在從眾的天性,當個人的意見與眾不同時,心理上就有一種緊張,往往產生自我懷疑,甚至有一種孤立的感覺,從而使個體產生愿意順從多數人的傾向,獨立學院學生中普遍存在的消費從眾、作弊從眾、入黨從眾、擇業(yè)從眾等從眾行為啟示我們可以合理利用學生的從眾行為,通過學風寢室、學風班級、學習互助小組等的建設和評比來倡導和引導優(yōu)良學風,幫助激發(fā)和調動學生主體的熱情,實現學風的根本好轉。
綜上,學風建設時高校管理中永恒的課題,作為新興主體的獨立學院要在激烈的競爭中求生存、謀發(fā)展就必須重視學風問題,只有積極加大投入、完善管理,充分利用好學生主體、家庭、社會的力量才能最終實現學風的根本好轉和自身的又好又快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