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彪 羅淯新 陳效軍
摘要為培養(yǎng)應用型的計算機人才,在計算機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在目前的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往往只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而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本文從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采取合理的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幾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在計算機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動手能力學習興趣互動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社會對于應用型計算機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作為高職院校,我們更應該有責任向社會輸送更多的應用型的計算機人才。然而,根據作者多年的計算機教學經驗,發(fā)現很多學生在學完相應的課程之后,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出現了部分高分低能的學生,這些學生的動手能力極差;而同時也有極少一些學生理論知識很不扎實,分數很低,但是動手能力卻很強。顯然,這兩種極端的人才都不是社會所需求的。
1 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研究發(fā)現,興趣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興奮劑,如果學生對某一門計算機課程非常感興趣,那么學生會很容易接受這門課程,這也就為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打下了一個強針劑。因為一個學生只有對一門課程感興趣了,他才有可能主動的去動手學習,相對于被動式的動手,前者更容易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筆者認為,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應當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在開始一門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之前,老師在第一堂課上最好能向學生展示一下學習完這門課之后,學生能學習到什么東西,學到的東西在實際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有一些學生在剛開始學習一門計算機課程的時候,由于因為對課程的新鮮性與神秘感,學生對課程具有較為濃厚的興趣,學生因此很愛好學習。但是由于不能保持這種新鮮感與神秘性,部分學生對課程的興趣慢慢減淡。對此,老師應該制定良好的教學計劃,讓學生在每一次上課之后都會有所收獲,更要有所期待。
2 互動的教學模式
互動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充分參與到計算機教學中來,充分的了解到整個知識的形成過程。互動的方式可以采用提問與回答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根據互動對象的不同,分為兩種互動模式: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理論課堂上的師生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理論課堂上的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提高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能力,可以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
在互動的過程當中,要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和想象的空間,淡化約束,更多的是給予啟發(fā)和引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要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建立起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聯系,實現優(yōu)勢互補,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相結合
由于計算機理論知識較為深奧抽象,單純的理論教學會加大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學生也容易感到枯燥無味,造成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甚至產生厭煩和恐懼心理。培養(yǎng)應用型的計算機人才,動手能力是關鍵。因此,在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要結合實踐操作,讓學生更容易的掌握知識。
實踐的方式可以有多種。例如,可以在上理論課的同時,演示相關應用給學生看;也可以根據課程的進度,布置有層次性的課后作業(yè)給學生完成;有條件的學校甚至可以安排學生到實踐基地進行實習。通過在實習基地的實踐,不僅使學生掌握有關計算機的知識,同時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
4 提高教師操作能力
教師的能力在整個計算機教學過程當中顯得至關重要。計算機課程的教師理應是計算機操作的能手,如果一個教師不具備這樣的能力,那教師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之后才能談如何提高計算機教學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如果一個教師具有熟練的操作技能,學生將得到無形的動力,學生會把老師作為學習的目標。
5 加大教學投資
如果在教學中能引入多媒體設備,那將會使教師上課的知識量大大增加,同時也會增加教學活動中的趣味性和交互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吸收能力。在進行上機實踐課的時候,學生使用的計算機必須具備足夠的能力,否則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惡感。對于一些硬件與軟件的操作時間,盡量使用于社會一致的版本,否則容易造成教育與社會的脫節(jié)。同時,要積極引進優(yōu)秀的計算機教師參與授課。
6 結語
為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采用互動的教學方式,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安排合理的操作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同時,教師也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動手操作水平,只有這樣帶能培養(yǎng)出具有優(yōu)秀動手能力的計算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