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芬
爸爸是航航最崇拜的人,航航要效仿爸爸做的每一件事情:洗手前,航航認為“爸爸不洗,我也不洗的”;吃飯時,航航堅持“爸爸不吃,我也不吃的”;該睡覺了,航航聲明“爸爸不去睡覺,我也不去睡覺的”;熄燈后,爸爸突然想起還有工作沒做完,便坐起來開電腦,航航也不蓋被子地坐在那兒,并堅持“爸爸不躺下,我也不躺下的,我什么都要學爸爸”。這可真愁壞了航航的爸爸和媽媽。
孩子心理分析
的確,如航航的爸爸媽媽所發(fā)現(xiàn)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崇拜和效仿某人或者某物的現(xiàn)象,比如大多數(shù)孩子都喜歡奧特曼。在上述事例中,航航最崇拜和總要模仿的人是爸爸,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結(jié)果呢?
爸爸滿足了航航的認知發(fā)展需要。隨著年齡的增加,航航對認知的需求日益增強。他的好奇心很強,想知道很多問題的答案,喜歡玩玩這、動動那。航航和爸爸在一起時,爸爸總能解答航航的疑問,或者帶領(lǐng)航航去動手操作、探究和尋找答案。航航自然感受到和爸爸在一起總有好玩的或有意思的事情要做。在航航眼里,爸爸真了不起,是他的學習榜樣。
爸爸滿足了航航對運動的需要。航航愛運動,喜歡跑、跳、滾、扔等力量型、爆發(fā)性的運動項目,爸爸在這些活動中表現(xiàn)出的勇敢、堅強吸引著航航,尤其是和爸爸一起運動的快樂更使得航航把爸爸視為心目中的英雄。
航航對爸爸的過分依戀。航航的媽媽工作相對較忙,和航航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少,而爸爸有比較多的時間和航航生活在一起。為了彌補媽媽照顧少的缺憾,爸爸對航航投入了過多的感情,總是包辦航航該做的事,無原則地滿足航航的要求。有著爸爸細致入微的呵護,航航的生活可真舒服啊,自然對爸爸產(chǎn)生了過分的依戀,什么都學爸爸的。
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不要采取生硬的辦法。正如航航對爸爸的過分崇拜和模仿是慢慢養(yǎng)成的,爸爸媽媽也要尊重航航的想法和感受,循序漸進、一步步來幫助航航緩解過分依戀爸爸的現(xiàn)狀。航航媽媽千萬不要有急躁情緒并采取生硬的辦法,更不可強行改正或者批評、嘲笑航航。
讓爸爸幫助航航走出過分崇拜和模仿。既然爸爸是航航最崇拜的人,我們可以從爸爸這一關(guān)鍵人物入手。比如,爸爸可以給航航講述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崇拜的人,讓航航明白爸爸也曾經(jīng)崇拜某人和向多人學習;在模仿時,航航也許會體會到不是什么都可以學爸爸的,比如自己不能刮胡子、搬重物,這時爸爸可以讓他明白大人和孩子在生活、經(jīng)歷、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教育他“做好小朋友應該做的事情”,以后才能成為爸爸那樣的人。
偶爾順從孩子的過度崇拜和模仿行為。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爸爸媽媽可以偶爾順從航航的過度模仿行為。比如,允許航航跟著爸爸學晚上不睡覺,這樣航航很可能早晨醒得遲,上幼兒園遲到或者沒有如期做完某事。航航會看到自己行為的不當后果,這時再對他進行教育,相信他能意識到效仿并非總是正確的,以后也不會固執(zhí)地什么都要模仿爸爸了。
讓航航有更多的模仿對象。爸爸媽媽可以帶著航航走親戚,到同事家或小伙伴家玩,帶著航航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感受自然、感受社會。在豐富多彩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生活中,爸爸媽媽幫助航航拓寬了人際交往面,發(fā)現(xiàn)和增添他的模仿對象。這樣做可以讓航航感受到周圍有很多值得崇拜和學習的人,當然也可以幫助他走出對爸爸的過分關(guān)注。
給孩子提供更多的與同伴交往的機會。爸爸媽媽應為航航創(chuàng)造更多的交往機會,比如在平時帶著孩子到小區(qū)的兒童樂園玩玩,也可在周末帶航航到公園玩,到小伙伴家做客或者邀請航航的小伙伴來家做客。在交往中,航航發(fā)現(xiàn)與同伴的話題很多,玩起來更盡興,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對爸爸的過分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