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勇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學習行為和效果。本文從五個方面闡述了興趣對學生體育鍛煉的影響??鞓返男木秤幸嬗趯W生更好地參與體育鍛煉。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保持學生的興趣,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合理運用評價,不斷激發(fā)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練習興趣,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的又一要素。最終讓體育鍛煉伴隨每位學生的一生。
關鍵詞:興趣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影響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效果,學生能否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興趣在其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養(yǎng)成長期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呢?
一、快樂的心境有益于學生更好地參與體育鍛煉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不是能以愉快的心情參與體育活動,這一點非常重要。要做到這一點,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對學生參與活動的課前設計。如:初中九年級的學生面臨畢業(yè),文化課的學習壓力比較大,心理負擔較重,這就需要我們體育教師在課的環(huán)節(jié)上更要加強,展開更廣闊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課堂體育鍛煉,逐漸讓學生對體育鍛煉產生興趣。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興趣和愛好是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驅動力,一個人只有對某項活動發(fā)生了興趣,才會表現出對該項活動產生積極的情緒,進而在行為上愛好該項活動,最后對這個活動形成行為習慣。而缺乏對某一活動的興趣,就不可能產生對該活動的愛好,對該活動沒有喜愛的感覺,也就不可能對該活動有持之以恒的興趣和愛好,也就不可能形成堅持長時間進行該項活動的習慣,即使已形成的習慣,也會隨著興趣愛好的淡薄而逐漸減退。反之,隨著對某一活動的興趣的形成和愛好程度地增長,習慣性也就越強,堅持該項活動的時間也就會越長。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使學生充分認識體育課的重要性,使學生明白只有擁有強健的身體,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緊張、繁重的學習中;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形成對體育鍛煉的興趣,養(yǎng)成長期鍛煉的良好習慣,同時也為終身體育打下了基礎。
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處于青春期的少年,他們都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厭惡單調枯燥、一成不變的練習方法和內容。因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盡可能的采用多種練習方法,引導學生對活動產生興奮的心理,同時讓學生對活動產生正確的認識,調動他們對練習的積極性,從而激發(fā)興趣,保持對練習的持久性。在冬季進行的中長跑方面的練習,以往的教學方法是學生圍繞運動場進行跑步練習,跑完規(guī)定的距離,這種教學方法,體育教師就要針對學生這種心理特點,采用多種練習手段,激發(fā)學生的練習興趣。對中長跑這類的教學內容,可采用計時跑、變速跑、越野跑、領先跑、障礙跑等有效手段,來發(fā)展中長跑的能力。同時也能夠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再就是克服了動作的重點和難點。
四、保持學生的興趣,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當學生練習的興趣養(yǎng)成后,并不是永遠都會持久,如果不能夠堅持經常鍛煉,對該練習的興趣也會逐漸減退,直至消失。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運動能力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采取不同的練習要求,以維持興趣的長久性:對于運動能力低的學生,在要求上就要適當降低一些,讓他們在體育練習中能夠有一定的成功感,而對于運動能力較高的學生,在要求上就應該相對高一些,在動作上加大一定的難度,增強他們練習的自信心,讓他們在探索中不斷去追求,并從中獲得更大的快樂與成功的體驗,使他們獲得的興趣能夠長時間的保持,堅持體育鍛煉,促進其身心的發(fā)展。
五、合理運用評價,不斷激發(fā)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
在新課程標準下,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的評價,科學的評價對學生來說是心靈上的解放,學生可以放下一切負擔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給予正確的評價,可以極大地引發(fā)學生的反思,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這樣才能體現以學生發(fā)展為目標;同時加強學生的反思,可使學生在反思中激發(fā)進一步練習的興趣,鞏固練習的內容。另外,教師與同學的激勵也是學生進行練習的一種強大的動力。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課堂中更加愛學、勤學,有利于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
六、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激發(fā)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
在新課程改革實施的今天,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是整個教育過程的重點,同時也是上好體育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師首先要有愛心,并以此感染學生,因為沒有愛心就沒有教育,只有對學生傾注了感情,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新課程下的教師不再是單純地去教給學生知識與技能,其最終的目的是要讓學生能夠運用學到的知識與技能去解決實踐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去教,而學生卻沒有興趣來學,那么就不會達到這個目的。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就要不斷地去了解學生,要通過與學生的密切地接觸,去挖掘學生的內心世界,這就需要有良好的師生關系作為基礎,學生才能向教師敞開心扉,從而樂意接受教師的情感傳遞,學習的興趣便油然而生。教師的思想感情灌注在教學內容中,更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情感,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總之,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努力挖掘學生不愛上課的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采用多種手段不斷地激發(fā)和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用情去感染學生,用愛去激勵學生,讓學生真正做到用“心”去參與體育鍛煉,讓他們真切地感到進行體育鍛煉是心靈的需要,是學習和生活壓力的解放,是一個人身心健康的基石。
參考文獻:
1.吳海寬,劉笙.新課程理念下的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N].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
2. 韓立福.新課程評價行動理念與策略.[N].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
3.季 瀏.體育(與健康)標準解讀(實驗稿).[N].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4.陸遵義.體育與教學改革探索.[N].文匯出版社.2003年10月
5.林宋榮,盧考純.終身體育與體育興趣、體育能力.[J]. 體育學刊.2000(02)59-60
作者單位:秦皇島市撫寧縣留守營鎮(zhèn)西河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