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摘 要]在高等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過程中,大學的外在社會性和內在學術性同樣受到廣泛的重視。高校作為社會文化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自身的改革與發(fā)展是否遵循法治的要求、體現法治的精神,對其他社會組織具有重要的示范和輻射作用。構建法治大學是依法治國精神的大力推進,是自主管理、民主管理、科學管理、依法管理等基本理念和目標在高校建設中的推行。
[關鍵詞]法治大學 高教法治 大學自治
一、構建中國特色法治大學的必然性
(一)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實,要求構建中國特色法治大學。依法治校是高?,F代科學管理的重要標志和內在要求,是21世紀高校管理的重要理念和必然趨勢?,F代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顯,需要用法律法規(guī)來規(guī)范和調節(jié)高校各項管理活動,使高校管理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進行。
(二)高校與各種主體關系的變化及調整,要求構建中國特色法治大學。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高校與相關主體間的關系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這種變化必然要求高校確立法治觀念構建現代法治大學。一是高校與政府的關系發(fā)生變化?!陡叩冉逃ā奉C布以后,高校擺脫了政府附屬品的地位,成為獨立的法人,并取得了辦學的自主權。二是高校與教師、職工、學生的關系發(fā)生變化。這三者是相互獨立的主體,對于這些關系的調節(jié)必須變過去慣用的行政手段為現在的法律手段。三是高校與企業(yè)、組織、個人之間的關系發(fā)生變化。
(三)高校內部管理模式的逐步轉型,要求構建中國特色法治大學。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目標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隨著高等教育開放發(fā)展態(tài)勢的出現,高等學校內部管理也面臨許多新的問題,迫切需要建立自我約束、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的機制與制度,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各方面規(guī)章制度和管理體系。
二、構建中國特色法治大學的戰(zhàn)略目標
(一)以法治建設保障大學理念實現。大學的發(fā)展伴隨著大學理念的不斷革新,而大學自治與學術自由始終是大學理念中經典永恒的主題。大學的法治建設包含兩層含義:一是關于大學的宏觀治理問題,以法律的形式合理界定大學、政府、社會三種力量各自的角度和職責。二是關于大學微觀治理問題,讓校黨委行駛的政治權利、校長行駛的行政權力、教代會學代會行駛的民主權利等在法律制度的框架內科學分配、和諧相處。
(二)用法治要求規(guī)范高校管理行為。一是制定校紀校規(guī)的法治化。大學應在不違背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的前提下,對其做一些操作程序上的解釋。在各項校紀校規(guī)制定過程中要嚴格遵照法定程序,提出議案、討論、表決、通過和公布,同時,要充分利用教代會、學代會等。二是執(zhí)行具體管理行為的法治化。在具體管理活動中必須切實履行送達與告知制度、行政行為說明理由制度和聽證制度等,確保學校在運用權力時符合法定要求。三是權利救濟的法治化。在高校中權利的救濟方式是多樣的,有仲裁和聽證等。高??梢越M成仲裁機構,邀請學術專家、法律專家作為固定的仲裁員,以隨機產生的教師代表、學生代表為臨時仲裁員,立案處理一些學術糾紛等案件。
(三)形成以人為本、和諧有序的校園環(huán)境。依法治校不僅是管理學校,更重要的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落實人文關懷,切實保障學校和師生員工的合法權益,形成公平公正、誠信友愛的和諧校園環(huán)境。當學校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學校應依據法律法規(guī)保護學校的合法權益。與此同時,國家教育法律法規(guī)賦予教師、學生行駛的職權和享受的權益。在依法治校中,高校尊重教師、學生的知情權、陳述權、申辯權和申訴權。尊重教師、善待學生是學校管理工作的基本出發(fā)點,是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
(四)使法治精神融入高校校園文化。法治建設需要有優(yōu)質的法律文化來確保立法的民主、執(zhí)法的謹慎、司法的公正、守法的自覺、民主參與的有序與熱情。校園文化不僅能保留優(yōu)質法治文化的精髓,其相對淡化的權力色彩和人們對大學的普遍信任,使其更具親和力和輻射力。所以,將法治的精神融入高校的校園文化,并成為其主流,必將對校內外個人的法治素質和社會法治水平的提高產生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我們可以通過“法治文化進校園”等工程,用文化的魅力感染周邊群體自覺學法守法用法。
三、高教法治對大學自治的保障與規(guī)范
大學自治是高等教育管理中一種特殊的管理組織形式,是保障大學發(fā)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大學作為一個法人團體享有不受國家、教會、政府及其他組織、個人干預的自由,由大學在法律規(guī)定范圍內自己決定各項事宜。一般認為大學自治有以下三個層次的內涵:其一,大學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務,有所為有所不為;其二,大學盡可能地免受外部勢力的干涉,享有充分自主權;其三,大學最大限度地選擇與外部互動的方式,最巧妙地配置大學所擁有的各種社會資源。
保護學術自由是實行大學自治的理論根源,因此,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是一對互生互存的概念,兩者互為條件,相互依托。大學自治是學術自由的初始行為,而學術自由是大學自治的最終目的。具體而言,實行大學自治的根本原因在于旨在保障作為公民基本權而存在的學術自由。
應該說高教法治與大學自治是共同作用于高等教育領域的,兩者均是高教發(fā)展的必然選擇,同時,這也是高校發(fā)展相適應的。高教法治對大學自治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對大學法治的保障與規(guī)范作用。
(一)高教法治對大學自治的保障
其一,高教法治為大學自治提供立法保障。雖然,大學自治先于高教法治而存在,但是,大學自治若沒有得到法律的確認,將沒有法治根基。如我國高校的自主權也是通過《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得到確認的。因此,大學自治只有得到法律的確認,才能得到法律的保護并順利實施。
其二,高教法治為大學自治提供執(zhí)法保障。高教法治要求高教領域的管理必須依法進行,同時,高教行政法治也為高校的執(zhí)法提供了依據,并且規(guī)范了高校的執(zhí)法行為。
其三,高教法治為大學自治提供司法保障。司法保障是最有效地、最常用的保障大學自治的手段。對于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個人的侵犯大學自治的行為,高??梢圆扇「鞣N救濟手段。與其他的救濟手段相比,司法救濟更具有權威性、最終性等特點,是保障大學自治的有效手段。
(二)高教法治對大學自治的規(guī)范
高教法治在為大學自治提供保障的同時,也對大學自治進行規(guī)范,保證大學自治沿著法治的軌道運行。一方面,大學自治接受國家權力的監(jiān)督。國家權力對大學自治的監(jiān)督主要包括國家權力對高校校規(guī)的監(jiān)督和對高校行政執(zhí)法行為的監(jiān)督。另一方面,大學自治必須遵循法治的基本要求。一是大學自治的程序要求合法。程序合法、公正是現代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二是要求完善高校的內部救濟制度。大學自治決定了國家權力的監(jiān)督是有限監(jiān)督,為了更大限度地保護相對人的利益,有必要完善高校內部的救濟制度。
參考文獻
[1]胡建華,大學制度改革的法治化問題探討,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2月第26卷第二期
[2]賀佐成,大學法治教育的問題與建議,行政與法,2004年10月第10卷
[3]劉樺,楊金華,從法治視野看大學自治權與大學生受教育權的平衡,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報,2008年第27卷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