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軍 李 越
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是外源性凝血途徑的篩選性試驗指標,也是監(jiān)測口服抗凝劑用量有效的檢測指標。當PT用于監(jiān)測口服抗凝劑用量時則必須使用INR結(jié)果進行比較,否則對照無效。影響PTINR的因素很多,也導致各實驗室測定的結(jié)果有較大差異,為保證口服華法林患者的治療療效必須準確測定PTINR,同時使用INR可縮小各實驗室間PT測定在技術(shù)和試劑上的差異,使口服華法林監(jiān)測中各實驗室PT的檢測結(jié)果具有可比性。
1985年國際際血液學標準化委員會(ICSH)和國際血栓和止血委員會(ICTH)提出用INR來報告,PT試驗結(jié)果作為控制用藥量的指標,要求INR應(yīng)在1.5~3.0。由于治療范圍較窄,容易因超過劑量而抗凝過多導致出血,或劑量不足導致疾病復發(fā)或血栓形成,因此INR測定必須準確。然而影響PTINR測定的因素很多,從血液標本采集、抗凝劑用量、儀器、試劑、實驗室溫度以及PT檢測報告方式均對PTINR試驗的準確性產(chǎn)生重大影響。
1 標本的采集及處理
①使用高質(zhì)量真空帶蓋采血管或硅化管或塑料管采血,以免激活凝血;②止血帶使用時間要短,否則使局部纖溶化;③靜脈穿刺必須順利,否則可激活凝血因子,避免溶血,因RBC成分具有促凝作用導致凝固時間假性縮短。采血時混入組織因子或產(chǎn)生氣泡引起PT縮短;④試管不加蓋,可使血液中CO2丟失,pH升高,使凝因時間延長,出現(xiàn)PT假性延長;⑤離心處理標本以1500轉(zhuǎn)/min離心10 min,分離乏血小板血漿,如果血漿中富含血小板可導致PT縮短,血樣采集后樣本未立立即混合導致凝血時間縮短;⑥抗凝劑:以0.109 M枸櫞酸鈉抗凝劑與血液的容積比為1:9,這個比例基于標本血Hct在正常范圍內(nèi),若標本血的Hct異?;虍惓p低時,按矯正公式化抗凝劑用量=0.00185×(100口患者Hct),如不調(diào)整適合不同Hct的抗凝劑用量則可使PT延長或縮短。
2 組織凝血活酶試劑質(zhì)量
由于每批凝血活酶感性不同,組織凝血活酶的不同來源、不同制備方法使實驗室之間及每批試劑之間PT測定結(jié)果差異較大,可比性較差,必須使用已標明ISI值,而且使用已標明的ISI值進行PTINR測定也可能造成誤差。對正常人來說這個誤差仍在可接受的正常范圍內(nèi),但對口服華法林患者來說使用未經(jīng)校正的ISI值測定PTINR有可能達不到治療要求,存在出血或血栓的危險,因此在自己實驗室條件下使用經(jīng)實驗室校正后的ISI值測定INR最可靠。
3 實驗
實驗中如試劑加溫不足可導致凝血時間延長。
4 藥物
青霉素使PT縮短,兒童中這點尤為重要。
5 高滲NaCl液
通過中心靜脈導管采集的血樣因含高滲溶液,PT會延長,輸入7.5%NaCl溶液,若血樣中高滲鹽溶液超過10%,PT可延長。
6 時間
從標本采集到完成測定的時間通常不宜超過2 h。
總之,影響PTINR測定的影響因素要全面考慮受檢者狀態(tài)、標本、試劑、儀器和設(shè)備、檢測方法、操作者技術(shù)和血小板聚集等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因素,才能對口服抗凝劑特別是長期服用華法林患者的劑量調(diào)整做出正確判斷,對他們的治療才有真正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關(guān)明,倪贊明.凝血酶原時間測定 INR的若干問題.上海醫(yī)學檢驗雜志,1998,13(4):220241.
[2] 王鴻利,王學鋒.血栓病臨床新技術(shù)血栓與止血檢測的標準化與質(zhì)量控制.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3:231235.
[3] 朱漢民,沈霞.臨床實驗診斷學,2004,5:567569.
[4] ISTH/ICTH recommendalion reporting Prothrombin time in oralanticoagulantcontrol.Thromb Hacmostas,1985,53: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