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少勇
1863年春,李鴻章率軍攻打蘇州。主持蘇州防務(wù)的太平軍主帥譚紹光,與部下郜云官等將領(lǐng)內(nèi)部不合。李鴻章探知這一內(nèi)幕,立即安排原是太平軍降將的手下程學(xué)啟前去勸降,承諾郜云官如果肯斬殺主帥譚紹光,獻出蘇州城,朝廷將封他為二品武官。郜云官等見太平軍大勢已去,早已萌生降意,雙方一拍即合。
協(xié)議達成,郜云官仍心存顧忌。他害怕萬一自己投降之后,李鴻章出爾反爾怎么辦?這可是掉腦袋的事情。思來想去,郜云官提出了一個條件,必須由英國人戈登出面作保,否則免談。
李鴻章為了盡快拿下蘇州城,爽快地答應(yīng)了郜云官的條件,由戈登當面作證,雙方折箭為誓,相約起事。幾天后,郜云官等八將依計行事,刺殺主帥譚紹光,迎淮軍入城。但投降后的郜云官卻不想解散舊部,而是向李鴻章提出請求,將自己的部隊編人淮軍。這讓李鴻章疑心大發(fā),殺機頓起,先前的承諾早已拋到腦后。當晚,李鴻章先將戈登支開,安排刀斧手埋伏帳下,然后傳令宴請郜云官等八位降將,說要論功行賞,以示慶賀,亂刀齊下,八顆人頭當場落地。
戈登很快知道了真相,他惱羞成怒,在抱著郜云官的首級痛哭之后,拿著左輪手槍在蘇州城內(nèi)四處尋找李鴻章,要與他決斗。
本來就是流氓強盜頭子的戈登之所以憤怒,并非要主持什么公平與正義,而是完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作為事先約定投降的見證人,現(xiàn)在李鴻章言而無信,等于讓自己也背上了失信的惡名。戈登認為這是奇恥大辱,怒不可遏,急于為自己正名。
李鴻章自知理虧,只好躲起來,避而不見。戈登不依不饒,又向各方寫信,揭露李鴻章的殺降丑聞。他還向清政府建議,立即將李鴻章撤職查辦,并將蘇州城交還太平軍。遭受了信用危機的李鴻章為平息事態(tài),厚葬了被殺的太平軍將領(lǐng),并在報上發(fā)表公開聲明,說蘇州殺降是清政府的決定,與戈登無關(guān)。由清廷賞賜戈登一件黃袍馬褂,方才平息了事端。
還有一件事,同樣發(fā)生在李鴻章身上,也事關(guān)西方人,事關(guān)信用,與李鴻章的失信,形成了強烈反差。
美國第十八任總統(tǒng)尤利塞特-格蘭特在連任兩屆美國總統(tǒng)后離職,偕妻子周游世界。1879年,格蘭特乘船抵達中國,時任北洋大臣的李鴻章設(shè)宴款待,兩人一見如故。格蘭特隨身攜帶一根名貴的手杖。這根手杖通體雕刻,裝飾十分華美:手柄處鑲有一塊大過拇指的鉆石,周圍用小鉆石環(huán)繞,璀璨奪目,據(jù)說價值“十數(shù)萬金”。李鴻章看到后十分喜愛,反復(fù)把玩,愛不釋手。格蘭特何許人也,當然明白李鴻章的意思。就通過翻譯說:“中堂既然喜歡這根手杖,本當奉贈,只是這根手杖是我卸任時,全國工商各界贈予我留作紀念的。它代表國民公意。不便私自送人。等我回國征得大家同意后,當奉寄致贈?!?/p>
轉(zhuǎn)眼17年過去了,1896年,參加完俄國沙皇加冕的李鴻章開始了他的歐美之行。在紐約訪問期間,前去探視格蘭特的遺孀朱莉婭。格蘭特夫人設(shè)宴款待李鴻章,并邀請工商各界名流百余人作陪。席散后,朱莉婭立即把這根手杖立于臺上,向所有人講述了格蘭特同李鴻章的友誼和手杖的故事。她告訴李鴻章,格蘭特回國后,始終惦記著手杖的事情,因瑣事繁忙,一直沒有機會和各界商量,但生前曾特別囑咐她幫助實現(xiàn)當年的許諾和愿望。然后,朱莉婭面向大家說:“今天適逢李先生來訪,現(xiàn)特請問諸位,是否同意將大家贈予我丈夫的手杖轉(zhuǎn)贈李先生?”滿堂賓客一致鼓掌贊同。于是,朱莉婭當眾將這根手杖奉送李鴻章。
從李鴻章遭遇的兩件與西方人打交道的事情中可以看出,西方人篤信死理,堅守契約,恪守信用。把信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言必信,行必果,決不搞靈活變通,敷衍應(yīng)付。這與凡事重謀略、講變通的國人有著很大的不同,是很值得我們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