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 李廣興 李玉民 崔海霞
摘要介紹了桃樹塑料薄膜覆蓋育苗技術,包括育苗地選擇、種子采集與貯藏、整地與作壟、播種、播種后管理、嫁接與嫁接后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內容,以期為桃樹的育苗提供參考。
關鍵詞桃樹;塑料薄膜覆蓋;育苗技術
中圖分類號S622.104+.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11-0067-01
塑料薄膜覆蓋育苗能夠提高土壤溫度,保持土壤濕度,減少松土除草及灌溉次數。使幼苗出土快,出苗齊,縮短了苗木培育年限,提高了苗木質量和合格苗的產苗量。據調查,塑料薄膜覆蓋育苗當年生桃苗平均高生長為1m,平均地徑為1.6cm,產優(yōu)質苗11.25萬株/hm2?,F(xiàn)將該技術介紹如下。
1 育苗地選擇
育苗地應選擇土壤深厚肥沃的砂壤土、壤土或輕黏土,且要求交通便利,地勢平坦開闊,排灌條件好。
2種子采集與貯藏
采種母樹應選擇生長健壯、豐產性強的毛桃和山桃。待果實充分成熟后采集或在果實脫落后及時從地面上收集。并將果實堆漚或用清水浸泡,使果肉軟化腐爛,然后用木棒沖搗或揉碎,迫使果肉與果核分離,再用清水淘洗干凈晾干即可。于10月中下旬,在室外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土質疏松而又背風的地方貯藏種子。貯藏坑規(guī)格為寬1.0~1.5 m,長視種子多少而定,深60~80cm。坑挖好后,先在坑底鋪5~10cm厚的濕沙;再將濕沙與種子按3∶1的體積比例進行種沙層積或種沙混合堆放在坑內。沙子的濕度以手握成團不滴水,松手觸之能散開的程度為宜??又醒朊扛?m插1束草把,草把高出地面20cm,以利透氣。待種子堆到離地面10~15cm時為止,其上覆以濕沙10~15cm厚,再覆土堆成屋脊形。翌春定期檢查種子發(fā)芽露白情況,待種子露白或桃核破裂時即可播種。在平原農區(qū)母樹很少,育苗單位可以直接到林木良種推廣站購買;也可以在播種前直接購買催好芽的種子,買回后直接播種。
3整地與作壟
耕地于播種前7d進行,對秋耕凍凌的育苗地,應在早春土壤解凍后盡早耙地打垡保墑,對育苗地進行全面整地。耕深25~30cm,結合耕地施入腐熱有機肥22.5~37.5t/hm2,餅肥1 500kg/hm2,復合肥600~750kg/hm2,50%甲拌磷或50%辛硫磷7.5~15.0kg/hm2,加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2.5~37.5 kg/hm2,拌毒土撒入。耕地要求不重耕、不漏耕,并揀出枯枝雜草及其他堅硬固體物。在耕后表面松散時及時進行耙地,耙地時要重視質量,要求耙透、耙實、耙細、耙平,達到上松下實的效果。平床略高于地面數厘米,寬度應根據塑料薄膜寬度結合育苗的行距而定,也可以大田式直接播種,將步道中的土壓在塑料薄膜的邊緣。壟的高度一般在15~20cm,可用八寸步犁進行打壟、機械作壟、人工封壟。壟底寬70~80cm,塄面寬30~40cm,人工封壟最好做成弧形,便于覆膜和澆水。
4播種
塑料薄膜覆蓋育苗必須足墑播種,若土壤干旱,必須先澆水后播種,澆地時不能大水漫灌,最好是噴灌或滴灌。桃樹具有喜光耐熱、耐寒、較耐旱怕澇、不耐鹽堿等特性。因此,春季土壤解凍后宜盡早播種。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合理密度既能提高苗木質量,又能增加單位面積合格苗的產苗量和經濟效益。因此,育苗既不能太密又不能太稀,一般行距為30~40cm,株距為20~25cm,栽12萬株/hm2為宜。按照規(guī)劃的行距定點劃線后,沿育苗行線開深為3~5cm的播種溝,溝要直,底要平,深度均勻一致;再將催好芽的種子按照株距均勻點播在播種溝內,播后立即覆土至溝平。發(fā)芽較長的種子緊貼溝的一側,根向下放直,然后埋土。選用0.015~0.020mm厚的聚乙烯薄膜覆蓋,蓋前床面可噴灑封閉式除草劑,如25%除草醚、50%撲草凈、86%乙草胺等,用法與用量按商品標示說明操作。噴灑后及時進行鋪膜作業(yè),薄膜要拉緊鋪平,緊貼土壤表面,薄膜四周用土壓嚴、壓實,并將薄膜有裂口的地方用濕土壓嚴。
5播種后管理
播種后至發(fā)芽前,要經常檢查塑料薄膜是否破損,有無大風刮開,如發(fā)現(xiàn)后應及時用濕土壓嚴。種子發(fā)芽出土后每天上午9時以前和下午4時以后破膜,使新芽露出膜外,四周用土壓嚴。破膜時用利刀或刀片貼芽邊劃1道小口,把芽拔出,也可以劃“+”小口,但要保護幼芽。苗期要加強肥水管理,于4月下旬和5月中旬分別追施尿素150~225kg/hm2,根據土壤墑情適時適量澆水,并及時排出田間積水。對步道內以及個別穿膜生長的雜草應及時除去。
6嫁接與嫁接后管理
當苗木高生長達到50cm,地徑生長為0.9cm左右時嫁接,一般在5月中下旬進行。嫁接時選擇優(yōu)良品種,采集中齡樹上的一年生枝條,取成“盾形”芽片或用雙刀取成“方塊”形芽片。在砧木距地面5~10cm高的光滑處開成“T”字形口或“方塊”形口,將接芽迅速放入,使形成層對齊后,用條狀塑料薄膜將接芽綁緊,并密封傷口,露出接芽和葉柄。嫁接后7~10d檢查成活情況。傷口愈合好,接芽色澤新鮮,葉柄觸之即落,說明已嫁接成活,可以松綁。松綁時首先把苗干折斷,在接芽上方1.5~2.0cm處向接芽的背面將苗干折斷,順放在行間,然后松綁。折干能利用原來的枝葉輔助新
梢生長,防止行間雜草叢生,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把保留苗干上的萌生芽全部抹除,減少養(yǎng)分消耗和競爭生長,促使接芽萌發(fā)。待接芽新梢高生長達到5cm以上時,在新梢上方1cm處將苗干剪截,剪口要平滑,防止劈裂,保護好新梢,培育成新的苗干,并把剪下的枝清理出育苗地。于6月下旬追施尿素225~300kg/hm2;7月中旬追施復合肥225~300kg/hm2,若土壤干旱,應先澆水后追肥。
7病蟲害防治
噴灑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防病害。用3%、5%、10%、20%的啶蟲脒或吡蟲啉75~150mL/hm2對水150~225kg噴霧防治蚜蟲。噴灑18%綠亨阿維柴油乳油2 500~3 000倍液或20%三氯殺螨醇乳油500~1 000倍液防治紅蜘蛛。用菊酯類農藥防治食葉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