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超
摘要未成年人已成為我國網絡用戶的主力軍,他們在接觸網絡文化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成為網絡負面影響直接侵害的對象。本文從網絡隱私權的界定入手,分析青少年網絡隱私權保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對比中美對未成年人隱私權保護的現狀,從立法、技術措施、行業(yè)自律和社會教育等方面提出幾點改善建議。
關鍵詞未成年人網絡隱私權保護
中圖分類號:D92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6-117-02
一、網絡隱私權的界定
(一)網絡隱私權的概念
“網絡隱私權”一詞并非法律術語,而是從學理角度在傳統(tǒng)隱私權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新概念。由于這一領域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關于網絡隱私權確切而統(tǒng)一的定義目前還沒有形成。有學者認為,網絡隱私權是指個人對以數據、符號形式收集和儲存于計算機及網絡中的有關自己的信息資料加以控制和利用以及排除非法干擾的權利。相較于這一抽象的界定,學界普遍接受的概念是,網絡隱私權指自然人在網上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和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收集、復制、利用和公開的人格權。
(二)網絡隱私權的范圍
學界普遍認同網絡隱私權的保護范圍主要有:個人數據、個人私事和個人領域。
1.個人數據
在網絡環(huán)境中,個人數據是網絡隱私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第一,個人登陸身份。用戶在登陸網絡過程中,應服務商要求而必須在網絡上注冊的姓名、年齡、住址、身份證號碼、工作單位、住宅電話及手機號碼等個人敏感資料。
第二,個人收入、信用、財產、消費等私密信息。包括信用卡號、電子消費卡號、上網賬號及密碼,個人財產狀況等等,未經被人同意,不得泄露。
第三,網絡活動軌跡。個人在網上的活動軌跡,如活動內容、瀏覽蹤跡、地址等均屬于個人隱私,顯示、跟蹤并將該信息公諸于眾或提供給他人使用,也屬于侵權。比如,將某人辦公時間上網等信息公諸于眾,使其形象受損,可構成對網絡隱私權的侵犯。
2.個人私事
網絡用戶可以在網上進行購物消費、遠程教育、查找資料及進行電子商務等活動,無論是公開還是私密的,只要是與公共利益無關的私人活動,就都屬于網絡隱私權保護的范疇。
3.個人領域
網絡雖然具有虛擬性,但是用戶在其中也擁有自己的領域。首先是用戶自己計算機終端上的數據信息,未經用戶許可設置共享不得被侵入;其次是用戶的個人主頁、個人電子郵件等數據資料,雖然存放于網絡服務器上,但存放這些數據資料的空間仍然屬于個人領域。
當然,上面所述的保護范圍內的內容并非是絕對的,也允許例外的出現。
二、對未成年人網絡隱私權保護的必要性
(一)主觀原因
1.未成年人社會閱歷較少,心智尚不成熟,容易泄露個人隱私
未成年人受年齡、智力等自身因素的影響,缺乏是非判斷力和自我保護能力,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而輕易泄露個人隱私。1996年美國媒體教育中心(CME)發(fā)布了一份關于兒童營銷中使用因特網的報告。該報告提供了網站收集兒童信息的實例:在“永遠的蝙蝠俠”網站,提供私人信息成為一種是否“忠誠”的考驗?!熬W絡好公民們,幫助戈登長官完成愚人村的人口調查”。其獲得的大量信息與購買習慣和偏好有關,具有很大的營銷價值。
2.未成年人的維權意識淡漠
在自己的個人數據被侵犯時要么意識不到,要么不知所措,聽之任之,這更加姑息放縱了對青少年網絡隱私的侵權行為。
3.未成年人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
國家和社會理應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予以特別保護,這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體現,對未成年人網絡隱私權的保護也是如此。
(二)客觀損害結果
1.未成年人提供個人信息給網站,使其人身安全受到潛在威脅
由于網絡的不確定性和公開性,未成年人隨意泄露個人信息會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從而更容易傷害未成年人的身心,給他們的成長之路造成不可磨滅的消極影響。美國警方2005年的記錄顯示,在過去3年通過網絡誘導試圖進行性犯罪的報告高達5000起。新型犯罪的記錄足以引起社會的關注,個人信息在網絡上的隨意傳播已經嚴重影響了未成年人的安全。
2.未成年人向網站泄露的是整個家庭的信息
未成年人向網站泄露的往往不止個人信息,還包括整個家庭內部所有成員的信息,這為家庭安全埋下了隱患。據調查,在美國7~17歲的孩子有三分之二愿意在網絡上交換各自家庭的財務秘密,有一部分則愿意以私人資料換取免費禮物,企業(yè)經營者可以輕而易舉并以最小代價從孩子處獲取對他們有利的信息。而對家庭信息的泄露可能會給家庭財產帶來損失,如泄露父母信用卡號極易發(fā)生金錢被盜的現象。
三、對未成年人網絡隱私權保護的可能性
計算機網絡在中國興起不過20年,而網絡發(fā)展時間較長的發(fā)達國家已紛紛制定法律保護網絡隱私權,在實踐中使得對網絡隱私權的法律保護成為可能。其中美國對未成年人網絡隱私權的特別保護最具有典型性,主要包括法律、行業(yè)自律和安全港模式三方面。
(一)法律方面
美聯邦政府1999年10月21日通過的《兒童網上隱私權保護法案》,為世界各國保護青少年網絡隱私提供了法律借鑒。其主要內容有:“要求與兒童有關的商業(yè)網站經營者,或有意向兒童收集個人數據的網站經營者:禁止以不公平或欺詐方式收集、使用及披露13歲以下兒童網絡個人數據;任何通過網絡公告、筆友、電子郵件服務、留言板或討論室等途徑收集的13歲以下兒童個人數據,必須:(1)在網站上有顯著鏈接,以告知其收集、使用及披露兒童個人數據的方法,說明文字必須語意清晰,避免產生歧義;(2)必須征得家長同意;(3)家長有權審視其子女數據檔案;(4)家長有權要求刪除其子女數據及禁止數據被進一步地收集或使用;(5)使用合理方法,讓父母由機會防范其子女的個人數據被收集或使用;(6)建立合理程序,確保被收集的兒童個人數據的安全性與完整性?!?/p>
可以看出,美國的《兒童網上隱私保護法案》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保護對象只是13歲以下兒童,不適用于對所有未成年人的保護。該法案只禁止以不公平或欺詐的方式收集、使用及披露13歲以下兒童的網絡個人數據,為什么不適用于13-18歲的未成年人呢?而根據賓夕法尼亞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13歲以上未成年人比13歲以下未成年人更容易泄露他們家庭的隱私信息。另一方面,該法案只適用于私營性質的網站,對政府機關等公益網站并無約束力。公益性網站并不必然對未成年人隱私信息保護更全面,也應該納入法案的約束中。
(二)行業(yè)自律措施
網絡業(yè)界在自律方面付出了許多努力,許多網站在隱私聲明中專門設立了保護兒童隱私的條款,對兒童網絡隱私的保護做出了特殊的規(guī)定。比如Yahoo網站的隱私聲明中就專門設有兒童條款,具體規(guī)定如下:“中國雅虎十分關心所有用戶(特別是兒童)的安全及隱私。因此,若父母希望其十歲以下子女得以使用本服務,必須先設立‘雅虎家庭賬號。當您設立‘雅虎家庭賬號并將您的子女姓名納入賬號,您至少應證明您已滿十八歲,且為雅虎家庭賬號所列兒童之法定監(jiān)護人。您將兒童姓名納入您‘雅虎家庭賬號時,您即允許該兒童使用所有的服務,包括電子郵件、立即信息服務及所有其它服務?!鳖愃频碾[私聲明在美國各大門戶網站得到了廣泛運用,該隱私保護政策是基本符合前述法案要求的。
(三)安全港模式
為了更好實現立法目的,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還提出了將行業(yè)自律與立法規(guī)制相結合的保護兒童網絡隱私權的安全港模式:即業(yè)界可依其需要及屬性制定保護兒童隱私權的自律規(guī)范,該規(guī)范經聯邦貿易委員會批準之后即為安全港。有關的網絡服務商只要遵守了該規(guī)定就被認為遵守了有關要求,可以免責。安全港模式是美國在兒童網上隱私權保護中創(chuàng)設的制度,目前僅僅適用于兒童網上個人隱私權的保護,是一種將行業(yè)自律和立法規(guī)制相結合的新型模式。
四、我國未成年人網絡隱私權的保護
未成年人是中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能否健康快樂成長關系到民族的存亡。未成年人的網絡隱私權若遭到侵犯,對個人身心、對家庭和國家的穩(wěn)定都會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害。尤其在當前中國互聯網業(yè)迅猛發(fā)展的階段,保護未成年人網絡隱私權有了更深刻的意義,中國應該通過各種方式積極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個潔凈、安全的網絡世界。
(一)我國對未成年人隱私權保護的現狀
1.相關法律規(guī)定
雖然《憲法》條文上沒有“隱私權”字樣,但第38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有學者認為,人格尊嚴蘊含了隱私權的內容,所以這一條文就包括了對隱私權的認可和保護。同時,第39、40條也明確規(guī)定了公民私生活安寧權和私生活秘密權。
《刑法》也界定了誣告陷害罪、侮辱罪、誹謗罪,侵犯通信自由罪等法律條文,此外還包括《刑訴法》和《民訴法》關于未成年人和涉及公民隱私權案件不公開審理等。當然,隱私權作為公民的一項民事權利,《民法通則》分別在第99條、100條、101條、102條規(guī)定了侵犯公民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和榮譽權的民事責任,將公民隱私權劃歸名譽權范疇加以保護。
2000年12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頒布的《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第4條規(guī)定“為了保護個人及其他組織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利,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構成犯罪的,依照法律規(guī)定追究法律責任非法截獲、篡改、刪除他人電子郵件或者其他數據資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吨袊糜嬎銠C互聯網國際聯網管理辦法》第11條也規(guī)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計算機國際互聯網從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統(tǒng)和網絡安全、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的活動”。另外,《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安全保護條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也做出了相關規(guī)定,這對維護青少年網絡隱私權提供了法律法規(guī)依據。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0條規(guī)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5條第3款規(guī)定:“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聞報道、影視節(jié)目、公開出版物不得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
上述法律關于未成年人隱私保護的規(guī)定同樣適用于未成年人的網絡隱私權,但這些規(guī)定零散、雜亂、不易操作。就目前而言,網上隱私權的理論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專家、學者對網上隱私權的論述也是鳳毛麟角,也不能完全求助于傳統(tǒng)隱私權的保護手段來保護網上的隱私,許多關鍵性、原則性的問題尚無定論,更談不上青少年網絡隱私權了。而隨著我國青少年上網人數的猛增,青少年網絡隱私權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必然日益突出。
2.行業(yè)自律措施
從我國網絡隱私保護的實際操作來看,著名的網站如新浪、搜狐等都在各自的網站上張貼了自己的隱私保護政策,但其隱私保護政策尤其是有關兒童在線隱私的保護政策是很不完備的。
(二)關于我國未成年人網絡隱私權保護的幾點建議
1.制定《未成年人網絡隱私權保護法》
我國未成年人上網的數量在近幾年急劇上升,根據互聯網信息中心的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06年,中國網民總數達到1.23億人,其中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網民達1830萬人,占到網民總數的14.9%。未成年人網絡隱私也受到越來越嚴重的威脅,而我國的現有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對未成年人隱私權的保護內容十分籠統(tǒng),對網絡隱私權更是只字未提。因此,由必要制定獨立的《未成年人網絡隱私權保護法》,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保護。
2.提倡行業(yè)自律
網站首先應該制定隱私權保護聲明,在其中設立專門的未成年人隱私權保護條款,或者制定獨立的未成年人隱私權保護聲明,其中要明確網站在收集、整理、利用未成年人個人信息時必須經過的程序。其次,應該使用合理方法,讓父母由機會防范其子女的個人數據被收集或使用;建立合理程序,確保被收集的兒童個人數據的安全性與完整性。
3.完善技術措施
應通過相關技術加強對網絡信息輸入、傳播、提取、交流、處理等過程監(jiān)控和管理,特別是應恰當使用網絡監(jiān)控技術。改變網絡經營者處于強勢地位的技術保護模式.采用更為合理的個人隱私選擇平臺P3P模式。指導青少年使用諸如匿名軟件、Cookies抑制器、電子郵件過濾器、匿名支付系統(tǒng)等防范網絡隱私被侵犯的網絡工具。
4.加強法制教育,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新聞媒體要加大青少年網絡法律知識宣傳與普及工作,要讓廣大青少年明白隱私權的內容包括哪些,什么行為可能導致隱私侵權,侵權發(fā)生后應該怎么辦等等。學校、家庭和社會要采取切實可行的辦法對青少年積極引導,如聘請法律界知名人士就網絡上的法律問題舉辦講座、出版青少年網絡法律手冊讀本、開通青少年法律網站等,加強青少年上網的法制與安全意識,強化其自我保護能力,營造積極、良好的網絡行為氛圍,爭做文明網民。
未成年人網絡隱私權的保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尤其在中國的隱私權保護還有很大缺陷的法律現實面前,我們更要明確目標和道路,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法律、自律、學校、家長、媒體、社會機構聯合起來,為未成年人建立一個安全的網絡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