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應 蓋鴻宏
一、墻壁在球性練習中的運用
對墻連續(xù)擊球。練習者離墻面的距離以自認為合適為宜(如圖1),一般在150cm左右;擊球時拍面稍后仰。此練習可細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對墻連續(xù)擊球不規(guī)定落點區(qū)域;第二層次是對墻連續(xù)擊球于墻上的半徑10cm的圓圈內(nèi)或邊長為20cm的正方形內(nèi),第三層次是練習者按一定順序或者有選擇地擊中墻上的上、下,左、右不同大小的目標范圍內(nèi)。此練習是球性練習的較高境界,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落點意識和擊球精準度。
二、墻壁在反手推擋技術教學中的運用
1)側對墻壁看肘臂。學生可以利用靠近墻壁側對之站立,用墻壁來對照反手推擋在引拍肘靠近腰(如圖2),在迎球撞擊時的前臂前伸的直線性(如圖3)。
2)面壁伸臂有標準,學生站在墻壁前的適宜距離處,進行持拍推擋模仿練習時,要求手臂前伸球拍觸墻,將動作做到位、做完整(如圖4)。觸墻時還可標志拍面的稍前傾角度,用球拍的上邊緣觸墻,完成80°左右的調(diào)節(jié)要求(如圖5)。根據(jù)個人的身高,在墻壁上做一個標志點,保證前臂端起,平行于臺面向前撞擊來球(如圖6)。此動作在球拍輕觸墻壁瞬間,可以停住,如此還可以檢查一下學生的球拍在垂直軸上面的左右偏斜角度(參考圖5)。此動作還可以結合單步、并步進行練習,這將更加有利于學生在臺上的有球動作練習,因為初學者對擊球落點的控制能力較弱,學生假如沒有在移動中擊球的習慣和能力,將很難保證在擊球時身體正對來球,也無法完成一定質量要求的擊球動作,更談不上擊球動作的連續(xù)性和來回擊球了。
3)球擊落臺推向墻,在進行乒乓球反手推擋技術動作教學時,小部分女生由于機體因素、環(huán)境因素和心理因素的負面影響,再加上球性不熟悉,往往表現(xiàn)為做推擋動作時,前臂伸不出去,或前伸迎球太晚,或即使伸出去也觸不到乒乓球,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有:第一,擊球者球性差,對來球的彈跳規(guī)律還沒掌握,第二,擊球者的手——眼聯(lián)動能力較弱,刺激過程和反應過程的聯(lián)系還不夠密切和協(xié)調(diào)。我們通過對墻擊落臺反彈球(如圖7),盡量讓球在球拍、墻壁和臺面間來回跳動,一是熟悉球性,二是建立和強化擊球者的完整擊球動作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和外在的擊球時空節(jié)奏。
三、墻壁在正手攻球技術教學中的運用
1)引拍太大墻限制。在做正手攻球的持拍模仿練習時,學生動作的自我調(diào)節(jié)和制動能力不強,引拍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可以考慮讓學生側背對墻壁站立,以右手執(zhí)拍者為例,在后面的右腳跟距離墻壁20cm左右,利用墻壁的限制功能(如圖8),加強身體肌肉的制動能力,如此這般可以規(guī)范和限制學生向后或向下引拍(靠輕觸墻壁時的觸點來判斷)幅度過大的隨意性。
2)壁鏡模仿更規(guī)范。在墻壁上貼一面高180cm、寬120cm的鏡子,對于那些正手攻球引拍不到位、揮拍動作不太規(guī)范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面對鏡子做擊球模仿動作練習,這樣學生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動作問題出在哪里,為師生改進技術動作提供參考。
3)要領上墻實踐忙。在乒乓球室的墻壁上開辟出一塊“乒乓園地”,在上面展示有關乒乓球理論和技術介紹的知識,或將乒乓球技術動作方法以口訣的形式編寫出來,以便學生誦讀、記憶和實踐。如正手攻球的口訣:
切忌抬肘握拍松,腰臂右轉重心動,前臂向前左上攻,傾拍稍前擊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