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齊晉鞌之戰(zhàn)》中的兩處“從”

      2009-07-23 08:42
      文教資料 2009年15期
      關鍵詞:用法意義

      彭 慧

      摘 要: 《齊晉鞌之戰(zhàn)》是《左傳》中的名篇,被多家古漢語教材收錄,然而,對于文中“綦毋張喪車,從韓厥曰:‘請寓乘。從左右,皆肘之”一句,各教材的處理卻不盡相同。本文從上下文語義及“從”的具體用法入手,分析了眾說的疏漏,闡明了兩“從”的含義。

      關鍵詞: 《齊晉鞌之戰(zhàn)》 “從” 用法 意義

      《齊晉鞌之戰(zhàn)》是《左傳》中的名篇,被多家古漢語教材收錄。筆者研讀時發(fā)現(xiàn),對于文中“綦毋張喪車,從韓厥曰:‘請寓乘。”的“從”,多數(shù)教材均未作注,如王力《古代漢語》[1]、郭錫良《古代漢語》[2]、朱振家《古代漢語》[3]、殷國光《古代漢語》[4]、鄒德文《古代漢語》[5]、魏清源《古代漢語》[6]等;而對下句“從左右,皆肘之”中的“從”,王、朱、鄒、魏幾家注為“因為綦毋張是寄乘,所以說是‘從”,郭、殷兩家則未單獨作注??v觀幾家注疏,前種方式較為細密,但容易使人以為兩“從”意義相同,并與“跟從”義有關,后種方式則失之粗疏,含混不清。仔細斟酌之后,筆者以為,兩“從”各有所指,且與“跟從”義無關,前者為介詞,表“向、對”;后者為動詞,表“到、往”。

      首先,就前“從”而言,一方面,“從”用作介詞,引進言談的對象,前人已有論及。漢語史上,這一用法雖不為多,但仔細檢閱,文獻中仍不乏用例,如:

      (1)《晏子春秋·內篇》:“公下車,從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棄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約也,夫子不顧社稷百姓乎?”

      (2)《漢書·翟方進傳》:“方進自傷,乃從汝南蔡父相問己所能宜?!?/p>

      (3)《漢書·夏侯勝傳》:“勝從父子建,字長卿,自師事勝及歐陽高,左右采獲,又從《五經》諸儒問與《尚書》相出入者,牽引以次章句,具文飾說?!?/p>

      (4)《全唐詩》柳宗元《首春逢耕者》:“聊從田父言,款曲陳此情?!?

      (5)《太平廣記》卷二百三《王中散》:“山甫方從客問曰:‘向來所操者何曲?他處未之有也?!?/p>

      (6)《太平廣記》卷二七九《陸洎》:“承嗣與諸客訪之,洎從客曰:‘某明年此月,當與諸客別矣。”

      另一方面,“從韓厥曰”是一個“介賓+動”結構,若理解為連動結構,句法上雖無不可,語義上卻不合邏輯。事發(fā)之時,齊軍已經戰(zhàn)敗,晉帥韓厥在乘勝追擊的途中遇到綦毋張,并同意搭載這位喪車的“戰(zhàn)友”。結合戰(zhàn)爭實際來看,綦毋張“請寓乘”的請求只能是在驅車疾馳的韓厥注意到他或停車下馬的情況下提出的,而不可能是在韓厥毫無察覺的情況下,綦毋張跟在他的車后提出這一請求,因為在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徒步的一方若未被駕車的另一方及時發(fā)現(xiàn)的話,二人的對答基本上是無法實現(xiàn)的。當然,單就文章本身而言,綦毋張“跟在韓厥的車后說”并不表示韓厥未曾注意到他,但若已注意到了,那么“跟在車后提出請求”就顯得有悖常理了。

      其次,就后“從”而言,一方面,“從”用作動詞,表示“往,到”,《漢語大詞典》與《漢語大字典》均有收錄。古籍中,“從”表“往、到”的用法亦大量存在,如:

      (1)《楚辭·天問》:“四方之門,其誰從焉?西北辟啟,何氣通焉?”

      (2)《大戴禮記·諸侯遷廟》:“從至于廟,群臣如朝位,君入立于阼階下,西向,有司如朝位?!?/p>

      (3)《東觀漢紀》卷十:“銚期為太中大夫,從到洛陽,拜為衛(wèi)尉?!?/p>

      (4)《〈抱樸子〉序》:“故權貴之家,雖咫尺弗從也;知道之士,雖艱遠必造也?!?/p>

      (5)《全唐詩》劉禹錫《和仆射牛相公見示長句》:“流輩盡來多嘆息,官班高后少過從?!?/p>

      (6)《舊唐書·李晟傳》:“晟既罷兵權,朝謁之外,罕所過從?!?/p>

      上舉諸例不僅從語義層面證明了“從”有“到”義,而且從句法角度進一步印證了這一事實。其中,例(1)為動詞的“從”單用,意即“往、到”;例(2)(3)中,“從”分別與動詞“至”、“到”同義連文,詞義也很明顯;例(4)中,“從”與動詞“造”相對成文,均表“往、到”之義;例(5)(6)中,“從”與“過”亦為同義連文,“過”表“經過、路過”,“從”表“前往、到達”,二者連用,引申為“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往來”。

      另一方面,結合文義來看,該句旨在說明綦毋張登車之后二人的不同舉止,并通過綦毋氏“從左右”的自然舉措與韓氏“皆肘之”的異常反應的鮮明對比,回應上文韓厥夜夢父言“旦辟左右”的背景說明。因此,與“肘”相對,“從”重在表現(xiàn)一人的行為舉止,而非描述兩人的狀態(tài)關系,換言之,“從”應當理解為一個趨向動詞,而不是一個關系動詞,所以較之“(綦毋張)跟在左邊和右邊”或“(綦毋張)站在左邊和右邊”,將“從左右”理解為“(綦毋張)走到左邊和右邊”更為妥帖。

      綜上所述,“跟從、跟隨”的含義已在動詞“寓”中得到了明確體現(xiàn),無論是“從韓厥曰”還是“從左右”,兩“從”的意義與此均無所涉。當然,“向”、“到”兩義又非憑空而生,而是深深植根于“從”的詞義發(fā)展系統(tǒng)中,并與“跟從、跟隨”有直接的源流關系。

      “從”,甲骨文作“”,乃二人側立并行之狀,本指“隨行、跟隨”,如《左傳》隱公十年:“宋人、衛(wèi)人入鄭,蔡人從之伐戴?!薄墩撜Z·公冶長》:“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隨行”便意味著一定的目的和過程,于是詞義便由此引申為“前往,到達”。介詞“從”同樣是在“隨行”義的基礎上產生的,正如馬貝加先生所言,由與人相隨發(fā)展到與空間相隨,“從”便完成了由動詞向介詞的轉化[7]。介詞“從”最早用為處所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始發(fā)、經由、處所及方向等①,如:

      (1)《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丙戌,單子從阪道,劉子從尹道伐尹。”(始發(fā))

      (2)《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側行辭讓,從東階上?!保ń浻桑?/p>

      (3)《左傳·宣公二年》:“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墻,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保ㄌ幩?/p>

      (4)《三國志·魏書·董卓傳》裴注引《英雄記》:“又趨陳留王,曰:‘我董卓也,從我抱來。乃于貢抱中取王?!保ǚ较颍?/p>

      其中,在表動作運行的方向時,“從”與“向”意義相通,而“向”在引進運行方向的同時,還被廣泛用于引進言談的對象,如:

      (1)《三國志·魏書·閻溫傳》:“溫向城大呼曰:‘大軍不過三日至,勉之!”

      (2)《世說新語·雅量》:“后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謂以小人之慮,度君子之心?!?/p>

      于是,在詞義聚合同化原則的作用下,受“向”的影響和類推,“從”也具備了引進言談對象的功能。

      總之,詞語“從”的用法復雜多變,《齊晉鞌之戰(zhàn)》“綦毋張喪車,從韓厥曰:‘請寓乘。從左右,皆肘之”一句中,兩“從”的意義均已不再是本義,而是詞義引申后的結果“向”和“到”。對此,各類古漢語教材可以重新作注,避免誤解。

      注釋:

      ①文中有關介詞“從”的用法主要參考馬貝加先生《近代漢語介詞研究》,中華書局,2002.

      參考文獻:

      [1]王力.古代漢語[M].北京:中華書局,1981:32.

      [2]郭錫良.古代漢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38.

      [3]朱振家.古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0.

      [4]殷國光.古代漢語[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94.

      [5]鄒德文.古代漢語[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38.

      [6]魏清源.古代漢語[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6:45.

      [7]馬貝加.近代漢語介詞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2:23.

      猜你喜歡
      用法意義
      address的高級用法你知道嗎?
      “how many和how much”的用法知多少
      “作”與“做”的用法
      有意義和無意義
      特殊用法
      “撞車”、“撞衫”及其流行中的三種用法
      浮梁县| 富民县| 天津市| 诏安县| 淳安县| 郓城县| 合江县| 彭州市| 蓬安县| 贵南县| 阿城市| 太谷县| 连州市| 乌苏市| 额济纳旗| 东至县| 开封县| 高阳县| 宽城| 彭山县| 五家渠市| 台中县| 老河口市| 河池市| 察哈| 泾阳县| 上饶县| 大埔县| 隆昌县| 沾化县| 宜章县| 深泽县| 金溪县| 天门市| 仲巴县| 乐山市| 老河口市| 桂平市| 特克斯县| 南部县| 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