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我和爸爸去鄉(xiāng)下爺爺家。我發(fā)現(xiàn)八十多歲的爺爺說話真好玩,無論說什么話,末尾總要帶上一句“是不是?”我細細想了一下,對呀,爸爸跟媽媽發(fā)生“戰(zhàn)爭”時,說話也帶著“是吧”這個小尾巴。聽爸爸說,這是口頭禪,說話時經(jīng)常不自覺“帶”出來。我想了想,我也有口頭禪。不過,我的口頭禪在不同年齡段,可是千變?nèi)f化的,體現(xiàn)著“與時俱進”的思想。不信,下面試舉幾例:
3歲——“啊”
聽媽媽說,我小時候特憨厚,開口說話晚了點兒,3歲了,還不會說一句完整的話,但我會說一個字——啊。不過,“啊”字也讓我吃盡了苦頭。一次,我看見柜子上放著一袋鹽,我還以為是甜絲絲、涼爽爽的冰糖呢。趁著媽媽做飯去了,我偷偷地踩著凳子,捧起一大袋鹽全吞進了嘴里,當時的感覺我全忘了,聽媽媽說,正在做飯的她先是聽到“哇”的一聲,緊接著是號啕大哭。媽媽跑出廚房一看,只見我閉著眼睛、伸出舌頭、兩只小手往嘴里掏著什么,雙腳也沒有閑著,蹦蹦跳跳來回轉圈??吹綃寢寔砹?,我急著喊救命,可媽媽聽到的只是“啊”的聲音,虧得我腳邊放著的空鹽袋,媽媽才明白了一切……
5歲——“然后”
告別了懵懵懂懂的時代,我邁入了幼兒園的大門。一天上課時,老師講故事,講著講著,老師說了“然后”這個詞語。
此后,這個詞便成了我的口頭禪。鄰居家王阿姨問我:“在幼兒園里,你都吃什么飯?”我想了想,回答說:“阿姨,我‘然前吃米飯,‘然中吃面條,‘然后喝稀飯?!本瓦@么一句話,差點兒惹得阿姨上醫(yī)院。為什么?大笑不止,肚子疼得厲害唄。媽媽告訴我,沒有“然前”和“然中”這兩個詞。后來,人家再問我在學校里上什么課?我就響亮地回答:“今天早上先上晨讀,然后上語文,然后上數(shù)學,然后上美術?!痹趺礃樱俊皩W以致用”吧,咱是不是挺棒的!
7歲——“原來如此”
數(shù)學課上,老師在黑板上出了一道很難的題,讓我們做。我想也沒想,就舉起了手,老師便點了我的將。我上去一看,傻眼了,我不會!老師只好在一邊開導:“這道題這樣這樣做……”我連連點頭,不住地說:“原來如此,原來如此!”老師見我“聽懂”了,就讓我做一遍,可我是石頭掉進水桶里——撲通(不懂),哪知道怎么做呢。老師在一邊說:“好好聽講,才會做題?!蔽胰粲兴嫉攸c點頭說:“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10歲——“What”
自三年級起,我們開始學英語了。
我知道了“one”是一,“two”是二,我的口頭禪也發(fā)生了變化,變成了“what”,是“什么”的意思。
每當我看不見,或者聽不懂什么意思時,“what”這個“洋字”就會從口中吐出來。今天辦黑板報時,翟明銳畫著畫著,突然回過頭來,朝我喊:“拿黑板擦!”我離她太遠了,脫口而問:“What?”翟明銳又把剛才說的話重復了一次。我趕緊把黑板擦遞過去,嘴里不忘說著“What?”“黃泰榕,拜托你不要‘what好不好?”翟明銳抗議說?!埃議at?”可是我沒聽清,又來了一句,翟明銳哭笑不得。
未來——?
未來在發(fā)展,將來我的口頭禪是什么,誰知道呢?不過,不管將來我的口頭禪是什么,我的口頭禪都會伴我成長,它是我成長的忠實記錄者。
指導老師田樹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