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強
公元606年,科舉制取代九品中正制,以“投牒自進”(自由報考)、“程文去留”(優(yōu)劣取舍)、自下而上逐級淘汰的篩選辦法,不僅給各階層知識分子面前擺了個金燦燦的飯碗,而且里面盞滿了吃不完的皇糧。
他是幸運的,他第一個捧走碗,連同里面的糧——
陽光終于累了,疲憊不堪地收攏起曬了一天的網(wǎng),倚在一座山峰的肩膀上,望著山谷里一束黃昏的炊煙出神。大山深處的古剎,掩映在蒼翠的山林之中,被一層淡淡的霧靄涂上了隱隱約約的金輝。
茶亭里的兩個人,停下手中的棋子。僧人正視著儒生,幽幽地說:“君有析理明斷之才,不妨人世以求志達!”語罷斜披斗笠,他孤單的背影在儒生牽掛的目光中,漸漸融入了青郁的深山。
時值公元7世紀初。此前的581年,北周靜帝把江山“隨”給了一個叫楊堅的國公,就是歷史上的隋文帝。新朝初誕,改革大刀闊斧,而其中一項便是人才選拔制度的完善。在這之前,歷朝歷代均以九品中正制選才,這項制度的最大弊端就是“門第觀念”。如果一個人出身寒門卻才華橫溢,那么即便他努力終身,也難有作為。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就是對當時官場的最佳描摹。聰明的隋文帝,發(fā)現(xiàn)了自己想要利用的廣大群體正在把不滿轉(zhuǎn)化為不安定,就下決心為這個群體謀一些福利和希望。于是在開皇八年(588年)設立德、才兩科選拔人才。隋煬帝即位后,又新設考試文辭的“進士科”取士。
深山古剎中,與僧人對弈的儒生走出大山之時,正是隋朝大業(yè)年間。他很幸運,因為他趕上了這個好時機。儒生把握了這次科舉的機遇,一步躥到歷史的前臺。
他就是中國科舉史上有名可考的第一位狀元——孫伏伽。
正如僧人所料,孫伏伽出山之后初顯身手,就將進士頭銜收入囊中。但是對于當年眾多的考碗族而言,考中進士并不等于就此當上了公務員。當時科舉考試給獲雋者發(fā)榜,就像現(xiàn)在舉辦高等學歷考試給合格者頒發(fā)證書一樣,只是認可了考生具有報考公務員的一種資格。至于這個人能不能捧上金飯碗,權(quán)力不在教育部而在人事部,也就是設置“四試三選”的吏部。這一類吏部舉辦的定期考試,才算是真正的公務員錄用考試。
所以,孫伏伽只得默默走回書房,撥亮黝黑的油燈,繼續(xù)備考。從斑斕的燈花里,他隱約看到了遙遠的家,斑駁的墻壁,屋檐上破舊的草氈,心中頓時升騰起進取的渴望。他的目標是考進朝廷的最高審判機關——大理寺。
在隋代,科舉士人、貴族子弟、軍功人員、基層干部等都可以報考大理寺公務員。出身不一樣,試卷亦有別,但都要測試“疑案”的處理能力。已有工作經(jīng)驗的基層干部自然占便宜,但孫伏伽依然憑借自己在“理刑斷獄”方面的天賦殺出重圍,競爭上崗。
在大理寺,孫伏伽發(fā)現(xiàn)公務員群體中齷齪循默者有之,得過且過者有之,墨守成規(guī)者有之……總之是捧著金飯碗,恣情度流年。目睹此情此景,孫伏伽內(nèi)心對他們充滿了鄙夷,因為他已敏銳地察覺到了隋煬帝昏庸無道,隋帝國大廈將傾的隱患;混跡官場、庸碌無為的最終下場,必然是在即將到來的新王朝中幾無立錐之地。于是他決定加大人力資本的投入,不斷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不斷充實自我,提高自己的理政能力,提高自身的內(nèi)在價值。因此即便是身處黑暗散亂的隋朝官場,孫伏伽也因為德才兼?zhèn)涠@得提拔,被派往京畿重地萬年(今陜西西安)縣任法官。孫伏伽在任上勤政愛民,事必躬親,審清了許多陳年大案,也贏得了赫赫政聲。
公元618年,隋朝國戚李淵在晉陽易幟,起兵反隋。不日長安即克,唐政府定都于此。孫伏伽順應時勢,投奔到李淵麾下。剛開始,李淵并沒有把這個縣級法官放在眼里,只是考慮到孫在萬年縣很有政績,才順水推舟,讓他在原來的崗位上繼續(xù)發(fā)揮才干。至于那些早就看不順眼的官場混混,則全被新皇帝掃地出門。
為了汲取隋煬帝拒絕受諫而亡國的教訓,李淵下旨,鼓勵大小官員上書言事,可以指責君王過錯,評議朝政得失。眾大臣明白,這是開國皇帝常有的姿態(tài),所以沒人愿意當出頭鳥。李淵正揚揚自得于一片贊美聲中時,突然,意想不到的事發(fā)生了:區(qū)區(qū)一介縣級法官,居然趁此機會,連上三折,把皇帝近期的失誤兜了個底朝天。
孫伏伽在奏折中義正詞嚴地說: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天下,一言一行都會被史官記錄下來,怎能不慎重?您起兵晉陽不久,就接受了下屬獻上的獵鷹、琵琶、良弓等物品,還予以重賞。您有沒有想過這就是前朝的弊風,隋煬帝就是因為“恣其心”而亡國毀身的啊!
李淵閱折大愧,趕緊放飛了獵鷹,封存了琵琶、良弓,下詔蕩滌前朝弊習,同時表示自己要率先垂范??蓻]過幾天,前線傳來了捷報,李淵一高興,決定在玄武門搞重大慶典。又下旨讓太常寺全權(quán)辦理相關事宜。太常寺卿極欲美化政績,哄皇帝開心,就想出了“五百歌妓獻舞玄武門”的餿點子,可眼下朝廷草創(chuàng),連演出的服裝都甚是匱乏。無奈之下,太常寺只得下達行政命令,在民間緊急借調(diào)婦女裙襦500套。這件事被孫伏伽知道了,又上一折:百戲散樂,是隋末淫風,獻舞玄武實在有損陛下形象,陛下應當為子孫后代做榜樣,做到《論語》中所說的“放鄭聲,遠佞人”,那么天下興甚!
李淵覽折無語,不過稍后太常寺就接到皇上口諭:罷慶典。正當唐高祖致力于規(guī)范自身行為雅正社會風氣之時,孫伏伽又上書提醒他,隋朝亡國的另一個原因是皇帝身邊的人誤國,因此皇儲及諸王身邊的人一定要慎重挑選。
李淵撫折大悅,下詔說:“萬年縣法曹孫伏伽,至誠慷慨,詞義懇切,指陳得失,無所回避。非有不次之舉,曷貽利行之益!伏伽既懷諒直,宜處憲司,可治書侍御史。仍頒示遠近,知朕意焉?!辈①p賜錦帛300匹。
從此,孫伏伽從一個基層小法官一躍而成為中央政府紀檢干部,正式邁上了平步青云的仕途。
就在人們都認為孫伏伽一定會按皇帝的意愿誠言直諫、當好御史時,孫卻做出了一個令眾同僚大惑不解的舉動——他竟以從六品官員的身份,請求參加唐王朝首次“進士試”。大家都認為這是自討苦吃,孫伏伽卻說:“我現(xiàn)在工作如魚得水,全仰仗圣上的恩寵提攜??墒侨朔鞘ベt,孰能無過。倘若自己他日不慎犯了錯誤,成為庶民,也依然可以憑借本朝進士的身份,投考吏部,東山再起。”聞者無不被他的就業(yè)遠見折服。李淵聽說之后,也十分感動,特旨恩準孫伏伽參加只有生徒和鄉(xiāng)貢才能報考的“進士試”。接下來在唐朝政府舉辦的科舉角逐中,孫伏伽再次脫穎而出,被主考官申世寧判為第一,中國歷史上有文獻記載的首位狀元就這樣誕生了。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知人善任,將孫伏伽從言官崗位上調(diào)回大理寺,升任少卿,發(fā)揮其“理獄”專長。孫伏伽在辦案之余,發(fā)現(xiàn)唐太宗特別喜歡騎射打獵,又上書諫諍說:“陛下走馬射帖,娛悅近臣,此乃少年諸王之所務。豈能既為天下,今日猶行之乎?陛下雖欲自輕,其奈天下社稷何!”唐太宗讀后很是贊賞,說:“卿能言朕
失,朕能改之,天下庶有謬乎?”
孫伏伽一聽,膽氣更足了,居然當面“逆龍鱗”起來。有一次,在與大臣聚會時,太宗問張玄素是什么出身?張玄素在隋朝時當過小吏,在唐朝人眼中,小吏是十分卑微的人,張玄素也為之慚愧,一時答不出話來。孫伏伽立即提醒太宗說:“陛下,您好像在羞辱別人?!碧陬D時意會到張玄素出身低微,就當眾向張玄素道歉,并于貞觀十二年(638年),提拔孫伏伽擔任大理寺正卿。
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孔子的話,只是一個理想,在中國歷史上,君使臣以禮的,只有非常少的例子。貞觀年間,太宗對臣子們,真是待之以禮;當時的臣,事君也確實以忠。孫伏伽能夠一展所長,建功立業(yè),離不開這個良好而又寬松的政治氖圍。
貞觀二十年正月,太宗派遣自己倚重的大理卿孫伏伽、黃門侍郎褚遂良等2 2位大員出使全國,整頓吏治,肅清政風,一年內(nèi)清除不合格官員1000多人。太宗對中央與地方官員的大力整頓,是在為高宗上臺鋪平道路。孫伏伽在此次行動中,成績顯著,再次受到嘉獎。
孫伏伽的成功,讓唐代眾多考碗族看到了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希望?!俺癁樘锷崂桑旱翘熳犹谩彪m不無夸張,卻反映了官員選拔的公平、公正?!皾M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的現(xiàn)象,也激發(fā)了考生們的騰達夢想。
永徽五年(654年),孫伏伽致仕。在貝州家中,孫伏伽曾教誨其孫:我生于寒門,有幸魚躍龍門,才有現(xiàn)在這番模樣。你要是也金榜題名:千萬不可得意忘形,好高騖遠。子日:雖執(zhí)鞭之事,吾亦為之。因此要安心于基層事務,歷練才干,徐圖進取。一要關注朝廷政治風向,修正進取目標,是為務實不失遠見;二要勤勉好學,增廣自身才干。子日:君子不器。就是說君子萬不可如器皿一般,僅單一功用而已。士人貴求多才,多才則就業(yè)之途才寬啊!
孫兒嘆服不已說:志士沉淪不遇,且如何應對?
伏伽頓時無語,沉吟良久,喟然一嘆:時也!運也!
孫伏伽的孫子,后來也中了進士。然而幾經(jīng)奮斗,仍得不到武則天的青睞。勤勉、時運,在就業(yè)晉升之中孰輕孰重?這個問題困擾了他一生。
而晚年的孫伏伽,則恬然歸隱山中,優(yōu)游自在。
寂寥的松下小徑深處,等待的巖門,被一雙熟悉的手再次開啟。
從此,青山隱隱、綠水悠悠之中,又多了一位白發(fā)隱者自來自去的身影。那夜,是誰又在述說著月光的天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