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梅
引題
精彩的課堂為什么無法復制呢?原因有很多,每一個教師、每一個學生、每一節(jié)課……都有不同的特質,并且教與學的過程是動態(tài)變化的。尤其是信息技術課程操作性較強、實踐性較強、操作環(huán)境較為復雜,可變的元素更多。這種情況下,你我又怎能找到萬能的模板呢?可見,預案雖然重要,但是具備靈活應變突發(fā)事件、因勢利導的能力則更為重要。本期解碼,我們將深入討論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應變之道。
作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我們所教的班級多、任務重,而一個班一周只有一節(jié)課或兩節(jié)課,所以我們都非常珍惜每一次的上課機會。我們在備課時總是要認真研究教學大綱,仔細制訂教學詳案,預設課堂生成。設想課堂教學活動與預設好的教學計劃一致,不出一點紕漏。然而,事與愿違。往往我們課前想得很好的主意,到了課堂上卻變得蒼白無力。
范例概述
這是一節(jié)校內公開課,隨著上課鈴聲響起,我和學生正式進入課堂。本課講授《多媒體信息的加工與表達》之《素材的采集和加工》(選自廣東版信息技術必修教材)。開頭很順,都是按計劃順利進行:新建文件、背景圖片和孫中山圖像導入、去掉圖片背景等。學生在我的引導下能很快速地自主完成任務??墒墙酉聛淼牟僮鲄s與我的想象大相徑庭。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文本信息的選取與加工,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熟悉文本、圖形常用加工方法。教材上的“革命”兩個字分別嵌在兩個菱形鏤空框里,就是這兩個菱形鏤空框把學生難住了。因為這兩個鏤空框是由四個菱形組合而成的,其中涉及繪圖,復制粘貼圖形、設置邊框線、組合圖形等,其中還包括微調圖形技巧。因為學生對繪圖、鼠標、移位等操作不夠熟練,而做這些圖形的操作步驟又過于繁瑣,絕大部分學生都做不出書上示例的圖形。
我有些著急,于是通過電子教學軟件,又給學生演示了一遍。這次有個別學生能做出來,但是整體效果還是不理想。相信假以時日,學生可能會把書上示例的效果圖形做出來,但畢竟一節(jié)課只有45分鐘,主要的任務還在后面。我有點后悔自己過分注意這個細節(jié),過分強調讓學生做書上的案例,還高估了這個班級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同時,我也注意到我的幾位同行在那兒暗暗著急,有的教師還幫著身邊的學生做了起來。正當我邊巡視邊苦苦思索怎么辦時,忽然眼睛一亮,看到一個學生把“革命”兩個字放在了用PowerPoint繪圖工具繪制出的兩個星狀圖案上,這比放在菱形鏤空框上更漂亮。更主要的是,我知道這種操作更容易實現(xiàn),從而降低了操作難度,使下面的制作可以順利進行。于是,我把這名學生做的圖案展示在大屏幕上,同時提醒其他沒有完成任務的學生可以借鑒,不必拘泥于課本上的菱形鏤空框圖,只要作品整體和諧美觀、富有表現(xiàn)力即可。沒做出菱形鏤空框圖的學生松了一口氣,課堂氣氛也由剛才的緊張變?yōu)檩p松。學生有了自主權,很快就完成了最終的作品。
最后,在展示評價學生作品時,“革命”二字不再是嵌在千篇一律的菱形鏤空框圖中,而是嵌入在風格各異的圖形中:有的圖形像菊花綻放、有的圖形像星星點燈……而且學生做出的作品遠遠超出課本上的示例,也更能顯示出學生的個性。
于是,每一幅展示出來的作品都讓人眼前一亮,也讓在座的每一位師生都領略到了“百花齊放”的風景。而展示作品的作者也更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從他們臉上那得意的笑容就知道了。
深入分析
這堂課讓我認識到,教師并非是高高在上的權威人士,教科書和教案也只是教學指導而已不是必須遵循的信條。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因為學生的思想被放開后,他們的學習才能更積極、更有效。
在課堂教學中,制作實例選擇不必拘泥于課本,也不該是全由教師做決定。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應該讓學生參與,要善于聽取學生的意見。而且,同一堂課,教師制訂的計劃不一定適合所有的班級,所以我們應針對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處理教學任務,選擇制作范例。
總之,我的課堂,學生作主。我為學生服務,給學生指引,與學生共同營造和諧的課堂,如此才能讓課堂的“變化多端”成為“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