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東海
[摘要]:情感性是美術的生命所在。美術學科作為一門人文性質的課程,在美術教學中更要注重情感教育,其包含的任何一個教學過程都將關注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與個體的真實需要,因為只有活在溫暖中的人,才能真正創(chuàng)造出成功而巨大的奇跡。
[關鍵詞]:美術教學 情感 方法
羅丹曾說:“藝術就是情感”。藝術是人類表達和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藝術的魅力在于表現(xiàn)情感??梢哉f情感是美術的生命,因此,我們在基礎教育階段,對學生進行美術課堂教學就不能不對學生滲透情感審美教育。這不僅能豐富學生生活空間,培養(yǎng)學生審美觀,而且還能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最終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美術教育起著極其重要藝術教育作用。當然,如何有效地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筆者將個人的探述簡述如下。
一、在欣賞作品過程中滲透
情感特征是美術審美的一個顯著特征,人的情感具有社會的內容和社會的意義,情感因素往往充當感知和想象的動力。因而,作為美化形式的藝術品,不論是側重于描繪現(xiàn)實的人類的喜、怒、哀、樂等微妙的情緒感受,還是表現(xiàn)內在的性格觀念,藝術家都通過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便產(chǎn)生了不同的情感。如八大山人的魚鳥空靈流動的構圖,簡約含蓄而充滿孤獨幽憤感情的情感;石濤的作品充滿了昂揚激情;鄭板橋的清風勁節(jié);米開朗基羅不管雕塑還是壁畫中的男女肌肉都很發(fā)達,但是又透露出淡淡的愁緒;列維坦的情緒風景;畢加索《格爾尼卡》的憤怒;凡高像火一樣的熱情,西方美術從凡高開始就更直接地在畫布上渲泄自己的情感……在美術作品的欣賞中,加強對學生藝術作品情感欣賞的引導,將使學生更容易理解美術作品存在的價值,美術課堂教學就更有意義了。
二、在教學過程中滲透
在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中以情感有效地直接外化學生的心理,引導學生在表現(xiàn)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喜怒哀樂表達出來,并用大量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的欣賞以及自身實際操作,引導學生感受藝術作品中“美”體驗藝術的魅力,從而達到提高審美情趣,陶冶生命情感。
引導學生在觀察生活中體會美術的情感。在風景畫寫生這一課例中,帶學生去觀察大自然,觀察時要不斷提醒他們,引導他們觀察細微的事物,分辨事物的特點,來感受自然美,然后用筆來記錄他們的所見與感受,可以很好地提高他們的記憶與觀察能力。有一位同學說:平時常見到平凡景物沒有感覺到,想不到經(jīng)老師一指點,才感受大自然中內在的美,真正能觀察到新鮮的東西。
在表現(xiàn)的方法中引導學生體會美術的情感。在靜物寫生課例中,在美術角度來說是“立體觀察”認識三維空間,繪畫是在平面的圖紙上表現(xiàn)物體的三維空間——對物體的高度、寬度比較敏感,對物體的深度卻不大在意,這是其一。其二,理性觀察,他認識表現(xiàn)規(guī)律,在觀察物體時,必須把感覺與理論分析貫穿起來,才能抓住規(guī)律,在教學中必須使學生認識到“三大面五調子”,要讓學生不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其三,對比觀察認識本質問題,從觀察認識到畫面表現(xiàn),處處都存在著對比,長短對比,認識物體深度其空間位置、角度、物體的結構形狀、方圓、冷暖……這些在美術基礎教學中都是常常遇到的,而且都須要解決的問題,總的結論在于兩方面,一是認識,二是表現(xiàn)。
三、在教學形式中滲透
走入學生中間,拉近師生距離 ,努力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做學習的主角。不要讓學生產(chǎn)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這樣的錯覺。讓學生對欣賞課教學內容提前預習,然后在課堂上讓同學先對作品的感受自由發(fā)表評論,教師可以自己坐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一起參加討論。在聽了同學們的評價后給予肯定和贊賞,然后再把老師的情感感受傳達給同學。從形式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營造一個愉快教學的氣氛,讓學生放松心情,帶著輕松愉快的情緒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情感體驗。用義務教育課程領南版第(15)八年級第一課《筆情墨趣》課例中,筆者依據(jù)美術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因素的要求和中學生的心理,結合“課程是活動,是經(jīng)驗,教師是‘主持人,是‘溝通者”的課程改革新思想,進行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和設計,將美術課堂設計成“美術樂園”,旨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完成本課內容,使學生人人參與,都有
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表現(xiàn)能力、合作能力等。
四、在學習評價中滲透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側重于學生掌握知識的數(shù)量和程度,因此多采用定量的方法,既搜集學者練習、測驗、考試、作業(yè)及課堂口頭回答問題的成績數(shù)據(jù),然后給學生的作業(yè)上打個分數(shù)就算對他的評價。對于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因為多是用語言加以描述的,所以多采用定性評價,評價的結果也是沒有量化的描述性的資料。學生所得到的,是一個概括的等級分。筆者認為,這對美術作業(yè)的評價是個很好的啟迪。
教師用電腦展示以下作品名稱,組織學生進行活動。領南版第(15)八年級第一課《筆情墨趣》課例課文中國畫作品:《牽?;ā?齊白石)、《挑》(吳昌碩)、《花卉雜畫圖.葡萄》(徐渭)、《葡萄》(滿玉交)、(1)必答:每組代表任選一幅作品共同欣賞分析課文圖例(不扣分);(2)自由答:每個同學均可任意選擇一幅作品欣賞分析“形”與“神”(若成功則小組加分,一般不扣也不加,不好則扣分)學生不管是創(chuàng)作作品還是回答問題,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tài)度表示贊賞,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尊心,又能幫助他們提高分析與鑒賞的能力。因此,應該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審美創(chuàng)作實踐,在作品中充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在體驗創(chuàng)作過程的同時感受成功的愉悅情感。教師對其創(chuàng)作的作品要給予恰當?shù)脑u價和贊揚,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
當然,美術教育藝術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千變萬化,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方法還會有很多,希望筆者的做法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理解美術作品情感,逐步明白藝術作品,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建立自己鮮明的個性品質,使學生認識到?jīng)]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進步!美術教育要融入情感元素,它不僅具有科學理論與實踐證明的可行性、有效性,而且它還將會使我們的中學教育邁向一個新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