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堅 王廣東
2008年6月15日至8月15日,美軍在加利福尼亞州彭勒頓營附近的海灘上舉行了太平洋打擊2008“軍事演習。本次演習聲勢浩大,是美軍和平時期規(guī)模最大的年度海岸后勤軍事演習,預算經(jīng)費達2000萬美元,共動用陸海軍21支部隊,總兵員達2700名。美軍現(xiàn)有的船岸卸載保障裝備以及許多海運保障裝備均參加演習。演習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讓參演部隊了解和掌握必要的船岸卸載保障技能:二是通過展現(xiàn)聯(lián)合海岸后勤的戰(zhàn)略靈活性,引起美軍高層的重視,加大經(jīng)費支持力度。
演習概況
“太平洋打擊2008”軍事演習由美軍運輸司令部主辦。演習想定是將第25步兵師3旅整建制輸送至岸,再前送到加利福尼亞州鄂文堡國家訓練中心,在那里接受派駐伊拉克之前的必要訓練。
參加演習的海軍部隊共有10支,即第3遠征打擊大隊、海軍第1灘頭大隊、第1兩棲建造營、第2兩棲建造營,第1海灘指揮小組、第1登陸艇分隊、遠征衛(wèi)勤太平洋分部、第1海軍物資裝卸營,第12海軍物資裝卸營以及第1海上遠征保安大隊。陸軍參演部隊有11支,包括第8戰(zhàn)區(qū)維持指揮部,第45維持旅,第24運輸營、第169海港作業(yè)連、第368海港作業(yè)連、第331棧橋連、第705運輸連,第443運輸連、第481重型船分隊、第175船舶維修分隊以及第109軍需連。
來自夏威夷的第8戰(zhàn)區(qū)維持指揮部的指揮官充當聯(lián)合特遣隊的領導,駐扎加州的海軍第1灘頭大隊領導聯(lián)合海岸后勤演習,夏威夷的第45維持旅則保證接收,集結、前向運輸?shù)恼_\轉(zhuǎn)。
演習裝備
美軍在演習中動用了所有船岸卸載技術裝備,如近海輸油系統(tǒng)、高架式模塊化棧橋、陸軍組合式棧橋船組,陸海軍的滾裝卸載平臺、浮式棧橋碼頭等。
近海輸油系統(tǒng)經(jīng)水下管道將油料輸送到岸上終端基地,再經(jīng)地面運輸進入大型油罐,每日輸油量120萬加侖。
高架式模塊化棧橋展開后長度可達3000英尺,能夠從海面上空安全穿越破波帶。無風條件下,該棧橋可連續(xù)通行370個20英尺等量單位的物資。碼頭由8英尺×40英尺的浮筒模塊組裝而成,路面寬度為24英尺,具備雙向通車條件。海軍建造營利用兩臺200噸起重機和其他重型建筑機械,迅速搭建一座從海灘一直延伸到海水之中的鋼質(zhì)碼頭。
陸軍組合式棧橋船組由無動力浮筒模塊組裝而成,架設時需要側帶式絞灘拖船。本次演習中,由于海浪過大,這種功能強大的棧橋船組因連接件斷裂造成毀壞,未完成既定任務就退出演習。
滾裝卸載平臺由無動力浮箱模塊組成,由側帶式絞灘拖船拖帶到待卸船的一側。軍事海運司令部船舶的大型跳板下降并搭接滾裝卸載平臺時,船載滾裝式裝備通過跳板和滾裝卸載平臺行駛到棧橋渡船上,等待向岸灘。高架式模塊化棧橋碼頭、組合式棧橋船組碼頭的運送。演習效果表明,滾裝卸載平臺的物資輸送率遠遠大于起重機升降式作業(yè)。
除上述裝備外,軍事海運司令部的四艘海運船也參加了演習。SS“莫希干人海角”號從圣地亞哥把第1兩棲建造營的駁船運載到彭勒頓營:美國海軍“費利勞”號大型中速滾裝船用來從夏威夷運送第25步兵師3旅,目的地為彭勒頓營。SS“切薩皮克”號作為近海輸油系統(tǒng)的油船,SS“金花鼠”號輔助起重船運載陸軍的駁船以及高架式模塊化棧橋碼頭組件,起終點是維多利亞州諾福克、彭勒頓營。
參演部隊也應用了陸軍和海軍的老式駁船,改進型海軍駁船,海軍和陸軍的通用登陸艇,輕型兩棲補給船、拖船、通用船以及一艘大型后勤保障船等裝備,保障小規(guī)模的船岸物資應急倒載。
生活保障
演習期間的生活保障包括生活設施(器材)保障和服務合同保障。生活設施保障向參演人員提供餐廳。洗衣房、理發(fā)室、帳篷,行軍床,桌椅等設施(器材),服務合同保障完成垃圾回收,污水處理、車輛租賃等合同保障工作。生活保障費用為250萬美元,占演習經(jīng)費預算的12.5%。第一兩棲建造營于2008年6月15日之前先行到位,克服了飲食標準低、供水不足的困難,架設起一片帳篷營區(qū)。營區(qū)可容納2700人,配備了指揮控制帳篷、700座就餐區(qū)、理發(fā)室、洗衣室、沐浴室、休閑娛樂設施、福利中心、教育室、電影棚,健身房、小教堂以及可供250人休息的宿舍。為了搞好生活保障,美軍100名生活保障人員把隸屬關系放在一邊,盡最大能力保障好參演部隊的生活。
主要特點
第一,瞄準實戰(zhàn),鍛煉部隊,為美軍實施全球威懾和承擔多樣化軍事任務做好卸載保障工作。
船岸卸載是戰(zhàn)略投送中的重要一環(huán)。聯(lián)合海岸后勤基本解決了無適用深水港口或現(xiàn)有港口廢棄條件下的美軍重裝備船岸卸載和兵員登陸難題,對美軍向全球任何地區(qū)快速投送兵力,實現(xiàn)軍事企圖具有重要意義。“太平洋打擊2008”軍事演習的日的就是讓參加演習的部隊進行近實戰(zhàn),實裝條件下的船岸卸載演練,無論是演習計劃的制定,還是演習地點的選擇,美軍都圍繞未來作戰(zhàn)環(huán)境下的船岸卸載保障,檢驗部隊和各種卸載保障裝備的綜合保障能力,為美軍實施軍事威懾,承擔多樣化軍事任務做好人員、技術和裝備的準備。
第二,精心籌劃,加強協(xié)調(diào)完成了演習想定的各項任務,達到了預期目的。
美軍運輸司令部從2007年10月開始演習前期準備工作,認真制定演習計劃,積極協(xié)調(diào)有關部隊投入兵力,并根據(jù)特殊海況和各種不利因素,首次在制定計劃時設置卸載受挫的反應時限。美軍幾經(jīng)論證,最后選擇了加州彭勒頓營附近的海灘。該海灘毗鄰美國第5號州際公路,交通便利,且人煙稀少,地勢開闊,能夠容納大批人員,車輛和船只,滿足美軍對自然條件(地形,水文、氣候、海況)、交通條件的要求。在歷時兩月的軍事演習中,美軍運輸司令部組織協(xié)調(diào),各參演部隊攜手合作,把第3旅及其裝備提前運達鄂文堡。演習結束后所有部隊順利撤回基地,無人員傷亡,裝卸保障裝備基本完好。演習展現(xiàn)出很高的船岸卸載保障能力和戰(zhàn)略靈活性,引起了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美軍運輸司令部和美國陸軍(太平洋戰(zhàn)區(qū))的重視。
第三,周密計劃,合理安排,岸海銜接運轉(zhuǎn)流暢,有力地保證了裝備快速卸載。
本次演習中,美軍實施船岸卸載保障裝備的快速展開和作戰(zhàn)裝備的滾裝卸載,有力地保證了裝備卸載速度。如SS“莫希干人海角”號上裝載的改進型海軍駁船和海軍駁船棧橋模塊經(jīng)船尾的大型升降機卸載后,迅速組裝成棧橋渡船,穿越破波帶,連通海岸。輪式和履帶式車輛裝備滾裝卸載后,經(jīng)高架式模塊化棧橋碼頭或組合式棧橋船組碼頭行駛上岸。上述環(huán)節(jié)銜接順暢,作戰(zhàn)裝備源源不斷輸送到岸,為第45維持旅利用軍用卡車和民用汽車裝運裝備、提前運抵鄂文堡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