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花開
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按照《國際法》的要求,“領土主權的產生只能基于五種事實,即先占、時效、割讓、征服和添附。”中國最早(18世紀以前)發(fā)現南沙群島,而且在該區(qū)域實施了有效管治;中國以后對南沙群島的權利存續(xù)也隨著《國際法》的發(fā)展而做出了新的行政管轄或司法管轄行為,完全滿足了《國際法》的發(fā)展要求。越南等國的領導人在上世紀50年代兩次“對南沙群島主權的國際會議”及其它公開場合均承認中國對南沙群島的主權。后來鑒于南沙有開采的經濟價值,越南于上世紀70年代又向南沙群島提出主權要求,這違背了《國際法》中的“禁止反言”原則。
南海海洋石油資源是南沙群島爭端產生和發(fā)展的重要原因。在南沙群島及附近海區(qū)分布有10個油、氣盆地,面積約41萬多平方公里,整個南海的石油地質儲量大致在230-300億噸之間,相當于我國大慶油田儲量的8倍,約占中國資源總量的1/3。在我國能源日趨緊張的情況下。南沙的能源價值尤顯珍貴。由于南沙群島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和經濟價值,致使一些鄰國紛紛利用各種借口對南沙群島提出主權要求。目前,除中國控制的7個島礁和中國臺灣駐守的太平島外,有40余個島礁分別被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侵占,嚴重損害了中國的海洋權益。
近年來,南海周邊國家片面理解與盜用我國在南海問題上“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的主張,瘋狂掠奪南海資源。目前,在南沙的中國海域,約有10多個國家的100多家公司從事油氣的開采,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文萊等國家已經在南沙海域鉆井1000多口,年采石油量超過5000萬噸,相當于我國大慶油田的年產量。以越南為例,在侵占部分南沙群島后,迅速將南沙海域劃分為近百個石油招標區(qū),并分別同美、俄、法、英、德等國的石油公司簽訂了勘探開采石油、天然氣的合同。僅2006年上半年,越南油氣總公司油氣開采產量就達1237萬噸,其中原油為860萬噸、天然氣37.65億立方米,原油出口量約為820萬噸,出口額達41.4億美元,石油出口已占越南全國出口收入的1/4,南沙石油已成為越南國民經濟的第一大支柱產業(yè)。
中國盡管對南海擁有無可置疑的主權,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至今仍未在相關海域建過一口油井,“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已近乎演變成“中國擱置,別國開發(fā)”。南沙的能源價值極為重要,當然不能任由周邊鄰國對我領海主權進行侵占、對油氣資源進行掠奪。南沙群島問題在國內已引起廣泛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