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叭
中學(xué)物理解題時常常涉及到功的計算,有些學(xué)年由于對功的有關(guān)知識理解不準(zhǔn)確、不全面,甚至錯誤地理解,因此在功的計算中經(jīng)常出錯,現(xiàn)對幾種常見錯誤列舉如下:
錯誤1 不注意公式的適用條件
例1 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用長為l的輕繩懸掛于O點,小球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從平衡位置P很緩慢地移動到Q點,如圖1所示,則力F做的功為:
A.mglcosθB.Flsinθ
C.mgl(1-cosθ)D.Flsinθ
錯解:小球從P點移動到Q點的過程中,力F做的功為Flsinθ。所以選B。
評析:小球在任一位置均可看作平衡狀態(tài),隨著θ角的增大,F(xiàn)也在變大,而變力做的功可用動能定理來求解。
正解:重力做負(fù)功,W璆=-mgl(1-cosθ)。由動能定理可知,力F做的功等于克服小球重力做的功W=mgl(1-cosθ)。所以選C。
例2 如圖2所示,用F=20N作用于半徑R=1m的轉(zhuǎn)盤邊緣上,力F的大小保持不變,但方向保持任何時刻均與作用點的切線一致,則轉(zhuǎn)動一周,力F做的功是多少?
錯解:轉(zhuǎn)盤轉(zhuǎn)動一周,位移s=0,力F做的功W=0。
評析:事實上,F(xiàn)始終與該點線速度v同向,力F是一個變力,不能用W=Fscosθ求解。
正解:F做的功W=F?2πR=20×2×3.14×1J=125.6J。
錯誤2 誤認(rèn)為力的位移就是物體的位移
例3 如圖3所示,恒力F拉細(xì)繩使物體A在水平地面上產(chǎn)生位移s,恒力F的方向與水平面成θ角,求此過程中恒力F對物體做的功。
錯解:物體A的位移為s,力F的大小和方向始終不變,所以力F做的功為W=Fscosθ。
評析:對W=Fscosθ中s的物理意義理解錯誤,把F的位移錯認(rèn)為就是物體的位移。
正解:物體移動位移s的過程中,力F的作用點由O′移到O點,由圖4中的幾何關(guān)系可知:L=2scosθ2,所以恒力做的功為:
W=F?Lcosθ2=2Fscos2θ2。
錯誤3 參考系的選取不正確導(dǎo)致錯誤
例4 一輛汽車在平直的路面上勻速行駛,一人站在車上用力F拉物體,物體和人相對于汽車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如圖5所示,當(dāng)汽車通過的位移為s時,F(xiàn)做的功為:
A.零
B.Fs
C.可能是零,可能是Fs
D.條件不足,無法計算
錯解:因為物體相對于汽車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所以位移為零,W=0,故選取A。
評析:s是指相對于地面的位移,所以本題應(yīng)以地球為參考系。
正解: 力F做的功為W=Fs。選B。
錯誤4 誤認(rèn)為功是矢量,需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幾個力的總功
例5 兩個互相垂直的力F1和F2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使物體運動,如圖6所示。物體通過一段位移,力F1對物體做功4J,力F2對物體做功3J,則F1、F2的合力對物體做功為:
A.7J B.1J
C.5J D.3.5J
錯解:參照力的合成知識得:
W=W21+W22
=42+32
=5J。
評析 功是標(biāo)量,不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幾個力的總功應(yīng)等于各個力的功的代數(shù)和。
正解:力F1、F2的總功為:
W=W1+W2=4J+3J
=7J。
故選A。
錯誤5 誤認(rèn)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總是大小相等
例6 如圖7所示,物體A放在足夠長的木板B上,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拉力F的作用下,使物體A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當(dāng)物體A相對于地面運動了0.1m時,B對A的摩擦力做的功為10J,則A對B的摩擦力做功的大小可能是:
A.0B.10J
C.小于10JD.無法確定
錯解:B對A的摩擦力做功為10J,則反作用力即A對B的摩擦力做功也為10J,所以選B。
評析:在相互作用力方向上的位移不一定相同,所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不一定相等。
正解:本題有三種可能:
①B靜止,則A對B的摩擦力做功為零;
②B運動,且A和B間有相對運動,所以:
W瑼=F摩s瑼,W瑽=F′摩s瑽,而
s瑼>s瑽,W瑽<10J。
③A和B相對靜止一起運動,因為s瑼=s瑽,所以W1=W2=10J。
故選ABC。
錯誤6 遺漏某些力做的功
例7 如圖8所示,某人第一次站在岸上用恒力F拉小船A,經(jīng)過時間t,人做功W1;第二次該人站在B船上用相同的力F拉小船A,經(jīng)過相同的時間t,人做功W2,不計水的阻力,則
A.W1=W2B.W1>W(wǎng)2
C.W1<W2D.無法確定
錯解:因為兩次人對A船的拉力F相同,作用時間t也相同,發(fā)生的位移必然相同,力F做的功一定也相同,故選A。
評析:第二次時,人對外界施加的作用力有手對A船向左的拉力、腳向下的壓力和對B船向右的摩擦力,計算人做的功時各力都應(yīng)考慮到。
正解:人做的功是指人對外所有作用力做功的代數(shù)和。第一次只有人對A船的拉力做功,第二次人對A船的拉力和對B船的摩擦力均做功。所以選C。
錯誤7 認(rèn)為支持力不做功
例8 如圖9所示,小物塊位于光滑斜面上,斜面位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在小物塊沿斜面下滑的過程中,斜面對小物塊的作用力
A.垂直于接觸面,做功為零
B.垂直于接觸面,做功不為零
C.不垂直于接觸面,做功為零
D.不垂直于接觸面,做功不為零
錯解:斜面對小物塊的作用力是支持力,應(yīng)與斜面垂直,因為支持力總與接觸面垂直,所以支持力不做功。故A選項正確。
評析:斜面固定時,物體沿斜面下滑時,支持力做功為零。
正解:由于地面光滑,斜面體的位移水平向右。根據(jù)圖9可以確定支持力F與物塊位移s的夾角大于90°,據(jù)功的定義式W=Fscosθ可知斜面對物塊做負(fù)功,故選B。
錯誤8 “張冠李戴”導(dǎo)致錯誤
例9 如圖10所示,在加速向左運動的車廂中,一個人用力沿車前進(jìn)的方向推車廂。已知人與車廂始終保持相對靜止,那么人對車廂作功的
情況是:
A.做正功B.做負(fù)功
C.不做功D.無法確定
錯解:人用力推車使車廂向左加速運動,所以人對車廂做正功。選A。
評析:車廂加速前進(jìn)時,由于車廂對人做正功,才使人隨車廂一起加速前進(jìn)。
正解:車廂對人的作用力有:車廂對人的彈力F′1、車廂底對人的支持力F′2、車廂底對人的摩擦力F′3,如圖11所示,人隨車向左加速運動,所以有F′3>F′1。人對車廂的作用力如圖12所示。
則人對車廂做的功:
W=F1s-F3s,
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有
F1=F′1,F(xiàn)3=F′3。
以上各式聯(lián)立,可得W<0,選項B正確。
(欄目編輯羅琬華)